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部署,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相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沁水县坚持多级联动、多方参与、多维指导,在全面覆盖基础上,突出精准供需对接,从定准对象、选准力量、评准效果3个方面着手,健全完善精准分类包联机制,做到基层真实需要、干部真包实包、包联真出实效。
一、“三色”定村,“三型”定户,精准确定包联对象
一是“红黄绿”三色划分村(社区),县乡村三级干部对口包村。结合县情实际,由县委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工作办公室牵头,组织各乡镇和组织、政法、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卫生健康、应急管理、能源、信访等职能部门,对全县182个村进行全面摸排、研判评估,根据党支部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风险隐患易发等因素综合划分为重、中、轻3个等级,对应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共确定软弱涣散村1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7个、社会治理重点村72个,其中“红色”村24个、“黄色”村48个。县处级干部包联红色重点村、乡镇班子包联其他“红色”村和“黄色”村,70个“绿色”村由乡镇机关包村干部包联,“红色”“黄色”村须由县委研究,纳入县委专项工作办公室台账管理。二是“三步走”确定重点包联户,确保包户到人全覆盖。首先,将需包联户划分为困难户、信访户、其他不稳定户3个重点类型,明确包联要求、评价标准、认定条件。其次,组织乡镇党委对辖区各村进行全面摸排,深入研判,拟定包联对象初步名单。最后,在征求政法、统战、民政、信访等部门基础上,由村党支部、乡镇党委研究确定,并报县委专项工作办公室纳入台账管理。目前,共确定困难户265户、信访户36户、其他重点户42户。
二、供需匹配,分级匹配,精准量化包联责任
一是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包联乡镇,每个乡镇至少由1名党政班子成员和1名人大或政协班子成员包联,同时包联确定“红色”村,并联系所包村不少于5户重点户,做到每月深入调研、现场办公不少于2次。二是县直部门联系包村。承担基层治理职能和乡村振兴帮扶任务65个县直部门,对接帮扶1个“红色”或“黄色”村,并派驻帮扶工作队驻村指导。帮扶部门主要领导每月到村开展工作不少于1次。三是乡镇干部联片包村。党政正职包联“红色”类型村,班子成员包联“红色”村,机关干部在包片基础上包联“绿色”类型村。每名班子成员延伸包联不少于5户重点户,其他包村干部联系不少于10户群众,每周到村指导工作不少于2天,每月至少走访包联户1次。四是村级干部联户包人。村“两委”干部、党小组长、村民代表以及骨干党员,结合实际包联网格、联户包人,每人平均包联10至20户、30至60人,实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面收集掌握各方面村情民意。
三、“两定”管理,“三个”捆绑,精准提升包联效果
一是定量目标管理。对于“红色”“黄色”村,由县乡两级包联领导、县直包联单位和村党组织签订包联责任书,一村一策抓包联;
对于“绿色”类型村,由乡镇包联领导、包村干部协同村“两委”明确具体任务清单;
对于重点户,明确包联量化目标和具体措施;
对于包联干部,建立包联工作日志制度,作为工作考评重要依据。二是定期研判评估。每周,乡镇党委对包联工作进行1次研判推进,对照清单督落实;
每月,乡镇党委协调有关部门进行1次协调推进,共同研究破难题;
每季度,县委常委会听取1次领导干部包联工作情况汇报,对“红色”“黄色”村进行1次分析研判,研究调度重大事项、重要问题;
每年,对全县包联工作进行1次评估调整,对于重点村,实现包联目标销号退出,包联效果不明显或差距较大的继续采取台账管理,新发现问题的及时按类型补充纳入台账;
对于重点户,经满意度测评和综合评估达标的退出,效果不明显的继续列为重点户。三是捆绑考评激励。实行工作捆绑、责任捆绑、奖惩捆绑,制定包联工作考评办法,每年年底对各级包联工作对照责任书、任务表进行量化考评。对县直部门包联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党建考核内容,对镇村两级包联工作纳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考核指标体系;
对县乡村三级干部包联情况实行分级通报,特别是对包联效果不明显、工作不力的按照有关规定问责;
对村“两委”干部包联情况与星级评定、岗位绩效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