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为了追逐我的语文梦

时间:2022-11-02 08: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学中的关涉语文教育理论的书籍至少爬梳一遍,并能拥有中小学、大学的教学经历,从而获得最真切、最感性,也最丰满的语文教学体验。我很认同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意义却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所以,要想获得对语文教学的深刻认知,必须对之亲历一遍,很具象地感知一遍。我将这种想法和领导沟通过,并坦言这是对一个追求进取的老师最大的褒奖,但是领导不是笑答之后就遗忘,就是很和气地安慰我:初中品牌化建设需要品牌教师,你在初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啊!于是向高端行走也成了我的一个梦。小学语文,我教过;初中语文正在进行时;高中语文和大学的语文教育,就等将来进行吧!好在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我终于考上心仪已久的文艺学博士,相信这个“将来”应该会为期不远。

2. 争取在3到5年的时间,很系统、很深入、很透彻地读完中西哲学史、美学史、文学史、教育史、文化史,以及中西文艺理论,关于文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各类代表性的前沿学术专著,同时开始有计划地阅读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中外作家的文学经典。在我看来,语文教学的土壤越深厚、越宽广,开出的花朵才会越鲜艳,结出的果实才会越肥硕。民国时期的那些大牌教授们,如教世界通史的雷海宗,教西洋哲学史的邓以蜇,教西洋文学史的钱钟书,没有讲义,信马由缰,也能让学生如沐春风,忘却时间的流逝,正是凭借了深厚的学养和修养。台湾作家李敖在接受杨澜的采访中曾说过一句话,对我很震撼。他说:“韩寒没有读过《二十四史》,别跟我谈历史。”我不禁汗颜起来:自己以前没系统地读过中西教育史、美学史、中国语文教育史,怎么也会底气十足地教语文呢?真是无知者无畏!可这和井底之蛙有何区别呢?好在本人已经意识到,得迅速弥补缺憾!

3. 以言语表现为指向,密切关注学生的灵魂质量、生命质量,使每一节语文课都变成诗意而清新的初游、心灵获得新生的节日。无论是课前5到8分钟的激情言说,还是后续的“灵魂冒险”,美学探赜,一定要真正地将学生的经验激活,使他们的思想能自由地行走古今,获得属于自己的丰满体验,然后再乐于分享,善于表达,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生命能量的不断交换与互补。一如20世纪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思想家戴维·伯姆在其著作《论对话》中所写的那样:“集体心理和个体心理同时存在于共享的过程里,二者之间流淌着意义之溪。此时,观念本身已无关紧要。最终,我们将落脚于所有这些观念之间的某个位置上,同时开始超越所有的这些观念,朝另外一个新的方向发展,这个方向如同圆弧上发出的一条切线,引领我们进行新的发现和创造。”

这方面,我将从语文教学的形式与诗意的角度切入,悉心加以研究。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我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大量优秀的作品都具有形式之美,如《小石潭记》是天平式结构,《过伶仃洋》是火焰式结构,《阿长与<山海经>》是双峰继起式结构。熟悉文本的结构,犹如庖丁解牛,教学就会驾轻就熟,手到擒来。形式有哪些类型?哲理统摄下的形式、情感浸润下的形式、意志、欲望支撑下的形式,这样的划分是否合理?形式与作家的个性喜好存在怎样的内在关联?形式受作家怎样的美学观念影响?形式怎样才能产生美?教学如何开掘形式之美,使学生的才思、作者的才思、教者的才思充分彰显?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探究。我会努力切近人情,忠于体验,在不久的将来拿出颇有分量的学术专著。

4. 将写作视为自己的第一恋人,永葆青春的诗情,不断地参与对话、交流、沉思和表现。这不只是为了定格自己的灵感,和他人分享,也不只是为了形成自我的教学资料库,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记录自己语文教学中的许多美丽瞬间——有人一生只为几个美丽瞬间而活,我拥有了如许的美丽瞬间,何其幸福!为什么不能将之形诸文字,成为永恒的记忆呢?歌德至死都不失童真的眼光、生命的激情,我想我也会的。用写作开发自我,提升自我,幸福自我,进而再自由而幸福地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陶冶他们的言语生命意识,培育他们的言语价值观,牧养他们健康、明媚的言语人格!何其有意义,有价值!自己的眼光新了,胸襟大了,学养深了,教学的境界才会自然阔大,教学的美感才会自然夺目,教学的生机才会永远蓬勃!写作则会因之走向久远,走向幸福,走向化境。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相信自己的这个梦想终会实现!

责任编辑 赵霭雯

相关热词搜索: 追逐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