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层央行履职方式创新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11-01 12:40:33 来源:网友投稿

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能有了重大调整。贯彻落实国家货币政策,维护辖区金融稳定,做好金融服务成为基层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为此,基层央行应积极适应职能调整,及时转换履职理念,在创新履职中取得更大成效。

一、基层央行履职现状及成效

1.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在辖区有效落实,保证了辖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基层央行在化解挤兑风波、协调处置违规高息集资风波、协助国家专政机关所经查办贪腐案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辖区金融稳定,得到了地方党政的肯定和好评。

2.中央银行金融服务职能显著增强。通过推进现代支付清算系统、国库管理系统、货币发行系统、调查统计系统、征信管理系统、外汇管理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努力为辖区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文明服务,为上级行和地方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

3.征信管理和反洗钱等新职能在辖区有序推进。基层央行的履职触角进一步延伸,与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显著加强,为履行货币政策职能、维护辖区金融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手段配合。

4.基层央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通过及时传导国家货币政策意图,强化经济金融监测分析、深入开展专题调查、特色调研,积极向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增强了基层央行在地方经济决策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坚持和完善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创新银政、银企对接方式、对接平台和对接机制,增强了在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牵头建立金融信息交流机制和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建立综合执法管理模式,加强与履行央行职责相关的监督检查,增强了对金融机构监管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借助新闻媒体、民俗节日、公共活动等载体,加大信用宣传、货币政策宣传、反假人民币宣传和中央银行工作宣传力度,增强了在社会公众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5.队伍素质和内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一手抓履职,一手抓内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开展大规模业务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各项制度、体制、机制建设,全面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综合能力和基层央行的内部管理水平。

二、当前基层央行履职中的主要障碍

由于人民银行新职能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全局性、动态性和前瞻性,基层央行在履职实践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障碍: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当前,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与政策预期有较大差别,主要原因就在于传导机制不畅,使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随着路径的加长而层层削弱,货币政策效应带着明显的时滞性,极大地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从人民银行的角度看,一是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高度统一难以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以近几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例,只是按金融机构类别实行了差别政策,却没有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因素,基层央行难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结构特点进行必要和及时的调整,弱化了货币信贷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二是货币政策意图与基层央行操作工具不匹配。目前,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利率制定和再贷款、再贴现、窗口指导,但前三项的权限在人民银行总行,中心支行名义拥有后三项权限,但再贷款权限于支农再贷款,窗口指导的效果也大打折扣,真正可以运用的再贴现工具却授规模约束,而县支行则仅限于“道义劝说”的窗口指导形式,大大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从商业银行层面看,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反应迟钝,其经营目标与货币政策意图的冲突难以弥合。一是商业银行实施集约化经营战略,业务和机构向“三大”倾斜和集中,导致欠发达地区“存差”不断扩大,信贷投放不足。二是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实行严格的信贷管理责任制。三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导致其尽力回避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从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等方面看,他们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最终接受者和执行效果的体现者,同样也是地方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与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博弈”,体现为他们对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国家调控措施反应迟钝和配合不力,使货币政策在基层的传导效果大打折扣。

2.金融稳定职能定位缺失,导致基层央行对地方金融秩序的稳定难以实施有效监控。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虽然从法律上明确了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但仅在第2条、第34条进行了简单的表述,基层央行开展金融稳定工作如何定位,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依据。当前,影响地方金融稳定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而对这些因素的掌握与调控却面临“三难”境地。一是信息难共享。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税务、工商、统计、发改、环保、商务等经济主管部门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不同行业的相关信息,然而需要人民银行采集哪些信息、如何采集等没有具体规定,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缺乏相应的机制,加大了基层央行履职难度。二是资料难采集。风险监测是人民银行县支行在金融稳定工作方面的重点工作,银监分设后,金融机构向人行报送报表和资料相对很少,对其迟报、漏报或拒报行为缺乏刚性约束,导致基层央行对辖区金融运行情况缺乏全局性、完整性的判断,更无法有效发现风险和防范风险。三是技术难监控。基层央行处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最前沿,是辖区金融风险的直接监测者,但目前人行自上而下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导致基层央行仅凭以往的监管经验对风险状况、程度进行粗略的判断和识别,很难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形势要求。

