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南美白对虾精养条件下,采用南美白对虾与牡蛎分池循环水养殖,对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和病害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池循环水养殖无病害发生,产量和品质均高于对照组。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健康养殖;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73-01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亦称凡纳滨对虾、凡纳对虾、万氏对虾、白肢虾、白虾,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三大优良高产对虾养殖品种之一。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养殖国,但随着工业化养殖的推广应用,水产品养殖密度不断加大,使得池水换水频率和换水量加大[1],频发的换水会加大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引起虾病频发,给环境和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水环境污染加剧,传统的依靠好水源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就使得发展循环水养殖模式意义特别重大[2]。采取分池循环水养殖的综合养殖方式,利用虾养殖排放的水养殖滤食性牡蛎,养殖水经过牡蛎滤除作用改善水质后循环流入对虾养殖塘重新利用[3],实现生态平衡,是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复合生态养殖方式[4-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曲口科研基地进行。选择经改造好的低位池A、B、C、D、E共5口,每口池面积约2 668 m2,其中A为蓄水池,B为牡蛎池,C为对照组,D、E为试验组。A、B 2个池分别配备1台0.75 kW叶轮式增氧机,C、D、E池分别配备4台0.75 kW叶轮式增氧机。其中,C对照组直接抽取海水,D、E试验组抽取经牡蛎池净化后排放到蓄水池的水。
1.2 养殖管理
1.2.1 苗种选择与放养。南美白对虾虾苗购自海南某公司,选经营养强化后,体长在0.8~1.0 cm之间,群体整齐,体形健壮,弹跳力强;并检查亲虾检验报告和虾苗生产检测记录。虾苗投放时间为2015年5月5日,体长约10.5 mm,放苗密度为112.5万尾/hm2。牡蛎苗购买于广西某水产养殖公司,规格为平均壳长为3.0 cm,共30 000个(1 500串,每串20个),选晚上运输,上午吊养于竹架上[6-7],避免长时间干露曝晒死亡。牡蛎苗吊养时间为2015年3月10日。
1.2.2 投喂管理。南美白对虾在早期以浮游生物为食[8],因此放苗之前要提前7 d培水。虾苗入池后开始投喂经浸泡发酵的人工配合饲料,确保池水有丰富的浮游生物,30 d选用相应口径的人工配合饲料全池泼洒。根据水温、水质、天气、对虾蜕壳及摄食情况来确定投喂量。投饵量结合对虾生长测量、摄食、料台残饵等情况,使对虾的饱胃率达80%即可。一般每天投喂3~4次;日投饵量在养成前期投虾体重的5%~10%,养成中期投虾体重的5%~8%,养成后期投虾体重的3%~5%;投饵后1.5~2.0 h内吃完为宜。选择同品牌系列饲料,若要更换新饲料则应逐渐更换。牡蛎不喂料,只引进虾塘的废水。
1.2.3 水质管理。水质调控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次试验每隔7 d定期交替使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芽孢杆菌按照15 kg/hm2施用,光合细菌按照75 kg/hm2施用。定期检测COD、氨氮、总菌、弧菌、总碱度、亚硝酸盐、pH值等理化因子,并做好记录。池水透明度变大时适当追肥,透明度变小时换水,保持透明度为35~50 cm。平时经常开启增氧机,保证溶解氧在5 mg/L以上[9]。
1.2.4 日常管理。每天早晚检查残饵量及虾的胃饱满情况、活动状况等,定期测定池水的溶解氧、pH值、盐度、水温等。每天观察,发现水面有泡沫等漂浮物及时捞出。如发现不正常行为的虾,应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发现死或病鱼虾应及时捞起并深埋[10]。
1.2.5 病害防治。常见病有白斑病、红体病、肠胃病、黑鳃病、烂鳃病等疾病。为防止病害发生,每隔10 d选择温和性、刺激性小的消毒药物(如碘制剂、过硫酸氢钾等)消毒。水体大量换水或使用消毒药物后,要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虾苗前期使用免疫增强剂控制病害,养殖过程中D、E循环水养殖池未见病害发生,而传统养殖C池暴发病毒性红体病(TSV),给养殖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110 d的精心养殖管理,于2015年8月25日,共收获南美白对虾5 020 kg,平均规格为70尾/kg,价格为60元/kg,总产值30.12万元;各池虾的收获情况见表1。其中饲料费4.3万元,苗种费2.12万元,承包费3.1万元,工资及其他费用5.85万元,总投入15.37万元,纯利润为14.75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循环水综合养殖的池塘养殖成活率高、效益都很好,平均产量为8 985 kg/hm2左右;而传统直接抽取海水养殖的虾塘平均产量只有855 kg/hm2。在现今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频发生的情况下,采用分池循环水综合养殖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水综合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塘养殖成活率高,产量也高,平均产量为8 985 kg/hm2左右。采用南美白对虾和牡蛎分池循环水养殖的虾池始终没有发病,而传统直接抽取海水养殖的虾池出红体病。由此认为,分池循环水养殖成功在于养殖过程中处于半封闭状态的一种养殖模式,能够有效切断病毒传播的媒介,同时对虾池富营养化的水经牡蛎消化吸收、滤除净化后流入虾池重新利用,为虾池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
4 参考文献
[1] 刘勇,李惠.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J].养殖与饲料,2014(7):28-29.
[2] 祁真,杨京平,刘鹰.封闭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质动态研究[J].水利渔业,2004,24(3):37-39.
[3] 张玲,李政菊,陈飞羽,等.大鹏澳牡蛎养殖对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5,46(3):549-555.
[4] 陈树立,林壮炳,陈文彬.河口区淡水池塘南美白对虾健康生态混养技术[J].海洋与渔业,2014(6):70-71.
[5] 雷从改,林海城.日本对虾与青斑混养试验[J].水产养殖,2014(8):1-3.
[6] 翁国雄.浅海吊挂太平洋牡蛎养殖技术[J].福建农业,2002(6):20.
[7] 詹之吉.日本的牡蛎养殖[J].国外水产,1966(2):11-13.
[8] 申玉春,熊邦喜,叶富良,等.南美白对虾高位池浮游生物和初级生产力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4,24(3):7-10.
[9] 蒲利云,杨明秋,何玉贵,等.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2016,43(2):75-78.
[10] 金梅,何丰.绍兴柯桥区南美白对虾高效健康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5(5):57-58.
相关热词搜索: 南美 技术研究 养殖 循环 白对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