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甲午中日战争(完整),供大家参考。
我们都知道,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这么多年过去,对于甲午战争我们不能忘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5篇《甲午中日战争》,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甲午中日战争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中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能力要求:(1)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说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海军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此后近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2)爱国官兵的英勇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一个重点。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2)《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
2.难点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的严重危害。
课堂教学设计
1.战争爆发的背景
师: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带有什么特点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由于日本的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使日本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那么,日本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我们不妨看一段材料,分析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打投影)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中国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中国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摘自佐田自茅《征韩论》(1870年)
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这段文字真实反映了日本侵略集团侵略扩张的野心。
面对国内困境,日本政府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奉行“国之兴废,在于兵力”的原则,积极扩军备战。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并把朝鲜、中国东北和渤海湾的军事地图也都绘画了。
同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生:(阅读教材,了解列强的态度)
师:当日本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极力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为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
生:(阅读教材)
师:日本采取什么手段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
师:日本侵略者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衅端。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借口保护侨民,也乘机出兵朝鲜,兵力远远超过了清军,战争已一触即发。面对日本的战争挑衅,清政府及广大官兵是如何反应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及文字内容)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广大官兵强烈要求出兵增援牙山驻军,挫败日本的战争阴谋。但李鸿章生怕刺激了日本,极力鼓吹“以夷制夷”,寄希望于各国“调停”。然而他哪里知晓,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1)清政府基本方针
师:清朝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因此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他指示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命令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海战”。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60岁庆典,更是希望战争尽快和平了结,这更坚定了李鸿章的决心。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
(2)第一阶段战事: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及小字内容,了解平壤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生:(阅读教材)
师:平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军还有一万多人驻守于此。但是,为什么面对日军的进攻,清军却一路败退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战役总指挥叶志超是李鸿章妥协政策的忠实执行者。面临强敌,他不据险设防,而是坐守孤城,时刻准备逃跑。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叶志超则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弃城而逃,退回中国境内。朝鲜遂全境沦陷,成为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
平壤失守两天后,在日军偷袭的情况下,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上,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史称黄海战役。
那么,开战时两军力量对比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阅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生:(阅读并作答)
师:总的来说,双方实力基本相当,但相比之下,北洋舰队舰龄老,航速低,射速慢;日舰新,射速快,又是主动偷袭,略占优势。中国官兵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英勇杀敌。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电影《甲午风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电影录像剪辑。(放录像:黄海激战)
生:(观看录像)
师:在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日本5艘军舰受重伤,先撤出战场。(引导学生再次阅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生:(阅读)
师:主力尚存的北洋舰队还可继续作战,马吉芬曾在《黄海海战的评述》中说:“此时敌战斗力已不优于我军”。但是,李鸿章严令北洋舰队保存实力,不准出战,拱手把制海权让与了日寇。
(3)第二阶段战事: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师:黄海战役后,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辽东战役开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战争示意图及文字内容)
生:(看图,了解日军进军路线)
师:旅顺背山面水,地势险要,与大连湾成犄角之势,有炮台50多座,大炮100多门,号称“东亚第一要塞”。但清军统帅临阵脱逃,导致军心涣散。一向被李鸿章称之为“固若金汤”的旅顺陷于敌手。
日军占领旅顺后,兽性大发,屠城四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及插图)
生:(阅读教材,了解日军的暴行)
师:旅顺失陷后,北洋舰队停泊的威海卫军港便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战争示意图)
生:(阅读教材,了解威海卫的地理位置)
师: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尚有大小舰艇40余号,实力可观。当时日本舰只修复尚未完成。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却遭到李鸿章严厉斥责:“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也”。遂下令不准出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请同学们思考: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
生:(分析讨论,畅所欲言)
师:(教师归纳)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步入资本主义社会,且侵略野心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舰船武器亦较先进,清政府政治腐败,统治者不思振兴,苟且偷安,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如此看来,一个老大的腐败封建帝国败给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3.《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师:清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整个战争期间始终缺乏抵抗的决心,极力避战求和。辽东半岛和威海卫陷落后,慈禧太后见败局已定,忙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到日本求和。1895年4月,李鸿章到达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谈判中,日本肆意勒索,只准李鸿章说“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并数次以战争再起相威胁。在日本的淫威下,清政府基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指导学生阅读条约内容)
生:(阅读条约内容)
师:(引导学生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生:(阅读理解教材的相关分析)
