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为人民大众的歌

时间:2022-11-03 12:45:08 来源:网友投稿

马可(1918.6.27—1976.7.27),作曲家、音乐学家、教育家,江苏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即投身于救亡运动,1939年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与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作与教学的艺术生涯。新中国成立后,马可“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戏曲研究院音乐研究室、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歌舞剧院及《人民音乐》编辑部等单位担任领导工作。”①他以音乐为武器,宣传抗日救亡,歌唱祖国,颂扬人民,把自己的艺术生命深深地植根于民间和人民大众之中。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五百多首,代表作品有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小二黑结婚》、《白毛女》(主要作曲者之一),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们是民主青年》,管弦乐曲《陕北组曲》等。这些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在人民大众中广为流传,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可的歌曲是为人民大众创作的,为人民的音乐是他一生的追求,笔者从三个方面对他的歌曲创作观作一梳理研究。

一、思想性、群众性、时代性的歌曲主题内容

歌曲的主题内容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话题,歌词内容是首要的。马可的歌曲创作十分重视歌曲主题内容,正如他说的:“你要写什么?你选择的主题的积极性如何?它是群众的心声么?它是时代的心声吗?它宣传了党的政策么?——这是写作前要考虑的第一步,但常常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一步。”②鉴于此,马可的歌曲创作十分讲求歌词的思想性、群众性、时代性,他创作的歌曲从不同方面表达了人民的心愿,准确地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如1943年创作的歌曲《南泥湾》(贺敬之词)。歌曲通过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叙述了三五九旅通过辛勤开荒,使得原来渺无人烟的荒山南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江南,赞扬了三五九旅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给自足。《我们是民主青年》(希扬词)是马可1946年4月在张家口创作的,歌词唱道:“我们是民主青年,我们是人民的先锋,毛泽东教育着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千万青年跟着毛泽东,永远向胜利,永远向光明……。”歌曲的旋律前十七小节是峰谷形,后十小节从C1音开始,旋律线逐渐向高音推进,到达这首歌的最高音E2后,落在C2音上结束。表达了当时朝气蓬勃的广大的时代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向光明和永远向胜利的豪情壮志。《咱们工人有力量》(马可词)作于1948年5月的东北解放区,是马可深入工人群众,体验工人的劳动与生活后创作的。歌曲的曲词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成功地塑造了工人阶级的豪迈形象。在谈到这首歌时,马可说:“在选择主题方面,这个歌曲所表现的是翻身的工人认识了自己的力量,认识了自己是世界的创造者,为求自身的彻底解放,加紧生产支援战争,打倒蒋介石。……这是他们的心声,并且已通过行动表现出来了。”③《前进,光荣的朝鲜人民军》(1950)成功塑造和赞颂了朝鲜人民军的光辉形象,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六一国际儿童节歌》(1951)描写了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的儿童那种天真烂漫中的幸福感。它既是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又是人们当家作主后的心理的一种反映。《革命人永远向前走》(朱田词)唱道:“打下的粮食要堆成高山,炼出的钢铁要赛过激流。”成功塑造了工农大众勇往直前,跨着豪迈的大步,“朝着共产主义永远向前走”的光辉形象。

马可抓住了时代主题,塑造了鲜活的主体形象,写出了人民大众喜爱的歌曲。他说:“我们的时代是开满了灿烂的生活花朵的时代,人民在创造着伟大的生活,人民心中滋长着新的英雄情感。让我们无愧于这伟大的时代和英雄的人民,热情地投身于生活实践中去,认识现实,改造自己,创造出代表这一时代的人民的音乐语言来!”④

