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整合民间艺术系统资源、继承与创新共举,推进民间艺术品牌建设,艺术与市场同进两个方面论述了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以期促进河北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推动河北文化产业的构建和河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河北民间艺术 产业化 市场
近年来,在政府积极弘扬和发展传统艺术的号召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一些地区已开始在实践中成功地将自己的民间文化艺术进行了开发,逐步走向产业化道路,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河北省蕴藏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目前,河北省民间艺术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虽在个别地区已见成效,但更多的地区及其艺术品种仍停留在自娱自乐、自生自灭的阶段,甚至有的品种正在面临着后继无人、即将灭绝的危机。因此,我省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产业化发展形式还是非常严峻的。当今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将民间艺术转化为生产力,在扩大文化影响力的同时,更大程度地实现其经济价值,是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这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渐摸索。本文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整合民间艺术系统资源,实现继承与创新共举。
河北省现有民间艺术资源不胜枚举,各市、县、村都有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品种,然而并非所有的资源都适宜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市场经营模式。如一些相对传播区域狭窄、受众群小、不易推广的艺术品种就不具备形成产业的优势。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遴选出有一定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品种,优化人员、资金等方面的配备,继承与创新并举,对我省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发。
其一,对一些已初具产业形态或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民间艺术产品,如我省易水古砚、定窑和磁州窑瓷器等一些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其本身已达到了较高的制作水准,因而,在对产品的规模和质量以及包装方面进行提升之外,还应在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并引进先进的市场运营机制,从销售策略等产品外围入手来增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产业质量。
其二,在已有的形式和品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现代艺术市场的需求。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适宜地改良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传播民间艺术,也是延展传统民间艺术生命的一种尝试。在2006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名家在研讨会上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创新”二字,纷纷主张让“老戏曲”在新世纪唱出“新调子”。其中,我省著名评剧演员刘秀荣即谈到,《胡风汉月》这一作品之所以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大奖”,并受到演出市场的青睐,关键在于其唱腔新、舞美新、导演新、演员新,而且好懂、好看。这番话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许多目前面临的窘境的传统艺术行业的出路所在,也是我省其他民间艺术产业发展值得借鉴的经验。只有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因素,利用现代手段,根据自身条件加以改革创新,生产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艺术产品,才能贴近观众,获得市场的认可。
其三,吸收民间艺术元素进行新的研发创作。
“由于社会的高度商业化,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使艺术迅速成为商品并被接受。艺术消费与艺术休闲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和对高质量物质生活的补充。” 有了上述大众对艺术的市场化需求,我们就可以不拘泥于原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而是吸收鲜明的地方民间艺术特色元素,以其他艺术形式为载体,以市场化的操作手段,嫁接出既有传统又有新意的艺术品种。这是当前艺术创作的一个新趋势,同时也是民间艺术产业中的一个新类型。
由于这一方式的创作多立足于当前,与社会需求、大众审美标准同步,因而表现出受众广泛、易于流行、灵活多变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以独立作品为代表的这类新型产品层出不穷。例如,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联合打造的大型舞剧《一把酸枣》讲述了一个晋商家族的爱情悲剧,剧中大量吸收了山西民间音乐和舞蹈元素,充满浓郁的晋味风情,令人从中领略到晋商文化的醇浓韵味,强烈地感受到山西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一把酸枣》经历三年磨砺而搬上舞台,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演出四百多场,所到之处都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这台舞剧就是以音乐、舞蹈、民俗等多种民间艺术为原型,运用现代舞台技术和舞蹈理念进行再创作,并以商品形式进行市场化传播的成功案例。我省的皮影舞《俏夕阳》也是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的一个经典艺术产品。舞蹈吸收了唐山皮影戏的造型艺术和音乐要素,巧妙地将其融入舞蹈形式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除了在传统的艺术形式上做文章外,一些新的媒介表现形式也是民间艺术可以进行尝试的选择。如中央电视台的《快乐驿站》栏目将相声和小品用FLASH的形式搬上荧屏,不仅渲染了节目本身轻松、幽默的艺术风格,还以新的形式带给观众新的体验和乐趣,特别是吸引了众多青少年观众对传统艺术的关注和喜爱,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第二,推进民间艺术品牌建设,实现艺术与市场同进。
打开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市场,拓展河北民间艺术品牌的销路,需要胆子大,步子快。而在维护产业良性发展的环节则需要细心经营,多方汲取经验和教训,重视产业发展过程中细节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协调好艺术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关系,把握艺术产业的社会事业和市场化定位,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所有从业人员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尽管我们将民间艺术置身于市场,期待其经济价值的体现,然而作为民间艺术本身所具有的无限精神价值更是值得我们去竭力坚守的内容。因而,在强大的工业化背景和信息时代艺术传播背景下,我们的民间艺术产业发展之路,更要走得清醒,时刻警惕艺术远离精神价值的危险,避免出现舍本求末的危害。此外,如何避免民间艺术的民俗形态和原生态在产业化改造中失去“乡土”本色而逐渐沦为空洞的形式艺术,在保护和改造中寻求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点,也是民间艺术的产业化经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以其机制灵活、运营成本低等优势,在如今的艺术产业中形成了越来越强大的发展势头。据浙江省文化厅统计,浙江省目前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共有485家,常年活跃在山区、海岛、农村,每年为村民演出约17万场,观众达1.7亿人次,营业额达3.88亿元。与众多国有剧团收成欠佳的情形相比,这一连串惊人的数字足以显示出浙江民营剧团在地方戏曲艺术产业的旺盛的生命力。在我省,2005年底为提高全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省政府出台了系列措施,积极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使我省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这一举措是对我省民营企业积极投身民间艺术产业、加快发展步伐的一个巨大的鼓励和扶持。
品牌策略是产业经营中一个绝对有效的法宝,对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同样奏效。随着入世后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具有中国民族民间特色的文化艺术产品将获赢得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而若想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在各地方异彩纷呈的区域文化的竞争中赢得市场、抓牢市场,就要以“品牌”为导向,集中优势力量打造民间艺术名优产品,以特色和质量取胜,使之成为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对外竞争的主打力量。
不仅如此,“一个成功的品牌是一个可辨认的产品、服务、个人或场所,以某种方式增加自身的意义,使得买方或用户察觉到相关的、独特的、可持续的附加价值,这些附加价值最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de chernatony & Mc Donald,1998。”7当一个民间艺术品牌形象成功建立之后,除艺术产品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之外,往往有机会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与其他行业携手,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体现出艺术产品新一层面的价值。例如,羚锐制药以河北民间艺术皮影舞《俏夕阳》为表现手段,通过大众传媒巧妙地传播了产品品牌,这种“企业界用艺术手段开发新的消费市场,并把自己的产品同艺术的商品形象联系起来,以提高企业文化的内涵” 的方式,无疑是对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促进。
此外,重视艺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督体系等问题,也都是探索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路径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细节。
总之,在丰富的河北民间艺术资源中,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市场化开发与传播,树立起河北省的民间艺术品牌形象,不仅能够从新的角度探索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对其加以有效保护,从而振兴燕赵文化,增强燕赵人民对自我文化的认同和对故乡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也必将促进河北文化产业的构建工作,有效地推动河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继承 创新 艺术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