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从此步入了空间站时代!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步,这一步,凝结60年来五代中国人的梦想。
中国航天一甲子,无数的航天人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他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骄傲。
中国第一代航天领军人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初期,所有西方国家都觉得中国是在“白日做梦”,当时的中国,支撑5亿多人口生存的是区区200亿美元的固定资产总值。不要说火箭,连像样的火柴都很难做出来。
那时,经历艰难、回到祖国的钱学森与一群淡泊名利的科学家一起,把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这让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拥有了强硬的话语权。但身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的钱老意识到中国面临航天人才紧缺的窘境,必须尽快培育更多的人才,他选择了当时尚且年轻的科研人员——孙家栋。
“中国卫星之父”与东方红一号
钱学森亲自任命孙家栋担任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设计师,当时的孙家栋刚满38岁,只有一些在苏联制造飞机发动机的经历,虽然参与了导弹研制的项目,但履历却很轻薄。尽管如此,他已经是在中国能找到的、较为出色的航天后继人。不过最终,孙家栋不仅没有让钱老失望,没有让中国失望,更让世界侧目。
1970年4月24日,当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宇宙中用无线电波播放《东方红》时,全世界为之侧目,而国人很多已是热泪盈眶。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航天人,为新中国发出了时代最强音。
后来的航天人这样评价孙家栋:“没有孙家栋的这两下子,中国的第一颗卫星可能还要再等几年。”
东方红一号的升空,为我国的航天史掀开了波澜壮阔的一页。孙家栋作为这一段伟大历史的缔造者,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卫星之父”。
在东方红一号顺利发射之后,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和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同时,他还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
在以孙家栋为首的第二代航天人的带领下,当时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1992年9月21日,中国批准实施了921工程,中国航空正式进入了载人航天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计划正式确立。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计划正式确立。
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掌握载人航天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研制、成功发射和顺利回收载人航天器的国家。
第二步,空间实验阶段: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与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技术,实施空间实验室工程。
第三步,空间建设阶段:2015年以后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而此时的孙家栋,已经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了整整34年。
第三代航空人成功实现载人航天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人才的数量大增,已非昔日可比,孙家栋把手中的火炬交给了他当年的助手——第三代航天人戚发轫。
当时,面对市场经济的大发展,航天业却是门可罗雀,当时流行着一句顺口溜:“搞火箭不如卖茶叶蛋赚钱”,可见当时航天人的艰苦程度。但是戚发轫以59岁的高龄,仍然坚持出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之职。
对于自己从事的这个根本不赚钱的职业,他说了这席话:“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航天队伍流失很多,然而老一代一个没走,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时已经不可能改变。今天的年轻人对此或许难以理解,如果你们有我们那样的经历,一样会有那种力量。”
从神舟一号到神州五号,以戚发轫为首的第三代航天人通过不懈努力,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下,一步步完全自主研发出了载人航天技术。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进入太空,中国成为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13亿中国人的热情都被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火焰点燃——从一无所有到把人送上太空,我们国家用了整整56年。
而从第一次载人航天到如今的空间站初成,我们只用了短短的11年。11年间,更多有志青年接过了第三代航天人手中的火炬,成为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第四代和第五代航空人。
2016年10月中旬,中国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我国的宇航员将在天宫二号中生活30天。预计2020年左右,中国还将发射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20多年前,当国际空间站还在筹备期时,我国就一直努力申请想要加入国际空间站计划,却被美国以防止航天技术扩散为理由拒绝。直到2011年,美国还签署了一纸禁令,“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2013年,NASA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而现在,国际空间站将面临退役,这意味着,我国将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也正是因为当年那些提防着却又看不起我中国的国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把中国变成了现在这样强大的模样。
未来,航天事业的火炬,将在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中传递下去——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编辑/夏冬)
相关热词搜索: 骄子 放飞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