师:《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同学们从割地、赔款、开埠、设厂四项内容考虑,对比分析一下,为什么《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教师出示小黑板:一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另一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让学生对比分析)
生:(对比两个条约,分析讨论,发表意见)
师:(教师归纳)
4.三国干涉还辽
师:就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俄国政府正式邀请德、法两国一起进行干涉,警告日本退还辽东,并限期答复。同时,三国的军舰也纷纷出现在日本附近海面。日本政府惊恐万状。8个月的对华战争已使它筋疲力竭,无力再与三强抗衡,于是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又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同学们想一想,三国难道真的是为中国主权而拔刀相助吗?干涉还辽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三国干涉还辽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和瓜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时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的本质。
5.中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马关条约》中的割地条款)
生:(回顾教材)
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的往来与联系,说明中国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1895年5月,日军在中国台湾基隆附近登陆,进攻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巡抚唐景崧率领大小官员逃回大陆,致使台北不战而陷。造成台中、台南形势危机。国难当头中国台湾义士徐骧挺身而出,大声疾呼:(打投影)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
生:(看投影资料)
师:丘逢甲与徐骧一道召募乡丁组成抗日义军,并与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起来,共同对日作战。(引导学生结合《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形势图》及教材小字,归纳出台中发生的几次重要战斗)
生:(阅读并作答)
师:从台北到台南日军处处受到中国台湾人民的猛烈反击,在短短五个月时间里,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中国台湾保卫战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
6.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师:一场在所难免的战争结束了,这场战争对中国国内政局和远东局势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了?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归纳)宣告洋务运动彻底失败;引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引起中国各阶级的强烈反抗,尤其是人民群众抗击入侵;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列强在远东争夺更加激烈。
甲午中日战争 篇二
教学目标
1.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战争的爆发;战争的两个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战争的性质及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中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通过学习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争夺殖民地高潮这一背景下爆发的,日本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它是日本统治者推行扩张政策、蓄谋侵略中国的一个步骤;通过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中国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学习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激发学生对侵略暴行的愤恨,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中日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列强获得了在华建厂权,而且,大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迫使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具有很强政治奴役性的借款协定。由此,列强不仅实现了对华资本输出的愿望,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和中国的惨败,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瓜分中国一事被列强提上日程,很快地,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各列强都想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和利益。因此,他们为了各自的侵略目的,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他们的态度与目的不仅有利于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而且,也影响了《马关条约》内容的执行。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爆发的背景是重点。《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学习这一内容,将会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严重性。所以《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本课又一重点。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来,学生对此不易理解。学生在理解条约的一影响时,很难将条约的签订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成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特点联系起来,而资本输出将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控制,加深被掠夺地区的殖民地化。所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教师适当介绍日本经济发展情况和“大陆政策”,使学生认清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甲午战争前的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形势,使学生理解列强为何对日本侵华会采取纵容或默许的态度,分析列强“调停”的目的及失败的原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中的两段引文、甲午战争前李鸿章对驻朝清军的命令、李鸿章和慈禧在战争爆发后的政策,预测甲午战争战局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落后、清廷的腐败是中国战败的关键。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课内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析、讨论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引导学生就本课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理解这些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节
重点: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手段:教学用具: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flash动画;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回答:近代侵略中国最凶恶的国家是哪一国家?回忆边疆新危机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情况。由此,导入 新课。
二、战争爆发的背景
引导学生回忆日本何时以何种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带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根据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日本自然环境等因素,分析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利用史料让学生分析日本统治集团采取的解决方式并简要介绍其“大陆政策”。
教师提供的史料: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中国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中国台湾可垂手而得矣。”
引导学生回忆此时19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形势,阅读书中提到的各列强欲通过日本侵华获得的利益,使之理解为何西方列强采取纵容或默许态度。并分析列强“调停”的本质和“调停”失败的原因。
强调日本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设下圈套,欲促成中日冲突。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线。
让学生阅读书中有关“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引文、“礼部右侍郎志锐的奏折”的引文、有关李鸿章对驻朝清军统帅的命令的补充材料、战争爆发后慈禧的态度、李鸿章的政策,由学生预测战局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清廷的腐败必将导致战争的失败。
二、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利用《甲午战争》flash动画讲解战争经过,并在讲解过程中介绍清政府对敌进攻策略的错误判断。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回答:李鸿章是如何将其避战求和的政策贯彻与战争的始终的,这一政策的执行,对战争有什么影响?
