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急危重患者途中的护理体会及防范对策

时间:2022-10-31 17:3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23-01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病情紧急,病种多样,涉及面广,患者病情伤情错综复杂,症状严重,发展迅速,意外情况发生多,甚至会产生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可能性较大。所以,须及时进行抢救者约占院前急救的 10% ~15%,经急救后患者需及时安全地转送到医院进行延续、系统地救治者约占院前急救的 85% ~90%[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及社会群体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医务工作的投诉与纠纷日益增多,医患纠纷增加,已成为医疗服务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医务人员如何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更好地体现知法、用法,并依法办事,以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利益,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现将我院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及防范对策总结如下。

1 护理体会

及时安全地将急危重患者转运至高水平医院接受治疗是急危重病救治的重要环节,成功转运主要涉及转运设备与人员配备、病情与风险评估、转运前预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处理四个主要环节。

1.1 转运设备与人员配备 远程转运车辆为专用奔驰监护型救护车,车内按EICU病床要求配置除颤、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血氧饱和度计、便携式负压吸引器等设备。常随车配备2名医护人员及1名司机,医护人员通常为有重症监护室和院前急救工作经验的医师及护师,且身体素质要好;另若距离较远可酌情增加一名司机随行以保证行车安全。

1.2 病情与风险评估 仔细查看患者,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初期救治情况,并根据病情及转运里程作出相应的风险评估及预策。仔细权衡治疗的时间窗、转运的风险和当地的医疗条件后确定转诊时机[2]。同时要与家属做好病情告知和转运协议签字工作,对预防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3 转运前预处理 决定实施转运后首先根据病情评估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其能有效地降低转运途中的风险。基本措施包括呼吸道管理、深静脉穿刺以及液体复苏等,以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基本稳定。同时也可根据病情行专科处理,如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气管插管、血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镇静镇痛、颅内压增高患者使用脱水药物,骨折的临时外固定等。对于病情严重风险较大且在转运途中无法充分干预,可迅速恶化并致命的,在预处理措施无效时应暂时终止转运,就地继续抢救。

1.4 转运途中监护 在各项治疗监护设备转换好后正确平稳的过床,不要剧烈的改变患者体位以免引发病情变化或继发性损伤。转运途中按重症监护室的要求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同时进行专科病情观察处理:如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等情况;保持呼吸道及各治疗管道固定通畅,注意观察各引流物的性状;通常心率增快是病情变化的最敏感指标,一旦出现需立即根据病情查找原因,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途中避免过多过快输液,引发左心衰。途中发生重大病情变化,如紧急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胸腔闭式引流等,需立即停车及时处理。随时汇报请示指导,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后须作好详细记录。同时,远程转运患者需要充分的沟通能力,要做好解释和心理疏导。“事前-途中-事后”与患方的不断沟通十分必要,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3]。

1.5 医护人员态度要好 需要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行为,以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担心与恐惧心理,有利于更好的救治病人。

1.6 心理护理 被急救的患者多数病情复杂、病情较重。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于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情绪失控常表现出惊慌、焦虑和恐惧。施救人员要有良好的应急能力,视病人为亲人,努力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急救时既要沉着冷静又要迅速敏捷,用自己熟练的技术和温暖的话语争得患者及其家属安全感和信任感。

2 防范措施

2.1 强化法律意识 加强院前急救风险管理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4]。

2.2 加强急救电话及驾驶员的管理定时检查 保证线路畅通,接听急救电话要做到四清:听清、说清、问清、记清,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收集详尽的急救信息,为接诊做指导。驾驶员要不断熟悉新的交通路线,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快速准确的将患者送达医院。

2.3 强化人员急救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急救意识,制定严格的出诊制度,定时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要求一线出诊班的医护人员及司机必须24 h在急诊科待命。

2.4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保证出诊急救用物处于应急备用状态,院前急救药品、物品要做到全面、准确到位,使用后及时补充;急救设备必须随时处于完好状态。每天要专门派出一名出诊护士负责检查救护车上的各种仪器、设备、药品是否处于最佳状态。班班交接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驾驶员要保证救护车处于完好状态,保证随时出车。确保医疗安全。

2.5 加强医护人员专科理论知识 定期加强急救知识学习,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以及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外伤包扎、止血、固定等技能的培训及考核,人人掌握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以提高急救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有精湛、娴熟的专业技术,要不断加强临床专业技能技巧的练习和培训。情景模拟训练是培养护士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一种逼真的工作情景,使护士感到紧张、急迫甚至忙乱的环境下进行抢救,提高独自应对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能力[5]。

2.6 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与交流 出诊医生应掌握特殊环境下的基本沟通技巧,是改善医患关系,防止发生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要仔细询问病史,并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患者的病情及转运过程中有可能引发的危险性,使患者家属对病情本身的发展有心理准备。出诊途中遇到交通堵塞时应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以免引起纠纷发生。

2.7 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确保患者安全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守在患者旁边,随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严禁医护人员坐在副驾驶室、谈论与病情无关的话题。转运途中要做到轻、稳、快,保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管道扭曲、受压、移位、脱出,并注意为患者保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2.8 加强医疗文件的书写 现场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及时做好危重患者抢救记录。详细记录患者当时的主要症状,意识情况,已采取的治疗抢救措施及目前的病情等;另外出诊医护人员负责做好出车时间、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回院时间的记录;对病情危重而又不愿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病员或家属必须签署“拒绝入院”同意书;使医疗文件记录及时、真实、准确、客观。

2.9 严把医护人员的准入关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有3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才能上岗,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及不具备执业护士资格的护理人员,二者均不能单独上岗,否则将引发医疗纠纷。

3 小结

危重患者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少伤残,转运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患者运输过程,转运中的救护能力也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技术水平。危重患者院前急救的过程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生命体征的重大改变等。因此,要求转运的医护人员准确评估患者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估计意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家属的工作,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备齐途中所需物品,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是确保危重患者院前转运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筱虹,李 青.我国 10 年院前急救医学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07,16 ( 1) : 封3.

[2] 刘云松.陆地远程转运危重病人的经验[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7):547.

[3] 陈天琴,张辉.关于远程转运患者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149-150.

[4] 徐兵 李丽 China Prac Med,Mar 2011,Vol.6,No.7.

[5] 沈向东.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10(1):73.

相关热词搜索: 危重 对策 途中 护理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