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工业与科技的结合

时间:2022-11-01 15:30:33 来源:网友投稿

工作过的工人,比如:纺织厂、汽车厂、印刷厂等,他们结合自己亲身的经历向观众介绍这些古老的机器是如何使用的,如今这些机器又是如何被更新换代的,并指导观众操作这些古老的机器,这样的科学秀在当地十分受欢迎。

科技馆从2004年陆续开始进行更新改造,这些更新的展区充分满足了公众对“互动”的需求。更新的展区统称Elemanta, 共分为三期,Elmenta1 在2004年完成,通过各种互动展项展示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时的一些技术变革,观众不仅可以了解技术变革的实验故事,比如伽利略的落体实验、半球实验,也可以在展区中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装置,重现这一实验的过程。Elmenta2在2005年完成,展示内容由19世纪斯图加特手工业博物馆展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不仅展示典型的手工业的作品和工业化产品,也剖析这些展品背后的经典科学原理,如电器插座的电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飞机会飞?各种形式的波是如何传播的?运动会产生热,形成热能并转化为其他的能量等等。观众都可以在第二部分的互动展品区域里发现科学原理和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Elmenta3 于2011年完成,主要介绍在21世纪影响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前沿科技,如:材料科学、能源、环境科学等。

镇馆之宝

除了传统的展品之外,曼海姆科技馆还有一件大型展品——“曼海姆号”宽叶短桨蒸汽船。在美丽的内卡河上,蒸汽船与游弋的天鹅为伴,安静而闲适地等待着游客登船参观。这艘蒸汽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9年,是当时CHRISTOPH RUTHOF造船厂制造的第一千艘蒸汽船,初次下水试航时它曾被命名为“美因兹号”。该船由蒸汽引擎和桨轮作为驱动,可容纳2500名乘客进行短途旅行。直到1956年,改名“曼海姆号”并沿用至今。

“曼海姆号”真实地还原了当年作为内河航船的一些场景:主甲板的末端摆放了展示内陆航运造船业发展历史的相关展品;下一层甲板,以前作为船务人员休息的地方存放着一些展品,展示了以前船员的孩子在船上临时的“家”以及潜水救援的一些装备用品。这些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除了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变革在内陆河道航行的历史上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曼海姆号”上还保留着船舰上船员使用的厨房和一些器皿用具,以及巨大的引擎和桨轮操作间。登上“曼海姆号”的游客可以从玻璃窗户里看到船体的“心脏”、桨轮的位置,体会到船员在如此狭小、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并忍受蒸汽引擎高温炙烤的不易。

将科普与休闲融为一体

如今的“曼海姆号”已被改造成一个巨大的流动科普课堂。参观“曼海姆号”的游客不仅可以了解蒸汽船的内部构造、驱动原理和原有场景,还能利用内卡河的先天资源参与、体验许多科学小实验,如:从内卡河中取水,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内卡河水水质情况;水中的某些物质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伤害等等。在船上一层和二层分别设有WORSHOP活动室,为预订的学生团队准备了与“曼海姆号”蒸汽船相关的知识问答(如有一件展品可以计算驱动一艘蒸汽船需要多少能源)和动手制作活动(如通过简单剪裁和粘贴可以制作一艘蒸汽船),还有一些针对生物学、物理学知识的互动展品让亲子家庭和年轻的游客动手参与,加深对蒸汽船功能的了解。

如果天气条件允许,游客还可以坐在甲板上欣赏河道两岸的景色和过往的船只。每年的8月,曼海姆科技馆还邀请当地著名的演奏者和歌唱家在“曼海姆号”上举办音乐会,大批当地的居民和游客慕名前来。

“曼海姆号”蒸汽船作为一个科普场所虽然并不大,但却承载了相当多的内容,它是一艘旧工业时代的老蒸汽船,也是一座记录德国内河航运发展的博物馆;它是一个让青少年了解各类机械原理和物理知识的课堂,也是一个可供大众休闲游览的景点。以此管中窥豹,也让我们初步了解到德国在科普场馆整体规划设计方面的一些理念:一个现代化的科普场馆,面积可以不大,但必须要有特色;内容可以不多,但功能一定要多元。

在曼海姆科技馆你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发现它与当地的环境和特色巧妙融合、无缝衔接,真正做到“接地气”,所以能够常开常新。虽然该科技馆在硬件上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借助展品和环境本身还能够衍生出符合各种参观团体需求的科学实践和活动,同时将科普与教育、文化、休闲甚至旅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无疑才是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相关热词搜索: 工业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