二、工农群众情感的表现

情感是伴随着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出现的,它与现实事物密切相关。“感情总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一个人的感情总是和他的生活经历、立场观点紧密联系的。”⑤马可在5岁时,因父亲中风去世,就过着艰难的生活,尝尽劳动人民的艰辛,对人民大众充满感情。抗战爆发后,他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1940年春后,马可来到延安鲁艺,在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世界观和艺术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理解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理论,理解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必须服务于人民大众,反映他们的斗争生活和思想感情。马可这样思考:“你用什么情感来表现你的主题?用工农群众自己的情感,还是用小资产阶级或是反动统治阶级的情感?——这对于写作音乐作品说来,是决定成败的关键。”⑥作曲家的情感对于音乐主题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马可是满含对人民大众的真挚思想感情进行歌曲创作的,他说:“一个革命的音乐家,必须具有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任何感人的音乐作品,都不是作曲家心灵的游戏,都不是什么虚无缥渺的感情的升华,而是有血有肉的生活的结晶和先进的世界观作用的结果。”⑦在如此的理念促使下,马可不断深入人民大众中间,去体验各种生活。马可的歌曲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爱,在于他善于表现出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南泥湾》表达了陕北人民对革命战士的爱与赞美之情,《我们是民主青年》表达了中国新一代青年对伟大领袖的崇敬与爱戴,《咱们工人有力量》表达了工人阶级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豪迈气概。在谈到这首歌曲怎样表达工人的情感时,马可说:“自然,这首先需要我们对工人阶级的感情有一种正确的体会。在写这首歌曲以前,对于工人的生活我是没有很多经历的,从这不多的经历中,我感到工人的感情与我们知识分子非常不相同。首先我觉得他们坚决、干脆,一件事情做到头,决不拖拖拉拉;他们的语言简捷、生动,没有很多虚伪的客套,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斩钉截铁,不说空话。”⑧正是有如此的体会,马可在歌曲中恰当表达了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革命人永远向前走》(朱田词)表达了人民大众对新中国的深厚感情,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祖国,同时表现出对共产主义的向往。

1951年,美国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被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为了挽回失败的命运,美国开始援助、武装日本,妄图再次挑起战争。饱受战争残害的中国人民声讨这种军国主义行径。为了揭露美国武装日本的阴谋,马可创作了歌曲《我们不能忘》(马可词) 。歌曲发出痛斥日本的滔天罪行和抗击美帝的呼声:“我们不能忘记日本强盗抢占我们的家乡,日本强盗残杀我们的爹娘…… 我们有信心,我们有力量,反对那侵略战争,保卫全世界的和平。”表达了亿万爱好和平的人民坚决抗击侵略和誓死保卫胜利果实的坚强决心 。

马可创作的歌曲从时代出发,吐露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

三、使用表现劳动群众思想感情的音乐语言——民族音乐

歌词必须借助曲调才能插上歌声的翅膀,好的歌词必须配上相适应的曲才能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世界上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语言、习俗、宗教以及文化、艺术上独有的特征。这种特征是在世世代代的社会条件、物质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不断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具有上述共同特征的事物,就能产生文化认同。用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才能写出人民大众喜爱的音乐?马可告诫我们:“你用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你的思想情感?用生动活泼的群众的音乐语言,还是温文典雅、四平八稳的封建地主的音乐语言?用亲切的民族音乐语言,还是生硬的、鹦鹉学舌式的西洋音乐语言?——毫无疑问,我们是要选择民族的、群众的音乐语言。”⑨要想表达人民的心声,首先必须采用根植于人民大众的民族音乐语言,同时也要适当、灵活地借鉴西洋音乐语言,“一般说来,为丰富我们的修养,向苏联及其他西洋优秀作品学习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将学来的东西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⑩ 对待民族音乐遗产,不应该囫囵吞枣,我们应该“ 第一,在新的思想基础上对旧有遗产作一番清理工作,‘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使这些遗产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意义;第二,突破旧有形式的限制,按照新的生活所要求的,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民族音乐。而不论是清理旧有遗产也好,创造新的音乐也好,都必须吸收世界音乐文化中的先进经验和高度技巧,最后把我们的民族音乐也提到国际音乐的水平上来。” 歌剧《白毛女》(马可是主要作曲者之一)就是在如此思想指导下创作成功的作品之一。《白毛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时代性,它深刻揭示了“旧社会使人变成鬼,新社会让鬼变成人”的重大主题,明确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压迫、反剥削的强烈愿望和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它的音乐植根于中国民间音乐,同时借鉴西方作曲技术。歌剧音乐主要是以陕西、山西、河北一带的民间戏曲为基调,许多歌剧选段吸收了民歌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如杨白劳躲债回来所唱的《十里风雪一片白》就是根据山西民歌《捡麦根》改编的;喜儿的音乐用了《小白菜》、《青阳传》、河北梆子等曲调。马可曾说过“我回到鲁艺后仍不断地到剧团去‘补课’……学习郿鄠和秦腔。这些东西在以后不久开始的秧歌运动和《白毛女》等剧作中就成为我们的重要的‘资本’。”

