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CT诊断椎管狭窄的探讨

时间:2022-10-29 18:00: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提高对椎管狭窄的临床与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136例椎管狭窄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椎管狭窄的原因以及脊椎退变最常见,其次为外伤引起;以颈椎、腰椎狭窄多见。CT主要表现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脊椎滑脱、椎间关节增生、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钙化、椎体骨折等改变。结论:CT是检查椎管狭窄较好的影像学方法,有助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 椎管狭窄; CT表现; 脊椎退变

中图分类号 R68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3-0044-02

椎管狭窄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先天性、继发性及外伤等原因引起椎管有效面积变小,压迫硬膜囊、脊神经及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与体征。按部位分为颈椎椎管狭窄、腰椎椎管狭窄、胸椎椎管狭窄。按解剖部位可分为中央型狭窄、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孔狭窄。近年来,CT检查能直接显示椎管各径线情况,确定狭窄部位,显示椎管狭窄原因[1],其诊断更直接、准确,基层医院应用广泛。本文总结笔者所在科CT诊断椎管狭窄的136例患者的资料,就其病因和影像学特点加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6例椎管狭窄患者中男88例,女48例;年龄26~78岁,平均48岁。腰椎椎管狭窄86例,占63%;颈椎椎管狭窄44例,占32%;胸椎椎管狭窄6例,占4%。

1.2 方法

所选患者全部采用Philips Mx800 Dual螺旋CT机进行检查,扫描参数:120 kV,300 mAs。患者仰卧位,取扫描线与椎间盘平行进行扫描,脊椎椎间盘扫描层厚1.5~2.5 mm,层距1.5~2.5 mm。脊椎椎体扫描层厚5.0 mm,层距5.0 mm。

1.3 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颈椎椎管狭窄

颈椎椎管狭窄44例中,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36例,颈椎椎体骨折8例。颈椎椎管狭窄是指颈椎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等原因引起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矢状径缩短,致脊髓血循环障碍,脊髓、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2.1.1 临床表现 临床上大多数为继发性颈椎椎管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40~50岁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下颈椎,以C4~6水平最为多见。发病较缓慢,病史较长,多数为数月至数年,呈进行性发展。大多数患者始发症状为四肢麻木、发凉、无力、活动僵硬、不灵活、行走不稳、脚落地有踩棉感。多数患者上肢症状出现早于下肢,表现为颈后及肩背部疼痛、双手麻木、握力差、持物易坠落。

2.2 胸椎椎管狭窄

胸椎椎管狭窄6例中,全部为外伤引起,以T11~12多见。由于胸椎较直,其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发展较颈、腰椎缓慢。胸椎间盘突出少见,其发生率明显低于颈、腰椎椎间盘突出。胸椎椎管与脊髓体积较大,引起症状较颈、腰椎少见。椎管狭窄多因退行性改变,如椎板、椎小关节和黄韧带肥厚引起,好发部位为T10~12水平。屈曲暴力使T11~12椎体前部压缩,而后部存有裂隙,患者临床表现为明显剧烈的疼痛,不能站立,翻身困难,严重者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神经,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甚至出现瘫痪。其CT表现为椎体呈粉碎性碎裂、移位,正常结构与外形消失。

2.3 腰椎椎管狭窄

86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中,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者63例,外伤性腰椎椎管狭窄15例,腰椎退行性滑脱者8例。

2.3.1 临床表现 本病多隐匿起病,发展缓慢,有腰背痛史。起初疼痛不严重,随病程进展,疼痛位置可逐渐下移到小腿,并伴有局部感觉异常和麻木感。部分患者可有持续性坐骨神经痛。多数患者有下肢皮肤和肛门区皮肤感觉减退。肌肉可有疲劳感,下肢无力。压迫马尾神经时,可出现马尾性间歇性跛行。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常有脊柱侧弯、椎旁肌肉痉挛、腰后伸受限、腰部过伸试验阳性等表现。

2.3.2 病因及其CT表现 (1)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CT主要表现为椎体后上缘骨质增生、小关节突增生肥大,突入侧隐窝导致侧隐窝狭窄;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增生钙化或骨化可压迫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引起中央型狭窄。(2)腰椎退行性滑脱症:腰椎椎间盘退变或椎体退变引起腰椎退变滑脱。相邻腰椎椎体间位移距离≥3 mm可诊断为腰椎滑脱。其CT表现为椎体向前移位出现的“双终板”征,椎间关节半脱位,椎间关节间隙变窄。(3)腰椎椎体骨折:以第1、2腰椎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多见。其CT表现为椎体粉碎、分离、旋转、移位,附件粉碎性骨折或多处附件骨折。

3 讨论

由于CT对钙化或骨化及椎体骨质增生硬化显示优于MRI,故CT扫描常可估计椎管狭窄的原因,如颈椎病有钩突增生及椎间孔变窄;腰椎间关节突增生引起椎管尤其是侧隐窝的狭窄,其横断面上可呈三角形和三叶草状甚至为裂隙状;假性脊柱滑脱主要引起椎管前后径变窄[2-3]。椎管内韧带如黄韧带增厚达5 mm以上或椎间盘突出症等亦引起椎管狭窄。在脊柱退行变病变中,椎管狭窄的原因是复合性的。先天性狭窄、椎管发育不良多见椎弓缩短,椎管呈均匀性狭窄,其椎弓间距<20 mm[4-5]。

根据临床经验,凡硬膜囊发育较大,而椎管稍狭窄,就可出现临床症状;而硬膜囊发育较小者,即使椎管狭窄,也不一定有压迫症状;再者,也应想到椎管狭窄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硬膜囊周围有一定的脂肪间隙,对压迫逐渐适应,故而症状不明显。因此在临床诊断中,不能单纯依靠数字测量,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3-441.

[2]李联忠.脊髓疾病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2-316.

[3]祁吉.放射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81-287.

[4]王云钊,梁碧玲.中华影像医学(骨肌系统卷)[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1-184.

[5]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91-311.

(收稿日期:2012-08-06) (编辑:田烨)

相关热词搜索: 椎管 狭窄 诊断 探讨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