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界画与古代建筑

时间:2022-11-02 15:3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界画,作为传统的一个艺术门类,在古代的地位常常被放在“匠人所为”的位置上,认为并无气韵可言,这种论断不免有失偏颇。本文很据画史画论中的只言片语来分析界画这一古老画科的审美,就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体现的建筑形式,在审美和文化范畴内作出一定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界画;建筑;审美;起源;美学

界画是中国绘画中独特的一个门类,因为在作画过程中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在界画中常常用界尺来划线来表现建筑物,造型严谨不苟、结构精密细致的亭台楼阁、宫殿廊榭等,这便是所谓的“铁线描”。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对界尺做了一定的说明和解释。界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画科之一,元代陶宗仪在《辍耕录》一书中将绘画分为十三科,其中一项便是“界画楼台”。界画和其他绘画科目的最大不同在于,界畫要求准确、工整、细致,尺寸皆以准绳为则,毫厘不可逾越。

1、界画的起源和发展

界画的出现与实用建筑图样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绘画艺术和建筑技术的发展,界画便从单纯的建筑图样中脱离出来成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形式,最终发展为相对成熟的以楼阁为主题、山水、人物舟车为点缀的一种独立绘画门类。

关于界画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晋代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台榭一定器尔”。隋代的界画水平已然较高,渐趋成熟。《历代名画记》对展子虔和董伯仁的界画艺术评价很高。李思训的《九成宫纨扇图》、《宫苑图》等,水平很高,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界画家历朝历代都有很多,如尹继昭、郭忠恕、仇英、袁氏父子等。现存的界画作品是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道中的《阙楼图》。宋代的界画已经达到了其发展的最高水平,同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界画家,著名的作品有《黄鹤楼》、《滕王阁图》等。

就绘画史而言,宋代的界画已然是处于高峰,是绝无仅有的,无论从艺术品味还是创作水平上,都代表着界画的最高水平。但由于受到当时部分文人学士的偏见,认为台榭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认为毫无生动、毫无气韵可言。因而界画的发展遭到了阻碍,历代画史画记对它的研究只是只言片语,并没有像山水、花鸟那样形成比较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水平。

2、界画与古代建筑

界画的主题就是古代建筑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真实的反映了古代建筑的样式风格,同时也诠释了古代建筑工程设计的语言。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中,建筑的形制,结构特征,整体意匠,装饰纹样,材料规格都可以在历代传世的界画中得到详尽的反映。由于中国古代建筑为木结构,相对来所保存至今的限制性较大,所以除了一些史书文字的记载,只能在历代传世的界画中一窥古建筑的风采。

界画不同于其他画科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对于古代建筑的精描细刻和真实再现,我们可以通过参考界画来研究某一时期的建筑样式和装饰特点。界画对于了解和认识古代建筑具有重要作用,是研究古建筑形制的重要依据。当然,只有对于中国古代建筑足够了解,熟知中国古代建筑史才能够结合界画的建筑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优美造型闻名于世。中国古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同时结和砖、石、土等材料。建筑的平面布局讲究“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一个完整的庭院由若干个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建筑群则是由若干个庭院组合而成。纵轴线上分布着主建筑,横轴线上排列次要建筑,整个建筑群则向纵横两个方向来展开。建筑体中以回廊和院墙等方式来隔离相对独立的小组群,每个小组群都有各自的主题。每个小组群中安排楼阁、亭宇,错落有致,布局得当。中国传统建筑遵循三段式、大屋顶的程式化,类型为宫廷和民间的各种建筑等,所谓的三段式就是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来组成单体建筑。屋顶的样式决定了建筑的不同风格。

中国古建筑由于受到封建王朝的以礼治国的影响,严格遵循着等级化和制度化,中国的历朝历代对建筑的要求有着严格的制度限制,甚至用法律来规范,这就是建筑所体现的等级制度。建筑等级制度则是依据居住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来严格来划分出建筑的不同级别。这些等级制度体现在建筑物的诸多方面,比如屋顶样式、建筑规模、建筑色彩、装饰画类型、斗拱大小、台基高度、门钉颗数等等。这些严格的建筑等级制度具有法律规范,违者会被严惩。

建筑的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建筑等级体现在建筑的外观造型中,等级最高者为庑殿,其次是歇山、悬山、最低者为硬山。

3、界画艺术的美学意趣

界画在构图上的改变是随着山水画主流画风的变化而改变的。审美趣味的不同使得山水与楼阁的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形态。就表现方式上来看,界画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以楼阁为主体,其二则是以山水为主体。无论是以表现楼阁为主还是表现山水为主,界画都在构图上别出心裁,苦心经营,画面中的建筑物与山水环境之间极富审美情趣同时又自然和谐。营造出一种置身其中,宛如走入真山水的“可居可游”之境。

界画“难成则易好”,一笔一划当合乎准绳,“折算无亏”,“笔画匀壮”,不像写意画那样逸笔草草,率性而为,但是笔墨和线条也极为讲究。不论是从艺术还是审美上,界画对于画家来说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既要求画家深入的理解和观察事物,又要对楼阁表现的真实准确,同时还需擅长人物画和山水画。

界画家对于建筑物的描绘既需要熟知建筑营造的规矩法度,将重楼复阁真实的再现出来,又要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呈现出具有一定韵律和结构美感的建筑形象。据《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吴道子作画时“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借直尺”,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建筑结构的熟练掌握,犹如庖丁解牛一般,靠的就是对客观对象研究的透彻和训练有素过硬的用笔功夫。

在透视上,中国绘画强调以主观心灵来体悟观察自然,故而观察和欣赏对象时,目光并不局限于一个固定位置,这就是散点透视,通过多个角度去灵活的观察对象。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大观小”、“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界画也遵循这种观照形式,将从对同一单体建筑进行各个角度和细节的观察,来捕捉不同视角下所获得的视觉经验呈现在一个画面之中。在处理组群建筑中时采用移位透视法。画家通常会依照自己的绘画经验,意识地把建筑物处理成近小远大、近窄远阔,这与物象近大远小、近阔远窄的视觉习惯相反,利用这种处理方法,以便于集中情节,从而突出重点。

界画中还包含着文化审美,它是儒家“礼制”和等级观念的一种体现,从历代界画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等级和地位的差异性体现在建筑构成的每一个环节中。“见其服而知其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故宫室有量,台门有制,而山节藻梲,虽文仲不得已滥也。”儒家观念中为了彰显君臣父子的等级身份差别,用一切形式来强调秩序和法则。另外道家“仙居”观念和“隐逸”思想在界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道家思想关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界画是关注建筑和自然山水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道家思想达到了一种审美上的契合。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的釋儒道文化中,人与自然相融合,力图在在自己的居住环境中可游可居,使心灵得到慰藉,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通过对于界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建筑物所体现的等级和演变发展。界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对于界画中建筑的研究,同时结合中国古代建筑史,对于了解中国的古代建筑审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午昌主编:《中国画学简史》,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

[2]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3]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画》,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3期。

[4]张安治等编著:《历代画家评传.宋》,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9年。

作者简介:李济民(1989-),男,汉族,籍贯:山东枣庄,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史与艺术美学。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古代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