3.金融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金融服务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在整个金融服务体系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是经济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基础。当前基层央行在履行金融服务职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员工综合素质不适应日益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的需要。以人行城步县支行为例,员工平均年龄46周岁,没有一个是第一学历金融本科毕业生,大部分员工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的年龄偏大的员工不会使用电脑,尽管近些年举办了不少针对性的知识培训,但多数人怀着应付态度,很难真正消化。二是规章制度政出多门,致使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人民银行自上而下把加强内控作为防范案件的头等大事来抓本无可厚非,但上级行往往把这些规章制度当作推脱事故责任的挡箭牌,对其可控性、可操作性缺乏对基层工作实际的调研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导致基层行在执行中往往顾此失彼,无所适从。如会计重要空白凭证领用规定县支行一次领取一个月的用量,但业务量通常难以估计准确,领多了剩余检查时是差错,领少了又要派专人专车往中支领取,造成大量不必要的人力财力耗费。三是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制约了金融服务水平的有效发挥。以邵阳辖内县支行为例,人员一般在18—30人之间,机构设置上设库支行“四股一室”,未设库支行“三股一室”,各股室岗位人数都有明确规定,如城步县贷款卡年审岗位办理30余户年审就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有些股室人员却一人身兼三四个岗位,工作苦乐不均的矛盾较为突出,造成了人员的闲置与浪费。

三、创新履职方式的路径选择

1.必须坚持按辩证法办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所当为。基层央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有效履行职责必须学会辩证思维,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精力,投入重兵,解决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牵动性的问题,从而达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2.必须坚持完善体制机制与加强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通过好的体制机制促进和激励素质能力建设,通过素质能力的增强助推体制机制的完善,二者共同促进履职效能的提升。

3.必须坚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与推动创新的有机统一。坚持遵循规律、立足履职、风险可控的原则,注重把创新建立在夯实基础工作之上,融入到重点业务和中心工作之中,通过创新带业务发展,促进职责履行。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对外增强社会影响力,对内增强工作的竞争力,形成基础工作保安全、重点工作亮特色、创新工作争位次的你追我赶的工作局面。

4.必须坚持强化硬手段与提高“软实力”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注重整合内部资源,有效行使法定和上级行授权的行政管理、监督执法等手段,通过建立集中监督和综合执法模式,强化有效履职的硬手段、硬措施;另一方面,把提升“软实力”摆在突出位置,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着力加大对外宣传和沟通协调力度,着力提高分析监测和调查研究水平,着力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着力推动央行文化建设。通过硬手段与“软实力”的相互配合,做到了在当地党委政府中有位置、在职能部门中有地位、在金融机构中有威信。

四、基层央行创新履职方式的相关建议

1.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确保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有效落实。采取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国家宏观政策和区域经济特点,适当扩大中心支行和县支行再贷款和再贴现的规模。有计划地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放松利率管制;使利率能够真正反映市场资金供应状况,提高国民经济的利率敏感程度。商业银行要适当下放经营管理权限,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基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加强与地方党政的沟通,进一步理顺关系。积极向地方党政领导汇报金融政策和区域金融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交流有关信息,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要充分发挥“金融代言人”的协调作用,围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融资存在的现实障碍,积极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妥善解决,为银行加大信贷投入创造宽松环境。通过再贴现、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加强货币政策执行情况调研和信息反馈工作。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金融部门改善金融服务,优化信用环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思想清思路,找准定位,认真履行金融稳定职能。金融稳定事关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大局,基层央行肩负着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因此,必须建立与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互动,推动县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健康发展。加强与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找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结合点,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促进金融稳定。建立健全符合基层实际的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在风险防化过程中保障金融稳定。首先,要建立人民银行与各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协作机制。在金融统计资料交流、文件抄送、信息通报及查询和定期沟通方面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以利各方充分掌握货币信贷和金融监管信息,相互协调监管政策和手段,提高工作效能。其次,要建立人民银行与政府及有关部门金融稳定协作机制。按照目前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地方金融机构风险的工作机制看,地方政府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必须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通过沟通协调,建立起政府重视、支持和参与的维护稳定工作格局。要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综合分析制度、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通报机制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要从法律上明确人民银行的协调主导地位。一是要明确央行在金融稳定协调机制中的主导地位;二是要明确央行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中的主导地位;三是要明确央行在反洗钱工作协调中的主导地位;四是要明确央行在征信体系建设协调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在辖区经济金融和谐发展过程中实现金融稳定。建议制订《金融稳定法》,制定金融稳定监测指标体系,使金融稳定监测工作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面广,范围大,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因此,要树立“大服务”理念。提高人民银行金融服务工作水平,单靠窗口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服务观念和工作方式,树立大服务理念,使人民银行的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人民银行每个部门都是服务窗口,我们不仅要服务于各金融机构,也要服务于整个社会,把人民银行的金融服务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各部门都要把金融服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措施和服务标准,部门之间要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工作格局。加快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充实基层人员,合理配置岗位,调整业绩考核方法。根据基层人民银行新的工作要求,制定能够切实提高人民银行金融服务水平、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员工学习培训计划,加强政策学习和教育,培养全体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讲究职业纪律、职业道德和从业准则,适应新形势下金融服务的要求,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策过硬、业务优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的金融服务队伍,为人民银行事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人民银行整体工作上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责任编辑 马永义

相关热词搜索: 央行 路径 基层 方式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