让学生阅读文中关于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的补充材料,激起学生对侵略军的愤恨。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播放有关签订《马关条约》的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日方的咄咄逼人与中方的忍辱求和。
让学生回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与《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对比,并逐条分析条约将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在分析条约的影响时,要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世界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特征入手分析。
四、三国干涉还辽
引导学生回忆初三世界史所学内容,俄国一直垂涎中国东北;1892年俄、法签订条约结为盟国;德国在太平洋地区占有一些岛屿,不乐见日本在远东势力的强大。使学生认识到:三国干涉日本侵占辽东半岛,其根本目的在与维护自身的在华利益。
五、中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利用书中《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形势图》讲解中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的经过。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中国台湾军民抗日斗争的补充材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分析、讨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列强对日本侵华所采取的态度、清政府对战争采取的政策、预测战局的发展、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活动,提供与教学有关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材料,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的"大陆政策"
2.国际形势及列强的态度
3.国内形势及清政府的态度
二、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1.战争的爆发
2.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3.战争的两个阶段及主要战役
4.战争的性质及结果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主要内容和影响
2.三国干涉还辽
四、中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
2. 丘逢甲、徐骧组织抗日义军
3.中国台湾保卫战
甲午中日战争 篇三
教学目标
一、 基础知识目标
丰岛海战和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日军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
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学习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2.通过对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
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中国军队战败原因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课时:一课时
课型:讲授新知识课
教法:多媒体电化教学、讲练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投影机、电视机、录像机、板书设计 投影片、小结投影片、材料和练习投影片、《黄海大战》录像带、《形势示意图》。
板书设计 :(另页)
教学过程 :
1. 导入 新课
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从古至今,两国邦交友好几千年;然而,在近代,日本曾经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一是;一是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投影板书:第四章第二节)日本一个区区小国,竟然那么大胆对中国这样一个央央大国发动侵略战争。究其根源是什么?
2.讲授新课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它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个别提问)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唯一强国。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具有扩张性,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在对外政策上,日本统治者竭力推行军国主义,他们制定了所?quot;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要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所以,日本是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投影板书:根本原因: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那么,这场战争能避免吗?不。到19世纪末,清政府更加腐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必然的。那么,战争为什么刚好爆发于1894年?(投影板书:直接原因:朝鲜问题)1894年朝鲜发生什么大事?朝鲜政府无力镇压起义,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日本乘机出兵。起义平息后,日本不但拒绝撤兵,反而大量增兵;俘虏和囚禁朝鲜国王李熙,并以保护侨民为名,驱逐清军。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投影板书:爆发:1894年)日军早已准备,清军被迫应战。丰岛海战、牙山战役失利后,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军一缕烟逃到平壤。战争爆发以后,中日双方主要进行了四场交战。(投影板书: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之战)阅读课本,结合课本练习题1进行思考:用史实分析中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2-3分钟)(播放录像:《黄海大战》)录像后,提问:中国军队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那里?(先提问,后教师归纳)正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外推行妥协投降政策导致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失败。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万余名清军滞留平壤,贻误战机。平攘战役中,以慌报战功反被提升的叶志超一战即溃,弃城逃走;黄海战役后,李鸿章为保存实力,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辽东半岛战役中,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坐视大连、旅顺失陷;威海卫战役中坐等挨打,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海军军费,置国家危亡于不顾。
当然,在战斗中,也不乏可歌可泣的爱国官兵。如:左宝贵、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等。
威海战役以后,清政府惊恐万分,慌忙向日本求和。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进行谈判,并完全按照日方意愿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投影板书:结果:《马关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为什么?阅读条约的主要内容,并思考课本P50思考题: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一下,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为什么大大加深了?(1分钟)(投影板书:主要内容)教师结合《南京条约》讲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并分析其严重危害。得出结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投影板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小结:(另页)