《小二黑结婚》是马可创作的又一部歌剧,在写这部歌剧时,他曾派专人去冀东南一带收集戏曲音乐。在这部歌剧里,马可使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如“《小二黑结婚》第三场中小芹二黑相会的场面,剧作者有意识地将它处理成大段的抒情歌唱,全部唱词二百多句,作曲者写到这里感到非常困难,几乎写不下去了。后来我们请郭兰英同志按照山西梆子的处理方法唱了一遍,并进行记谱,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当然完全按照山西梆子的音乐来处理也不恰当,因为山西梆子的曲调有很多是较低沉、悲凉,尤其是与第三场的歌词合起来时感到下行的旋律太多,但是在其曲调组织与节奏形式上,却有很多可取之处,我们采取了山西梆子的这些特长解决了这一场戏的音乐结构问题,在演出中证明了是有效果的。”

马可深深懂得“音乐语言是一种感情的语言,这是客观现实在作曲家主观上的反映。如果作曲家对现实生活没有丰富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如果作曲家不是以主人翁的身份和战斗的姿态去对待生活,无法获得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他就无法正确反映现实,也就无法创造出真实感人的音乐形象。”这就是说感情与音乐语言是相互承载的,作曲家只有深入生活,抓住时代主题内容,才能写出深刻表达人民大众思想感情和喜闻乐见的歌曲。因为“到生活这一唯一的源泉中去学习、体验、创造,这是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没有根基于生活的创造就没有艺术,模仿和硬搬只会使艺术停滞、灭亡。”深入人民生活,可以了解人民群众对政策形势变化的反应,群众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道德品质上的变化,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新鲜的人民生活气息的歌曲。因为“音乐表现生活的材料是声音,但音乐家去感受和认识生活却不能只依靠声音,或主要依靠声音。音乐家在生活中更多地注意音响世界是必要的,可是这只有作为全面认识生活的一个方面时才有积极意义。不适当地只从专业技术角度去感受生活,常常会成为进一步深刻认识生活的障碍。”

正是由于马可不断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自觉和工农兵走到一起,使得他经常深入民间,和劳动人民一起生活,不仅向他们学习了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还透彻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与爱恨情仇。所以,他写出了大量的深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的优秀歌曲。

①《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中国音乐词典》257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6月北京第1版

②③⑥⑧⑨马可《歌声——生活情感的升华》,《人民音乐》1951年第3期

④马可《生活体验与音乐创作》,《人民音乐》1951年第5期

⑤⑦ 马可《深入生活,提高音乐创作质量》,《人民音乐》1963年第3期

马可《要使我们的作品无愧于英雄的人民时代》,《人民音乐》1951年第2期

马可《继承民族音乐遗产的问题》,《人民音乐》1953年

马可《我的音乐老师》,《群众音乐》1958年第3期

马可《在新歌剧探索的道路上——〈小二黑结婚〉的创作经验》,《人民音乐》1954年第1期

秦容 重庆文理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宁)

相关热词搜索: 大众 的歌 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