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脑卒中筛查及防控项目蒲黄榆社区筛查点数据的分析评估本辖区内4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发病情况及其潜在高危人群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方法 对脑卒中筛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筛查后的一般人群、脑卒中高危患者、确诊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统计,并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项目中蒲黄榆社区中心筛查点共筛查12000名4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3323人,占27.7%,高危人群中男/女为1.09/1。共筛查出脑卒中患者1798人,占高危人群的54.1%,确诊脑卒中患者中男/女为1.42/1。高危人群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5.0%,其中狭窄率为9%。对颈动脉斑块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SBP、LDL-C、BMI是其显著的相关因子。结论 45岁以上人群伴有脑卒中危险因素比例很高,大部分患者有颈动脉斑块,其中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和体重指数是最可能相关的危险因子,应该予以重点关注,在社区医院进行预防。
关键词:脑卒中;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ata of stroke screening in Beijing and PuHuangYu community screening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ject, to evaluate the morbidity of stroke and potential high-risk population of stroke and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population aged≥40 years. Methods The data of stroke screening was assesse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high-risk popul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were inputted to statistical analysis separately.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adopted to proceed th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Results There were 12000 permanent residents whose age was ≥45 years old in the Pengp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The high-risk population of stroke had 3323 individuals, and they took up 27.7% in all the 12000 permanent residents.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09 to 1. The stroke patients are 1798,took up 54.1%, and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42 to 1. The incidence of arterial plaques took up 85.0% in the high-risk population of stroke, and the rate of stenosis was 9%. SBP, LDL-C and BMI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factors by investigating the risk factors of arterial plaques. Conclusion The rate of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in population aged ≥45 years is high, and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have arterial plaques. SBP, LDL-C and BMI a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factors for arterial plaques, and they should be focused on for prevention in community hospitals.
Key words:Stroke; Arterial plaques; Risk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脑卒中是人类最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目前重点防治的慢性病。据WHO统计,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病死率高居世界首位,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问题[1]。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实,早期筛查和有效预防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复发风险的有效手段[2]。社区预防的主要目标是在全人群中降低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提高易患人群中卒中危险因素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药物强化治疗,以降低脑卒中风险,阻止临床事件发生。社区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场所,因此建立有效的社区预防模式和实施机制,全面开展社区预防,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与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初步了解北京市4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及相关危险因素情况,早期发现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北京市脑卒中筛查及防控项目小组开展了脑卒中筛查,丰台区以东方医院牵头联合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家单位对45岁以上居民相关危险情况及脑卒中发生风险进行筛查评估。本文对蒲黄榆社区中心筛查点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对脑卒中患者、高危患者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分布以及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7月≥45岁的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12000人。该地区的常住45岁以上居民为52689人。选取筛查发现的基本资料及检查项目完整3323例高危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217人,女性2106人。年龄45~84岁(66.2±10.1)。45~54岁,1138例,55~64岁,937例,65~74岁,887例,75~84岁,361例。
1.2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将≥45岁以上的常住户籍居民作为被筛查对象。将调查对象按一对一询问的方式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饮食、运动及健康状况。筛查问卷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编制的《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和脑卒中再发风险评估表》。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颈动脉彩超。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量方法由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组织专家培训的蒲黄榆社区医生进行测量,依据为北京市脑卒中筛查及防控项目培训手册。
颈动脉彩超由卫生部指定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培训基地-东方医院进行筛查。B超为美国GE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LOGIQ400CL,采用9MHZ线阵探头。检查内容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测量内容:血管内径及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强度、部位、形态、大小及数量,管腔是否狭窄及其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颈动脉内膜光滑完整者为正常,中膜厚度IMT>1.0 mm 为颈动脉内膜增厚,IMT>1.5 mm 为斑块形成[1,3]。数据收集为蒲黄榆社区中心医生录入的健康监测管理系统和B超医生提供的检测结果。