4.巩固新课:历史手册P57第5、8、9题。
5.布置作业 :课本P50练习题。
甲午中日战争 篇四
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民族,可是她却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第一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大片领土的丧失,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重新回到的历史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讲授新课:
一、战争的爆发:(由明治维新说起)
原因:日本 征韩侵华 蓄谋已久 (结合地理知识)
中国 灾难深重 积贫和弱
时间:1894年7月 旧历甲午年
二、战争的过程:(展示课件,通过讲解,来归纳战争的五个阶段,由学生讲述)
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仔细观察分析在战争中与有几个规模较大的战役:
平壤战役 左宝贵英勇献身
黄海战役 邓世昌(并所演绎出可歌可泣的悲壮)
旅顺战役 两万多中国同胞怨曲的魂灵
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这几次战役并没有唤起清王朝的抵抗的意志,反而加速了他们的投降,以慈禧和李鸿章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者在日本帝国主义紧紧威逼之下屈服了。
1895年慈禧以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谈判,谈判的对手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甲午战争的主要谈判者)在谈判过程中,李面对着伊藤咄咄逼人的气势,在帝国主义强盗面前,显露出了一幅卑躬屈膝的奴才嘴脸。
根据材料,表演小品: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
中堂(指李)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可为。
伊藤:时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李鸿章不愧为谈判高手,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完全接受了日本所提出的条件,在马关条约上签字。
马关条约内容:1、割地:辽东半岛、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2、赔款:白银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开通商口岸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签订了,战争结束了,在慈禧的眼里天下又安稳太平了,于是在颐和园里搭起了天棚,享乐去了。
可是中国台湾人民面对着割台,面对着日本的侵略做出了什么样的回应呢?“愿从站而失台,决不拱手而让台”表达了替中国台湾人民的呼声,中国台湾人民掀起了风起云涌的反割台斗争,给日本的侵略活动的沉重的打击,但是敌人是凶残的,中国台湾沦陷了,但是中国台湾各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播放视频)
中国台湾义士徐骧临终高呼: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小结: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矛盾指向中国————————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篇五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中国台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的程度。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自主学习探讨
(一)预习导入
“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句哪一字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 自主学习内容
一、黄海大战
1、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 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 ,接着,又发动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 ”。
2、经过:1894年9月,中国 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 ,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 ,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双方激战达五小时之多。
3、结果:四艘日舰包围 ,邓世昌沉着应战,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但要也将用尽。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 ”号撞去。日舰慌忙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二、《马关条约》
1、背景:黄海大战后,日本海军进攻 ,很快就侵占了辽东半岛,接着就夹击 。威海卫是 的基地,结果, 全军覆没 。慈禧太后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 年 月, 和日本首相 签订了《马关条约》。
2、内容:清政府割 、 、 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 ;允许日本在中国 ;增辟 等。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拓展延伸
1、XX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台湾是1895年被日本割占的,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祖国的怀抱,被日本侵占整整50年,请结合历史上大陆与中国台湾的联系,给中国台湾中学生写一封信,谈一下对今日中国台湾问题的看法。
2、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并观察教材18页两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四)比一比 谁是赢家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执掌清政府实权的是( )
a、慈禧太后 b、 光绪帝 c、 咸丰帝 d 、李鸿章
2、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 林则徐 b、康有为 c 、邓世昌 d、孙中山
3、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
a 、左宗棠 b、李鸿章 c 、慈禧太后 d、林则徐
4、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
(1)俄国 (2)法国 (3)英国 (4)日本
a、(1)(2)(3) b、(1)(2)(4) c 、(1)(3)(4)
d、(2)(3)(4)
5、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
最根本的区别是( )
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7、下列条约中,内容涉及到割占中国一行省的是( )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瑗珲条约》
8、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武器落后 b 、许多将领贪生怕死
c、清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d、日本突然袭击
9、《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碍最为严重的是( )
a、 赔款白银二亿两 b 、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
10、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更上一层楼
阅读材料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1)上述材料是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战争?
(2)材料中的“公”指何人?
(3)材料中的“海军”指什么?
(4)材料中的“公”在这次战争中指挥的是哪一战役?结果怎样?
(5)这幅挽联为什么说“有公足壮海军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甲午中日战争》,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 甲午 中日 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