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赓续红色基因,弘扬抗震精神

时间:2022-11-01 15:35:07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iۍzM}iͿ_{v报告,送到重病之中的毛泽东主席手里。毛主席看完报告后难过极了,作出了“尽快去唐山灾区慰问、安置好灾民生活”的重要指示。这是主席生前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3]。

抗震精神——公而忘私。

地震发生在凌晨,熟睡的群众瞬间被埋压在倒塌的房屋下,当时市区近70万居民中,大约有63万人被埋压[1]。幸免于难的室外工作人员和从废墟中挣脱出来的人员,在第一时间构成了自救互救的有生力量[1]。这支队伍靠手扒肩扛,人自为战、楼自为战、街自为战、厂自为战……整个震区迅速形成了抢救生命的战场。当天上午,约有20万人的救生大军遍布市区的每个角落。在震后20多个小时里,全市约有45万人通过自救和互救而脱险。许多人舍小家顾大家,奔赴工作岗位。当时唐山各级党政干部5193人震亡,地委有书记、常委9人,其中6人震亡[1],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废墟中脱险的各级领导干部,马上赶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组织力量抢险救灾,建立临时的党组织,在自救互救中,发挥了核心作用,8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以《伟大的核心力量》为题进行了报道。丰南县的赤脚医生们舍己救人,为公忘私;唐山市第一幼儿园郭云亭主任,奋力抢救寄宿的30多名幼儿,自己失去了4位亲人;市区驻军一边组织内部自救,一边派出主要力量抢救遇难群众,警卫各要害部门;地震后人们冒着极大的风险对一些高压、易燃、有毒气体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面对大灾,唐山的幸存者们公而忘私,携手抗难。

抗震精神——患难与共。

震后幸存的几十万市民面临着饥、渴、伤、病的严重威胁。第一个需要就是水。但整个城市供水中断,人们只能喝坑塘、游泳池、洗澡堂里的水维持生命[1]。最早是解放军部队用舟桥车给灾民送水,后来组织全国各地来支援的消防车、洒水车、油罐车运水,正当唐山严重缺水的关键时刻,北京重型电机厂赶装了30辆水罐车,装满清水送到唐山[1]。唐山人发自内心叫它恩情水,这是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

除了饮用水,吃饭问题也是大问题,当时灾民吃的大多是省内各地市昼夜赶制的烙饼、馒头、饼干,震后头几天部队每天出动上百架次飞机空投食品,这是压缩饼干桶。

这是唐山空军机场,调度人员依靠耳听目测指挥飞机起降。机场处于地震烈度十度区,通讯雷达、导航设备遭到严重破坏,但他们抢出了航行资料,并果断地向北京等地机场作出本场可以接收飞机的报告,肩负起了空运救灾的战斗任务。运送救灾部队、外转伤员、运送食品、药品、衣物、生活用品、各种物资最初主要是靠空军。在震后14天中,他们指挥调度了13个机种共2400多架次飞机的起降。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达350多架次,平均4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最紧张的时候两架飞机间隔只有26秒,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和飞行事故,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

抗震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这两只瓷碗,是唐山六瓷厂1976年8月5日烧制的,震后9天的时候,陶瓷厂已经恢复生产,为灾民生产日用瓷。面对大灾唐山人自力更生,顽强奋斗,全市各条战线都把尽快恢复生产当作一场“争气仗”“志气仗”来打,充分显示了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8月份的人民日报多次刊发唐山恢复生产的文章,报道了京山线通车、开滦煤矿出煤、唐山电厂并网发电、唐钢炼出第一炉钢,以及唐山陶瓷公司、自行车厂、制药厂、汽车制造厂、模具塑料厂等厂矿企业恢复生产,凭着这股拼劲,唐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参考文献:

[1] 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11.

[2] 红色电波通北京[N].人民日报,1976.8.17(1).

[3] 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唐山大地震百人亲历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相关热词搜索: 抗震 基因 红色 精神 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