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智力饭”种“信息田” 富了新疆农工
在新疆建设兵团八十九团有不少农工靠吃“智力饭”、种“信息田”过上了小康生活。
张钦泽:为大伙省钱,给自己赚钱
“我一个月挣了4000多元。”该团七连职工张钦泽笑着说。
小张去年冬天投资1万元从乌鲁木齐购来的“滴灌熔头焊接机”,日加工能力1.6万米。目前,他已为团内外的10户职工焊接滴灌带48万米。按每米利润1分钱计算,他净赚4800元。
“小张挣的只是小钱,”承包了20公顷(300亩)棉花地的种棉大户朱虎南说,“给我们省的才是大钱。”他算了这样一笔账:自己使用的24万米一次性滴灌带,经过焊接,使用寿命延长一年,为他节省开支2.88万元。至于加工费,省下的接头和劳务费就够了。
像张钦泽和朱虎南这样开动脑筋与农业成本投入“斤斤计较”的农工,在该团已成为一种潮流。
刘志仁:到外地“取经”,回家乡致富
棚外白雪皑皑,棚内春意盎然。只有27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苗郁郁葱葱,生机勃发。共有0.33公顷(5亩)瓜果大棚的刘志仁拿起一棵16厘米高的黄瓜苗,高兴地对笔者说:“这棵苗至少值2元钱。”“算了吧,”老刘的妻子半开玩笑地说,“要不是让你回老家河南取经,你的苗能育得这么好?”目前,像老刘这样到外地考察取经,在当地的职工中已成为时尚。
据了解,去冬今春,该团已有400多名农工自费到外地考察了解蔬菜、畜牧、林果等项目,并引进新技术16项、新品种6个,建起生态庭院、绿色庄园60多处。(新疆任登举韩东海)
小小沼气池 做出大文章
在河南新乡农村有一支深受农户欢迎的沼气施工队,该队队长叫王振全。
王振全是一名农村青年,高中毕业后因未找到合适的门路,只好在家务农或替别人打工,一直难圆致富梦,心里总是不安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对沼气产生了兴趣,经了解发现,沼气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村新能源项目,建设沼气池,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力举措,可为农家提供免费洁净的能源,还能提高肥料的肥效、改善环境卫生等多种功效,国家每年都对建池农户实行补贴。他想,既然是国家支持、农户欢迎的项目,肯定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事业,为何不试试?通过进一步了解,他发现不少农户对建沼气池存在一种又喜又忧的心态,喜的是国家对沼气工程十分重视,农村早晚能用上沼气;忧的是担心建池人员技术不过关,同时也嫌麻烦,所以大多抱着等等看的观望态度。根据农民的这种态度,他认为要开展好这项工作,一是技术必须过硬,二是服务必须周全。于是他抓住机遇,报名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沼气学习班,掌握了一整套钢模混凝土沼气池施工的先进工艺。这种先进工艺的优点是: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与传统的砖结构沼气池相比,每建一个10立方米的钢模混凝土沼气池,可减少7个工时,缩短4天工期,成本可降低300元。回村后,他便组织起一支8人的沼气承包施工队,自任队长。为了消除农户的种种顾虑,取信于民,他又公布了“八包”措施,即包工、包料、包质量、包电打火双灶灶具、包教会使用、包管理咨询、包维修及其他优质服务。这种一步到位全方位的服务方式,消除了群众的顾虑,方便了群众,使农户从中得到实惠,农户们纷纷要求建池。以王振全所在的中早村为例,在他建施工队前该村600户农户中,建沼气池的只有1家;在他建施工队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该村就新建了沼气池110个,使1/6的农户用上了沼气。
施工队为农户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以建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为例,除去建池的原材料、灶具、配件、工人工资、模具与车辆折旧等费用外,纯收入为150元左右,因采取流水作业,平均每天就能建一个池,年利润可达4万元。有了经济实力,王振全又进一步完善装备,建队之初他们仅有一套模具,如今模具已增加到了7套,还增添了翻斗车、汽车、振动棒、平板振动器等设备,实现了半机械化施工。去年年底,王振全又组建了第二个施工队。如今,他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河南黄源)
相关热词搜索: 农工 新疆 智力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