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三五”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及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国当前应对经济新常态这一特殊社会发展状态的关键举措,是我国传统海洋产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我国渔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方向是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渔业;转型升级;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10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长期累积的结构性问题不断出现,中共中央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理念,并提出总需求适当扩大的同时,兼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以及效率,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当前我国渔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且逐年递增,渔业产品需求不断减少,渔业发展也随社会经济发展一起步入了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特点与改革途径,大力推进渔业的创新发展,便成为了当前我国渔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诠释与内容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
供给侧改革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所提出的萨伊定律,而在最近几年我国才正式的使用该理论。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国家经过了实行国家企业改革与减税等重大变革而形成了凯恩斯学派,此时在宏观经济管理相关的经济学学派中出现了供给学派,该理论对经济增长的源头进行了定义,认为其增长的动力源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供给。而在20世纪全球经历金融危机之后,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被欧盟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认为是经济复苏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中采取的改革举措大多属于供给方的调整,包括人才市场改革、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鼓励创新等。
2012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放缓,结构性问题开始显现,到了2014年,经济形势依然未得到有效地解决。针对这样一种情况,党中央对这种特殊形势进行的深入的调查与概括,并将其称之为经济新常态。并以此为机遇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运而生。国内新供给经济学派的学者提出了新的经济主张,即创新与改进相结合、推进供需关系优化与平衡、增强供给端推动力。[1]也有学者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不光是去产能,也是更有效地改善生产与市场的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效率,并推进供求关系趋向平衡,关键在于提高供给侧生产要素的供给效率,促进质量与效率的提升。[2]有学者认为需求侧与供给侧存在一定的区别,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复杂性、长期性和渐进性等特点更加难以控制,提出了“八双”、“五并重”等对策建议。[3]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从国际趋势上来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发展发生了较大变化,世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由稳定的经济旧常态过渡为经济活力充足的经济新常态。而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三期叠加的经济特征,各行业的生产成本逐渐递增,资本运作效率下降,产品供需关系逐渐出现不协调等情况。所以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形势所趋。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以供给侧为改革对象,并对相关企业的制度、体系和技术等层面进行改革。
二、渔业转型升级——机遇、困局与方向
(一)渔业发展机遇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渔业发展快速,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品出口稳步增长,2002 年以后一直稳居世界第一。2015 年,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2 019.94亿元,实现增加值10 203.55亿元。目前在需求侧,全球渔业需求总体态势平稳、区域差异明显。据OECD全球水产品消费预测,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受人口、经济等方面影响,总体需求增速趋缓甚至停滞。中国受益于城市化、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在未来十年仍将保持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速,2023年中国整体水产消费需求将接近7 000万吨。近年来,我国居民水产品的需求主要呈现复杂化、高端化、品牌化、便捷化及多元化。据麦肯锡中国收入结构预测(2012-2022)及中国近年来收入阶层与水产消费弹性关系,至2022年,76%的中国家庭将达到中产阶级水平,他们对水产的消费意愿、能力更强,对水产品的品类和质量要求更高。主流消费者(中产阶层)更加倾向中高端的产品,对水产品创新和多元化的需求开始增强,对品质、安全性、健康、口感的要求更高。随着互联网成为新的重要的营销渠道,水产品饮食文化存在的地域差异也逐渐减小。
(二)产业面临困局
1.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作为我国最早引入市场机制的产业,从1985年水产品价格放开起,我国传统渔业得到快速发展。在过去的30年里,水产养殖产量成倍增长,养殖业已成为渔业的主导产业,其次则是淡水捕捞、海水捕捞和海水养殖等,虽然产量增长较快,但是生产结构较为单一且科技成果的运用较少。在渔业得以快速发展的这段时期以内,渔业经济增长都是盲目的追求高产出与高效益,完全忽视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产结构以分散个体农户独立经营为主,由此出现了诸如竞争激烈、秩序混乱等问题,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显然与现代化渔业发展的需要完全相悖。目前部分水产品种类也出现了结构性的相对过剩,低成本相似产品量价格走低,高品质水产品及加工品供给缺乏市场竞争力,迫切需要进行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产业融合度低
2015年全国渔业经济总产值22 019.94亿元,实现增加值10 20 3.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1 328.70亿元,渔业第二产业生产总值5 096.38亿元,渔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5 594.86亿元。由此来看我国现阶段渔业发展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尚未形成经济驱动力。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渔业长期以传统养殖及捕捞为主,相关服务业加工业等发展滞后。同时渔业产业链还不完整,产业融合度低,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中间环节多,交易成本层层累加,上游生产积极性受挫,产业深度融合的活力还没有完全迸发。我国目前的渔业产业链还不够完善,产业的融合度较低,主要表现在生产环节技术含量较低、产品加工技术较弱、服务环节规范缺失、渔业生产缺乏有效组织、利益分配环节缺乏监督、经济效益较低使得生产部门积极性减弱、三大产业融合度不足等。
3.生态安全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重要经济渔场遭到破坏,海洋资源被过度利用和消耗的同时,内陆污染物的增多、漏油溢油事件、渔业灾害、病害和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海域自净能力差、海域环境管理薄弱、养殖药物滥用问题严重,不注重可持续养殖等因素不仅造成巨大的渔业经济损失,也导致养殖环境更加脆弱,制约着海洋渔业的发展。据《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综合2011~2015 年监测结果,“十二五”期间,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虽总体保持稳定,但在全国重要漁业水域水环境,部分水域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超标相对严重。2007~2015 年全国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发生 6 259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
(三)我国渔业转型升级方向
1.调整渔业产业结构
我国渔业发展应立足于市场,坚持由需求导向决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在适度范围内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在兼顾渔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首先应从全国渔政工作会议的具体部署出发,从产业结构及布局上着眼,根据地方资源禀赋以及产业基础合理布局,争取形成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创新优势良好的产业布局,其次则是充分调查市场需求,避免自身产品结构的重复与浪费,避免积压结构性过剩的产品,将发展重心由捕捞养殖过渡到加工运输上,着力建设渔港经济区。
2.促进产业融合
渔业发展不光要着眼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需要适当关注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比重以及融合发展。就当前已形成的产业开发区来看,最重要的就是形成集生产、加工、包装、物流甚至是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渔港经济区,培育壮大区域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化发展有助于产业的发展壮大,而产业融合、产业技术的创新则更有利于产品的营销推广,从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渔业发展应关注产业融合状况,在培养主导企业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集聚以及产业链延伸,提升产业的价值以及生命力。
3.发展生态渔业
渔业生态环境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渔业的发展,一些沿海地区出现了近海无鱼等情况,生态环境破坏已较为严重。目前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大力推进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发展生态渔业。二是加快实施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加快稳产高产水产健康养殖基地的建设。同时在渔业发展上也应该注意加大水产生态饲料研发,严格投入品管理,减少养殖污染;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监控追踪面源污染,强化监测能力。
参考文献:
[1] 贾 康,徐 林,李万寿,姚余栋,黄剑辉,刘培林,李宏瑾.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J].财政研究,2013(1):2-15.
[2] 刘霞辉.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3(10):9-19.
[责任编辑:庞 林]
相关热词搜索: 困局 结构性 渔业 供给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