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阳塘养殖海区水质和底质状况分析

时间:2022-11-03 16:50:3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对阳塘养殖区水质和底质的现状进行监测分析表明:该海域水体和底泥质量基本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和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要求,仅COD和活性磷酸盐略为超标。

关键词水质状况;底质状况;福建厦门;阳塘养殖海区

中图分类号X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260-02

阳塘养殖区位于厦门翔安区大嶝岛南端,号称“东南沿海最纯净海域”,是著名的紫菜和鲍鱼养殖区。随着近年大嶝及周边旅游、工业的发展,为了解该养殖区环境现状,对该养殖海区的水质和底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

按照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1]和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442-2008)[2]的要求,采集海面下约20 cm处水样,并在同一地点采集沉积物。

1.2测定方法

水样和沉积物的预处理按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3]进行。水样理化指标测定均采用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3]、海洋调查规范(GB12763-2007)[4]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5]中规定的方法,沉积物指标测定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6]中规定的方法(表1)。

2结果与分析

2.1色、臭、味

根据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标准限值规定,不得使鱼、虾、贝、藻类带有异色、异臭、异味,研究区样品的色、臭、味测定结果为无异色、异臭、异味,结果符合标准。

2.2悬浮物质

养殖水域悬浮物过多会影响海水的透光率,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降低海水的初级生产力,导致水域的溶解氧下降。因此,要适时地对养殖水域进行明显悬浮物质的打捞,以减少其对养殖业的影响。根据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标准限值规定,水体中人为增加量不得超过10 mg/L,悬浮物质测定结果为8.1 mg/L,其结果符合标准。

2.3pH值

pH值(酸碱度)是养殖水质的重要指标,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而且还通过改变水体环境中其他理化及生物因子间接作用于鱼类。鱼类最适宜在pH值为7.8~8.5的中性或微碱性水体中生长,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10,就会对鱼类生长造成危害。根据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标准限值规定,海水pH值为7.0~8.5,研究区样品pH值测定结果为8.09,其结果符合标准。

pH值过高会增大氨的毒性,同时给蓝绿藻水华产生提供了条件,pH值过高也可能腐蚀鱼类鳃部组织,引起大批死亡。防止水体pH值过高,可用明矾调节;或用稀盐酸或醋酸泼洒;或多施有机肥,以肥调碱;防治鱼病时,宜用漂白粉和中草药[7]。pH值过低,酸性水体容易致使鱼类感染寄生虫病,如纤毛虫病、鞭毛虫病;而且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天然饵料的繁殖减慢;同时,鱼鳃会受到腐蚀,鱼血液酸性增强,氧利用能力降低,导致鱼体缺氧浮头,鱼的活动力减弱,对饵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可以将池中老水排掉,注入新水,反复2~3次,以调节水体中的pH值。

2.4溶解氧(DO)

水中溶解氧是评定养殖水质优劣、水体被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溶解氧大小能够影响鱼类的生存与生长。因此,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测量,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标准限值规定,海水溶解氧应≥5 mg/L,研究区样品溶解氧测定结果为8.65 mg/L,其结果符合标准。

调节溶解氧,一是合理确定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池大小深浅、水源灌排是否方便,饵饲料及养殖技术来确定合理放养密度[8]。二是经常注入新水,增加水中溶氧量,淡化有害物质;适当排放老水,降低污染程度,保持水质“肥、活、嫩、爽”。三是合理适时开动增氧机。在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将溶氧饱和的表层水翻滚到底层,而底层水滚动到表层,经光照淡化分解毒物,释放营养素,使池水溶氧量均匀平衡,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增氧办法。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经常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也是预防水质缺氧的好措施,如无增氧设施,在鱼类缺氧浮头时使用高效鱼用增氧剂也是一个临时的应急办法。四是清淤消毒。放养前彻底清淤清毒、曝晒,将硫化氢、氨气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有益物质,改善水质和底质。据试验,水中溶解氧主要是水中与底泥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作用的消耗,一般鱼类消耗12%~15%,而淤泥耗氧量占40%以上,因此清淤消毒工作很重要。

