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现代民族精神的缘起、演变与时代特征

时间:2022-11-01 12:50:09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现代民族精神是传统精神与革命精神的有机融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对中华民族精神革命性的凝练与升华。现代民族精神具有彻底的革命性、鲜明的人民性和能动的求实性等特点。

关键词:现代民族精神革命性人民性求实性

以“五四运动”为新的开端,我国历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了革命和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开拓者和创新者,在承接中华古代民族精神和近代民族精神的同时,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焕发出崭新的内涵和特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把传统精神与革命精神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使中华民族精神步入了现代的历史进程。

现代民族精神的缘起、演变和发展

经过近八十年的艰难选择,我国近代民族精神终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走向了现代民族精神的旅程。然而面对着新的文化困境和机遇,我国现代民族精神同样走着一条坎坷曲折之路。新文化运动启开了现代民族精神的大门,作为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和发展现代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开始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随着党的规模的由小到大,势力的由弱而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逐渐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的结晶,集中体现了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人民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图强、抗拒外侮的精神风貌。它渊源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形成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其基本内涵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生主旨、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

(一)现代民族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近代中国,灾难深重,国衰民穷。伴随着西方列强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强加于清政府,我国开始由一个主权完整、民族独立的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文化。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现代民族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起动之后,我国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高潮。由于巴黎和会充分暴露了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本质,很多曾经倾心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此时开始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就是在这一时期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创立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青年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现代民族精神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

(二)以革命精神为主体的现代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代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时代特征具体蕴含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和西柏坡精神之中,并通过每种精神具体地展现出来。

井冈山精神产生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在井冈山,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经过大小十余次战斗,初步完成了根据地的创建工作。成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如勇于开拓创新的革命胆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浴血奋战拼搏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定不移的崇高信念等,构成了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容。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凝聚着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斗争中,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培育、形成的一种伟大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品格。长征中红军指战员所表现出来的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长征精神鲜明地表明:“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哈里森·索尔兹伯里,1986)。

延安精神是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优良传统和优秀作风的总称。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形成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优秀作风的总代表,包括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畏强敌、英勇战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等。它的形成标志着现代民族精神已经成熟。

红岩精神是国统区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代表和体现。它产生于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关头的抗日战争时期,而发扬光大于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红岩精神包括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和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发展和完善。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对前途充满希望。毛泽东和党中央所表现出来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统一、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精神构成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容,其中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所提出的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西柏坡精神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现代中国民族精神的主体,它的发展、形成和完善过程,向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演变轨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几种表现形态,分别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在不同革命时期的具体表现。它们既一脉相承,又在中国革命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

(三)传统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的融合与创新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现代民族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思想和作风的结晶,又是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丰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甘屈服的民族,在与自然灾害、不平等现象和外来侵略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积累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正是以这些精神为文化基础和思想源泉,以革命精神为主体的现代民族精神才会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从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中国共产党人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并把它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团结统一、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受团结统一、独立自主民族精神影响,爱国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党在刚刚创建的时候,就明确提出反帝口号,认为党在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共和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相互帮助,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这都是历史上爱国主义所没有的。为道义而矢志不移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所大力提倡的,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把这种理想主义精神与党的最高纲领结合起来时,就形成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定信念。谦虚谨慎、艰苦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将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形成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而且还是一个求实创新的民族。展开人类文明的画卷,无不闪烁着中国人民智慧的光辉。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中国人形成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此为基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在很多方面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但是它并不是传统民族精神的现代翻版,而是对传统民族精神的超越和丰富,这种超越和丰富不仅表现在革命精神的时代特征上,而且还表现在革命精神的指导思想和理想信念上。革命精神的理论支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映了世界潮流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在成立的第一天,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指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之后,虽然革命道路艰难曲折,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但是,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现代民族精神的特征

现代民族精神产生于近代民族精神之中,形成、发展、成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期。这就决定了现代民族精神具有革命性、人民性和求实性的鲜明特点。并且这些特点贯穿于整个现代民族精神的始终,成为区别其他历史阶段民族精神的显著标志。

(一)现代民族精神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现代民族精神是以革命精神为主体的民族精神,革命性伴随和贯穿于现代民族精神的始终。现代民族精神的开端五四运动就是以民主、革命、进步、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运动,被毛泽东称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主义”(毛泽东选集,1991)。其革命性表现得异常坚决和彻底。

中国革命源头的井冈山精神也以革命性而著名。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处于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物质生活极其贫困,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井冈山军民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旺盛的斗志,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粉碎了敌人的无数次进攻,克服了数不尽的困难,历尽了无数个艰难险阻,坚持了井冈山斗争,并最终夺取了全国的胜利,充分显示中国共产党彻底的革命性。

长征精神就更加体现了坚贞的革命性,为了革命勇往直前的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红军老战士吴兴回忆说:“我们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我想我们这些人也许永远翻不过这些山了……但我坚信,既使我们真的倒下去,中途失败了,那我们的下一代也一定会继承我们未竟的事业,继续前进,革命终将成功”(陈宇,1997)。

红岩精神是在特定时空中产生的革命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伸、体现、凝结和升华。这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气节,海纳百川的气度,一往无前的气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威武不屈的忠贞和对党、国家、人民、同志的忠诚”。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吸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继承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经过精心培育和客观环境打造而形成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鲜明的阶级品质和突出的党性特征使它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平等的新中国。”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新中国的建立都将是成功的革命奋斗的产物,伴随着这一革命过程而形成的延安精神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则是应有之义。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大家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政治本色。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征途上不断前进坚持到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是革命性的最彻底体现。

(二)现代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基本经验。现代民族精神鲜明的人民性是使其区别于古代、近代民族精神的显著标志。无论在革命和建设的任何时期,中国共产党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

毛泽东在论述革命战争的依靠力量时曾经指出:“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帮助,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支援红军。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存在和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把群众利益放第一位,坚持走群众路线,是井冈山精神的力量源泉和核心内容。

伟大长征的胜利更得益于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在中国工农红军经过的地方,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给了红军很大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正是由于群众路线的实行,在长征途中,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成为中外战争史上的一段佳话。在凉山彝族地区,遵循毛泽东“用政策的感召力去与彝族达成友好”的指示,中央红军进彝区的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沽鸡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并帮助彝民建立了红军沽鸡支队,为红军后续部队顺利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树立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友谊的典范。

依靠人民与服务人民是现代民族精神人民性的两个方面。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同他们结成同呼吸共患难的一体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直接代表,完全从属于人民,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特殊的私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身体力行地践履着这一宗旨,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

(三)现代民族精神具有能动的求实性

现代民族精神是在新民主主义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战胜了党内“左”和“右”的机会主义路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革命的胜利,这种能动的求实精神是现代民族精神的一个独特特征。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根据当时国内斗争的实际,吸取第一次国内革命斗争的失败教训,不遵守本本和教条,毅然决然地实行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壮大和发展了红军力量,走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又面临着生死危亡的严峻时刻,被迫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求实的原则和精神,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军事策略和军事计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腊子口,取胜直罗镇…… 最后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一次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的胜利。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 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的这一精辟论述,言简意赅地揭示出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实质,它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并且毛泽东把它倡导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论,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指导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经毛泽东如此改造发展之后,“实事求是”便成为一个带有思想路线意义的科学概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和反映论的有机统一。

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高举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旗帜,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的求实精神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能动的求实性,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聪明智慧和独立自主进行革命的创新精神,为现代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丰富内涵和特色

参考文献:

1.[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M].解放军出版社,1986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5.陈宇.长征精神万岁[M].黄河出版社,1997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

相关热词搜索: 缘起 演变 民族精神 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