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滨海新区,隆冬的室外,手摸到冰冷的钢铁有多刺骨;酷暑的正午,在露天的钻具堆放区检验模具是怎样的炙烤;冲洗钻具的、满是油污的水溅在身上有多脏……张晶心里都再清楚不过。从上班第一天起,她就与这些钢铁疙瘩“亲密接触”,至今已相伴21年。
当初跟在师傅后面懵懵懂懂干活儿的小姑娘,现在已担任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渤钻”)定向井分公司钻具管理班班长,带领着5人钻具保障团队承担着定向井公司为海内外10余个市场、150多支定向施工队伍管理钻具的任务,每年至少要送收6700余根钻具,总重量超过一万吨,每次都是最优匹配。
从井上回来的那些满沾泥浆、油污的钻具、马达,张晶一眼瞥去就知道型号。当它们冲洗干净、维修管理,检验合格后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在井上需要时,再以最快速度、准确无误地安全送到井上,是张晶感到幸福的事。
被选择也是一种责任
油田技术服务企业的绝大多数一线岗位,重体力、高强度,又风餐露宿,不适合女性。渤海钻探定向井分公司经理吴立新介绍道:“渤钻下辖的20多个单位里,女同事在这么艰苦岗位上的只有我们这里。张晶又是油田子弟,坚持20余年在一线风吹日晒的,很少。”
“事先真的不知道”,1997年,17岁的张晶从大港石油技工学校毕业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钻到一堆钢铁疙瘩中间。她被分配到定向井分公司模具裝备中心,那时叫钻具管理班,既然沾上“管理”二字,张晶想当然地以为自己会和油田上的大多数女工一样,当个成本员或者资料员,“坐办公室里整理整理资料,统计一下数字填填表,即便刚分配过来时干点体力活,慢慢也就转岗了”。
其实,基础资料管理只是这项工作的“冰山一角”。这份工作还包括装卸车、检验、摆放、清洗、保养、探伤等,不但繁杂枯燥,而且异常艰辛。上班第一天,张晶就被师傅杨班长带到刚从井上运回来的钻具堆前面。
第一感觉是惊奇,“原来打井就用这些东西”,而后就是错愕,张晶记得,杨班长一边给她讲各种工具的用法,一边就把高压水枪递给了她。杨班长告诉张晶:“干钻具管理工作,首先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钻具。来!先把钻具清洗干净。”张晶端着水枪,喷出的高压水注碰到坚硬的钻具后,又带着油泥溅射到她的脸上和身上。顿时,鲜红的新工作服被污水浸湿,白净的脸上也溅上了泥点油污。回想起这一幕,张晶说当时只觉得“特别委屈”。
此后一段时间,这个清秀文静、皮肤白皙、柔柔弱弱的女孩子都满心不情愿。“每天也是跟着师傅干活儿,但就是心里别扭。”张晶是“油二代”,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就到了定向井公司当司机,直到退休。母亲原来在老家也干农活,同样很是吃苦耐劳。听到女儿回家后偶尔的抱怨,他们都劝张晶分到哪个岗位都要干好,趁着年轻要多学习。曾经参加过大庆油田会战的杨班长跟张晶说:“安心干吧,咱们公司培养出来的可都是中国定向井技术的人才。只要你踏实认真肯学,将来肯定了不得!”
张晶听进去了,她一边干,一边学,一边在心里说服自己:“每项工作都得有人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既然被分配在这里,这里就是你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好。被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就意味着一份责任。”
参加工作前几年,杨班长还利用工余时间,给张晶讲讲定向井的历史、定向井的基础知识,讲如何管理好这成千上万的定向钻具。张晶则把马达说明书视若珍宝,一有空就翻来覆去研究个不停。两三年时间,她从不懂到懂,再到了解掌握,无磁、稳定器型号、螺杆钻具等一系列专业内容逐渐在张晶心中形成体系,再看钻具也熟悉起来。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还未出徒,她已经能像班长那样顶岗了。“每次施工员有了小问题,比如怎样调马达的度数,我能回答上来,就有那么一点点小成就感。”张晶说着,开心地笑起来。
钻具匹配必须给出最优方案
一提起石油钻井,人们总是与“傻大黑粗”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定向钻井属于“高精尖细”领域,目前,中国所施工的石油钻井中90%以上是定向井,它可以绕过高山、城镇、海洋、河流等复杂的地貌,依靠高精尖的仪器工具进行计算和导航,精准中靶数千米外地下的油层。“指哪打哪”“海油陆采”“闻着油味走”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都是人们对高端钻井领域中定向井的总结。
渤海钻探定向井公司是原石油部成立的我国第一支定向井队伍,被誉为中国定向井技术的发源地和中国定向井人才的摇篮,是以大位井、水平井、复杂结构井等为工程技术服务对象的定向井公司,有工程技术、随钻仪器和工具装备三大业务,好比“三胞胎兄弟”,一个离不开一个,上阵三兄弟,所向均披糜。
为确保每口定向井精准中靶油层,抱得高产“油娃”“金娃”,“三兄弟”把每次定向井施工服务都当做一台产科手术来对待。工程技术业务和人员是“主刀医生”,负责全过程作业操作;随钻仪器业务和人员是“智能器械手”,随时随地精准监测监控;工具装备业务和人员是“助产师”,为“主刀医生”提供各类手术器械,确保高产“油娃”、“金娃”平安顺利降生,张晶就是一名“助产师”。