2.5化学需氧量(COD)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COD)测定结果(GB3097-1997)规定,二类海水的限值为3 mg/L,研究区样品化学需氧量(COD)测定结果为3.52 mg/L。虽然(GB11607-1989)并未对COD作出规定,但化学需氧量是反映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有相关规定,其中二类海水中COD值不应超过3 mg/L。该养殖区COD已达3.52 mg/L,说明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偏高,应注意消除。

2.6亚硝酸氮

亚硝酸氮研究区样品亚硝酸氮测定结果为0.003 mg/L,虽然(GB11607-1989)并未对亚硝酸氮作出规定,但亚硝酸氮有毒,养殖水体常因池中残饵、水生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的腐败、分解,引起水质恶化,从而对水中鱼类的生活造成影响,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因此,在日常投饵过程中要注意投饵量,同时对养殖池内死亡的鱼类进行打捞清除,从而减少并避免亚硝酸氮对养殖业的危害。

2.7氨氮

根据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标准限值规定,水体中非离子氨含量≤0.02 mg/L,研究区样品氨氮的测定结果和换算的非离子氨结果为0.018 mg/L,其换算的非离子氨结果为9.7×10-4 mg/L,则结果符合标准。

氨态氮中的非离子氨具有对鱼类毒性较强的毒害作用,同时也是由于养殖水体池中残饵、水生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的腐败、分解引起的。因此,在日常投饵过程中要注意投饵量,同时对养殖池内死亡的鱼类进行打捞清除,从而减少并避免氨态氮,特别是其中的非离子氨对养殖业的危害。

2.8活性磷酸盐

水中磷的含量对水产养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海水中磷的含量过多,就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赤潮,鱼类将缺氧而死。虽然GB11607-1989中仅有“黄磷”指标,但GB3097-1997中明确规定了活性磷酸盐的限值。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二类海水的限值规定,水体中活性磷酸盐含量在0.030 mg/L以内,研究区样品活性磷酸盐测定结果为0.036 mg/L。

测定结果表明,该养殖水域的活性磷超标,应注意检查入水口是否有含磷污水流入养殖区并通过频繁换水稀释水中的活性磷,改变投饵方式和投饵量并适时地进行养殖池清淤,同时也要加强日常活性磷的监测。

2.9底质的相关指标

根据GB8668-2002标准限值规定,海洋沉积物中应无工业、生活废弃物,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等;色、臭、结构应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有机碳含量为2%;油类含量为0.05%。研究区样品底质中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为:无废弃物及其他杂物;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有机碳含量为0.44%;石油类含量为0.032%,均符合标准。

水中的许多物质会慢慢沉降进入底泥中,而底泥中的各类物质也会不断地向水体释放。底泥有机碳的产生、分解、降沉和淤积与养殖水域富营养化关系密切,而油类释放到水中会影响水从空气中获得氧气,从而导致鱼类缺氧死亡,同时油类还能释放某些脂溶性有毒物质来毒害鱼类。因此,在每次放养前应对养殖池采取清淤、消毒、曝气等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少鱼类粪便、饵料等有机物的沉积;同时也要有合理的投饵量,防止过量的饵料残余;并且加强日常监测和巡查,防止含油污水流入养殖区。

3结论

对阳塘养殖区水质和底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养殖区的水质基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仅COD和活性磷酸盐略为超标,说明水中有机物偏多,要加强防范控制投饵,以防水体富营养化;而底质的质量全部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4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局.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2] 环境保护部.HJ442-2008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 国家海洋局.GB17378-2007 海洋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 国家海洋局.GB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5] 国家环境保护局.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6] 国家技术监督局.GB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7] 水产养殖中水体pH值的作用和调节[EB/OL].(2008-12-03).http://.cn/News/Detail-1249.shtmL.

[8] 贾喜军.再论水产养殖业的灵魂——溶解氧[EB/OL].(2009-06-01).http://.cn/kefutext.asp?id=547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热词搜索: 底质 海区 水质 养殖 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