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业资源日益减少、资源优势未充分利用及利用不合理并存、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蓝色农业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要推进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海南;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农业发展基本是沿用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这种增长方式实质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线性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海南农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同样面临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寻找一种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海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循环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一定的农业区域内,农业自然资源得以持续利用,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既能满足当代人对农产品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它的核心是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适宜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追求高产、高效、优质、低耗、低污染的集约增长,注重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效益的统一,同时兼顾环境的保护与保持,从而不影响后代发展的需要及长远的发展目标。
二、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海南是农业大省,约33%的地区生产总值来源于第一产业,农业产值占海南国民经济产值比重较大,农业对海南国民经济做出重要贡献。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海南农业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一)人均农业资源逐年减少
人均农业资源减少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引起的,与建省前相比,海南人口到2007年年底达到近840万人,增加了213.5万人。另一方面,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加大,而且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力度不断加大,海南耕地后备资源又分布不均,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面临较大压力。2006年,海南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1亩,低于全国1.39亩的平均水平。而且长期采取对耕地“重用轻养”的粗放利用方式和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使得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土地退化已成为制约海南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70%的农田缺氮、磷、钾,土地贫瘠化现象比较严重。
水资源紧缺,水库蓄水量减少,水体污染严重,优质水资源更加缺乏。全岛平均年雨量1639毫米,海南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07.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900立方米,高于全国2200立方米的人均水平,但仍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44%,且因独特的海岛型地形地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性、工程性缺水问题仍很突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农业,因为农业用水占全省总用水量的80%。
(二)资源优势未充分利用及利用不合理并存
海南土地资源利用率不足60%,尚有荒地约130万公顷。可供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95万公顷,仅利用了10%,可供养殖的淡水面积8万公顷,这说明海南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同时,资源的利用又存在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根据海南的自然资源优势,渔业及畜牧业生产理应成为海南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但目前海南农业总产值中,渔业产值仅占16%,年人均拥有水产品67公斤,相当台湾人均水平30%;畜牧业没有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独立产业,社会化程度低,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为19%,说明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同时,由于资源利用的盲目性,不同程度的造成水土流失,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海南全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583.7平方公里。
(三)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海南是全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省份之一,但是农业上滥用农药、除草剂、激素以及扩大使用化肥、农用薄膜的数量,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农药、化肥施用总量与单位面积施用强度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海南是香蕉主产区,在采收季节,大量的香蕉套带,塑料薄膜等废弃物被遗弃在路边、河边,随意堆放,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和水质污染,同时也成了一些病虫害滋生和传播的场所。
(四)海洋污染严重制约了蓝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农业种养殖业和交通船运业3个方面。工、农业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主要通过河流、直排或混合人海排污口等向海洋排放,直接影响着海洋环境质量。由于河流携带人海的污染物总量加大,造成近岸海域海水各项指标含量升高,主要河流人海口邻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下降,监测结果表明,2006年由南渡江携带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总量约8万吨,其中,COD约7.8万吨,占总量的98%,磷酸盐400多吨,氨氮100多吨,石油类100多吨,重金属200多吨;2006年海南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对全省30个陆源人海排污口及部分人海排污口邻近海域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部分排污口携带的污染物浓度较高,已经对邻近海域水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龙昆沟人海排污口邻近海域受污染面积约5平方公里,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磷、无机氮、石油类和生化需氧量,其中无机磷测值超过国家4类海水水质标准。在潮汐和海流的共同作用下,龙昆沟排出的城市生活污水、地表水和邻近企业的废水在海口湾扩散,巳污染了海口湾东侧海域的海水水质。海口秀英工业排污口邻近海域受污染面积约4.5平方公里,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
由于交通船运业的发展,特别是建省以来船运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沿海港湾的油船和各类机动船的废油大量倾倒人海内,特别是各类机动渔船倾泻废机油、柴油的情况很普遍,所以海洋受石油污染的情况在加剧,致使渔类资源可持续发展遭到了严重威胁。近海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高位池养虾也给近海海域造成严重污染,对鱼类资源造成极大威胁。
三、促进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按照循环经济原则,加大农业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
循环经济的“3R”原则指的是“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
cle)”。该原则有利于节约生产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3者协调发展。
全面保护海南耕地、森林、草地、水源等资源。保护基本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把林草业作为特殊产业来抓,因地制宜发展果木林、经济林和牧草种植,扩大绿色植被覆盖面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行输水渠道防渗化、农田灌溉科学化,在西部等缺水地区推行喷灌、微灌、滴灌、管道灌溉等节水技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发挥海南农业的区位、季节和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冬季瓜菜、热带水果、远洋捕捞、近海深水养殖、热带花卉、商品林、种子种苗和南药等,使农、林、牧、渔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南的“蓝色农业”。实施“以海兴琼,建设海洋强省”战略,以港城为依托建设沿海经济带,以油气为主导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基地,保护环境建成热带海岛型“生态省”。
(二)研发适合海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或者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太高,农业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适合海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在沼气生产技术、立体种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无害化生产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业节水技术等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政府应着力推进,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员、设备、场地等条件,建立相对完善的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示范推广体系。如三亚市以沼气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了把沼气池建设与发展生态农业紧密结合起来,三亚市大力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主要是采用“猪→沼→果”、“猪→沼→瓜菜”等多种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有些农户也用“制酒→酒槽→猪→沼→果”的模式,形成“猪多→气多→肥多→果多”的良性循环模式。
(三)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发布环境污染状况,让社会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和严重危害性,宣扬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树立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发展观、新价值观、新生产观和新消费观,尽快实现传统农业经济观念向农业循环经济观念的转变。如在生产观上,要尽可能的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和农家肥生产沼气等)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投入来替代物质投人:在消费观上,倡导绿色消费,限制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消费(如农产品一次性包装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四)大力发展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有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信息化农业。
生态农业含有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总要求。海南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发有机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稀缺资源、有效防治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生态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打破国际“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信息化农业是指以农业信息科学为理论指导,以农业信息技术为工具,用信息流调控农业活动全过程,以信息和知识投入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海南目前已研制出或正在研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农业管理软件和专家系统,如天然橡胶精准施肥系统、基于GIS的橡胶树养分信息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海南应推动以建设信息化农业为基础、开发农业应用软件为目的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五)积极推进农业产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取向,也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多渠道、多形式地筹措发展资金,并结合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优势产业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海南农业产业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海南农垦系统就是海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生产规模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特点:罗牛山、椰树等海南农产品龙头公司,积极推动海南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也促进了海南农业产业化发展,到目前为止,海南有7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中临高南宝香蕉合作社、文昌西瓜协会、琼中养蜂协会发展得较好。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便于区域内相关产业之间的耦合。大力发展热带农产品的粗加工、精加工、包装、保鲜、储藏、运输和销售业。形成种养-加工-运销配套成龙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同时,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会加快农业产业化升级,两者相互间协同发展,必将促使海南农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关热词搜索: 农业 海南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