专用钻具仅外形区分多达2000余种,钻具的构造、机理会把人弄得晕头转向。其中涉及的定向钻井、物流管理、检验检测、探伤保养等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没勇气啃硬骨头,想搞好根本不可能”!张晶说。
倔强的张晶没有服输。工作中她不懂就问,经验丰富的同事、钻具厂家技术员、单位维修师傅都是她请教的对象。她还自学完成了大学本科钻井工程专业的学习。日积月累让她从“门外汉”变成了“钻具通”。
工作中,张晶把每个钻具的名称、种类、型号、内部结构、用途,都存储在大脑中。各类定向专用钻具的内径、扣型,她用眼睛一扫就能准确说出来。张晶提出“钻具全优匹配”的理念,把各种类型的定向井按井型、深度、区域等要素进行分门别类,将专用定向钻具21个大类、86类尺寸、12种马达角度、9种钻具水眼、17种扣型进行细化匹配。每个钻具的名称、种类、型号、内部结构、用途,都存在张晶的大脑当中。各类定向专用钻具的内径大小、扣型尺寸,她根本不用尺子等丈量工具,用眼睛一扫就能准确说出来。施工井是什么井型、井深多少、在哪个区块,需要多少钻具,她的大脑就天河计算机一样,可以立刻在百万种方案里计算出最优匹配。“这近百万中合理匹配结果中,要在最短时间内,挑选出最优钻具保障方案。如果没有达到最优匹配,轻则带来现场定向钻进效果不理想,重新匹配耽误时间,意味要给工友增加工作量,给单位增加成本,重则带来轨迹控制失误,定向脱靶的严重后果。”
截至2017年10月上旬,20年、3700多天,张晶优化匹配送井定向钻具1.5万余口,钻具高效钻进达3万多千米,相当于在地下穿越两个“长征”。她所送井匹配的钻具从未发生安全事故和伤害,工作及时率与准确率均达到100%。“没有更好,必须最好。”张晶认真地说,“我们必须确保最优方案。”
小岗位上也有大创新
在饱含技术含量的定向井公司,高新技术、高精尖领域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看似技术含量不高的钻具管理班,这些年来却屡有创新,令人刮目相看。
天天在这堆钢铁疙瘩中摸爬滚打的张晶,格外留意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一天,她发现一口普通定向井已经上了三根螺杆,现场却又发来了补充申请。她通过对钻具送收记录的仔细分析,发现这种型号的螺杆钻具跟其他型号相比使用寿命明显偏低。她和班组成员开始对螺杆钻具内部进行拆解分析,1根、2根……20根……30根,通过大量的分析,她发现钻具內部TC结构和水帽部分有很大改进空间。这本不属于钻具管理工的职责,但是强烈的责任心让她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
“如果使用寿命和其他型号持平,5根下来就相当于少购买1根几十万元的螺杆,1年就可以减少近千万元开支。”张晶迅速算了一笔账。
“这个问题连制造厂商的设备专家都没想到,你一个普通工人,还是个技校生,能行吗?”这时很多人都表示怀疑。
“既然想到了,就要试一试!”张晶这一创新改革想法和设计提出后,得到了公司技术专家的认可和支持,并作为公司科研项目进行立项研究。最终她通过对螺杆钻具水帽部分设计耐磨层、增加转子头数、改变TC设计方向、改进防掉总成和旁通阀总成等方式,最终将此类螺杆使用寿命提高了16%,当年就为公司节约资金近百万元。
张晶的创造在班里迅速形成效应,大家在潜心收、送、记、洗的过程中,精心给钻具做“体检”,“开方子”,让钻具健康好用。张晶的创新创效之路也越走越远。“可调式螺杆钻具外壳”“无磁钻铤、稳定器修复再利用”“螺纹钻具可调式分水帽”“用于螺杆钻具传动轴的密封式推力轴承”“螺杆钻具用方连接万向节”“目视化颜色区分管理”和“影像留存送收法”等一个个创新改革都成为破解生产难题的妙招。从张晶起往上数“三代”,钻具管理班都是女班长,都是劳模,都鼎鼎有名,且非常能干。“80后”张晶继承了她们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又在其中注入了新时期石油工人的创新品质。
采访到中途,钻井平台来取钻具的载重卡车到了,张晶笑着说一声“抱歉,稍等”,就一遛小跑去带着同事装钻具,穿着火红色工装的身影穿梭在整齐的钻具堆之间,轻巧且从容,指挥吊装钻具的眼神和动作却充满肯定。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五六根洗得干干净净、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区别的钻具被依次吊装好,张晶和同事目送装载卡车远去,回到办公室第一时间在电脑上整理好材料。
参加工作21年,张晶见证着班组从最初管理几百万元的钻具,到如今几亿元各类钻具的管理,“身价”飙升的她,依旧冬天冰冷刺骨露天作业,夏天汗水湿透一身工装。2018年2月,张晶获评中国石油集团首届“感动石油”人物。颁奖词这样赞誉她:两千余种钻具、百万套井钻组合,心中有数。自学成才步步高,炼成“最强大脑”。今日钻具组合“神配对”,胜过昔日百货大楼“一抓准”。在冰冷的铁疙瘩里,绽放出温暖的美丽。
面对盛赞,张晶一如既往地笑笑说道:“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想尽一切办法优质保障好一线工具装备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说有什么要求,那能在中国定向井第一军干到退休,我就很满足、很骄傲了。”
相关热词搜索: 配对 张晶 井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