1.3诊断标准 脑卒中高危人群范围是根据北京市2010年脑卒中筛查及防控项目工作手册: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久坐生活方式、脑动脉动脉狭窄、血液功能状态、脑卒中家族史及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2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筛查居民基本信息及脑卒中和高危人群分布情况 本次筛查蒲黄榆社区中心总计完成合格样本12000人,高危人群3323人,其中男性1217人,女性2106人。本地区45~84岁总人口52689人。共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占总筛查人群的27.7%,占整个总人群的6.3%。不同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在筛查发现的3323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确诊的脑卒中患者有1798人,其中男性407人,女性1391人。脑卒中患者中不同年龄段性别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不同危险因素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 对本次筛查人群中有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其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3323名高危筛查者中有2824人存在颈动脉斑块,占高危人群的85%,其中存在斑块狭窄的有299人,占高危人群的9%。颈动脉斑块的人群中高血压占55.0% ; 血脂代谢异常占27.6%;BMI>24占20.9%;吸烟20.0%;糖尿病占19.1%;冠心病占17%;大量饮酒占11.5%。与文献报道的血压、血脂异常与颈动脉斑块发生密切相关的结论相吻合[4]。
2.3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颈动脉斑块可能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脑卒中及高危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可能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情况、体重指数等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颈动脉斑块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LDL-C、体重指数和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相关性最强,P值差异最为显著。提示,对于脑卒中高危患者有效的控制血压、血脂以及体重情况对于预防其发生颈动脉斑块有积极意义,见表3。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供血不足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约30%死亡,70%的生存者多有偏瘫失语等肢体功能障碍[5]。脑卒中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6]。
社区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是控制脑卒中最有效的手段,随着近年来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行,社区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和规范,已经建立了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和一支庞大的慢性病管理团队[7]。卒中危险度评估常分为两个步骤,即初步评估和高危个体筛检。危险程度初步评估是根据国内外卒中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监测社区35岁或40岁以上的人群,重点是老年人群[8]。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收集依据:①社区卫生服务站病人登记;②医院专科门诊检查;③社区人群普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项目(年龄、性别、职业等);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生活行为因素和卒中病。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脑卒中筛查项目中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查点的相关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本辖区内45岁以上的居民中脑卒中及高危患者的比例相当高,占到筛查人数的27.6%,高危患者发生率男/女为1.09/1。同时筛查人群中发生颈动脉斑块的比例高达85%,其中颈动脉狭窄比例占筛查总人数的9%,与北京市脑卒中筛查出的总检出率的9.3%基本相符,其中2例颈内动脉狭窄达70~99% ,PSVICA/EDVCCA >4.0,及时转诊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这些均提示蒲黄榆社区脑卒中的预防和控制形势严峻。蒲黄榆社区筛查出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中居前两位的为高血压占55.0%;血脂异常占27.6%,与北京市筛查出的总体数据基本相符[9]。进一步对发生颈动脉斑块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和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相关性非常高。由于本次调查的地区和样本量限制,该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作为相关资料的参考。
而以上这些因素恰恰是可以通过社区规范化的管理进行改善的。社区医院有强大的医护防团队,他们能深入社区,走进家庭,贴近百姓,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综合服务作用,采取多样的服务模式,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开展脑卒中及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并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预防,进行健康教育,开展非药物干预和用药指导,对符合转诊条件的高危人群及时转诊。其服务模式包括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创建健康促进场所,营造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功能社区,在居委会、街道举办健康教育画廊、专栏、壁报、广播、录像等;也可以签约家庭医生,为患者建立家庭档案,进行知己健康管理,培养家庭保健员等,这些均能有效的预防脑卒中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通过目前已有的社区医院成熟的慢病管理团队改善这些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减少或延缓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介明,年美国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要点简介[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241-244.
[2]北京市脑血管办公室,北京市脑血管协会.脑血管病社区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6:66.
[3]王秋莲,刘永霞.某地区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及可能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8:166-168.
[4]曹奕,刘广霞.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J].生物学杂志,2001,18:11-12.
[5]段家怀,许晓琼.驻长沙军队老年干部脑卒中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12.581-583.
[6]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
[7]郭吉平,黄久仪.脑卒中防治健康教育及其新观念[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513-515.
[8]李世绰,程学铭,王文志,等.中国七城市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试验-方法学与基本设想[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2,2∶54-57.
[9]刘芹,施燕红,牛晓兰.社区脑卒中筛查的意义及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5:15-16.
编辑/申磊
相关热词搜索: 丰台区 蒲黄 榆社 北京市 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