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研究

时间:2022-10-30 13:55: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前,虽然铁路系统中各项技术、装备已获得快速更新,其管理体制也在逐渐改革与优化。但因铁路行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行车作业受铁路的各部口、工种,人、机、环境等各类因素影响,其安全问题依旧十分严峻。而系统动力学运用“任何系统必有结构,结构决定功能体系”的系统思想,通过其本身构成要素互为因果的反馈特点从自身内部结构探究发生问题的原由,而不依赖于外部干扰或随机事件来说明系统属性行为。所以将系统动力学运用到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中更加能直观的找出安全隐患的根源。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行车安全;管理研究

1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展开了对安全管理理论、方法的研究。我国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存在于系统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状态进行安全评估。同时找寻科学可行的对策措施,提高系统安全性,防止事故的发生。在减少事故、尤其是重大恶性事故方面,安全管理颇有成效。我国开始在各个系统行业内开展安全管控措施,并制定颁布了众多行业的安全评价办法及标准,如机械工厂、石化、电子、航空航天、兵器工业、医药等。在鐵路行业内,安全评价的相关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安全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近几年,我国对铁路行车安全越来越重视,众多学者也对铁路行车安全分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虽然在国内对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代专家学者的积极倡导与潜心研究,我国在该方面发展迅速,在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方面己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系统动力学开始在国内得到重视并逐渐得到发展。

2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2.1危险因素

铁路行车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是能造成人的伤亡或物的突发性损害的影响因素。(有害因素?句子缺少主语)能对人的身体健康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影响因素。一般并不加以区分两者,直接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即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以及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2.2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为了在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首先应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其分类方法众多。在安全评价中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而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又可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大类: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福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反应活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危险有害因素。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也理异常;识别功能缺陷;其他屯、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其他危险、有害因素:搬举重物;作业空间;工具不合适;标识不清。

3行车作业安全对策措施

针对前文已分析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3.1接发车环节

对接发车人员的招聘和选拔必须全面且严格;对操作人员需进行定期的考核,充分了解接发车人员心理情绪、生理变化、技能进步等情况;对操作人员进行岗前与在岗培训,培养安全防范意识,熟悉正确、规范的操作流程及相关设备操作方法;

3.2对接发车基本设施的安全投入

在接发列车行车前做好检查工作,对行车室、站内工作场所进行检查,定期更新基础设施,保证一切正常后发车;对行车周边的环境、地质、地形和天气情况调查清楚,并制作详细的图册;拟定一系列事故发生时操作章程和规定,使得事故发生时依旧有章可循。

3.3对调车人员的安全投入

定期对调度全面检查,加强针对阶段计划的抽查。提高调车作业人员的责任心及其业务水平。针对信故、网故、断轨、红光带、机故救援、限速慢行等情况,定期组织应急行车指挥、事故救援专题培训以及模拟演练。细化非正常情况下行车安全组织办法,将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规章、卡控措施、处理方法汇编成册,有章可循。

结束语

铁路行车作业系统是典型的高阶次、非线性、多反馈复杂动态系统,实证研究表明,(表明什么?)。同时由于铁路行车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因此用动态的观念去研究该系统安全问题。系统动力学模型具有比其他模型更突出的特点,既可得出影响因素对系统安全指数的实际影响率,也可定量预测系统安全指数变化趋势。

相关热词搜索: 动力学 安全管理 行车 铁路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