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时间:2022-10-29 17:5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20世纪90年代,食品安全、面源污染、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引发了全球对有机农业的关注。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速度相当快,但总量、均量都比上不欧美国家,整体上比较落后。发展的瓶颈在于有机农业效益低,推广能力低;消费能力低,市场风险大;技术水平低,可持续性差;销售领域鱼龙混杂,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有机农业发展,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消费者了解有机农业,有购买欲望也能买得起有机农产品;加强有机农业技术研究,提高有机农业效益;合理布局,建立多元营销模式;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和监督跟踪体系,让消费者放心;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力度,为有机农产品发展降低风险,提供适度保障。

关键词:有机农业;食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6)04-0088-06

一、有机农业的概念与发展背景

有机农业,简单的说,就是绿色、无公害农业。一般理解为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不使用基因工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及生长调节剂等的农业生产体系。[1]它是一种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能提供健康和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方式。与之相近的概念有生物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持续农业等。[2]美国农业部将有机农业定义为“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化肥、农药以及其它生长调节剂的高效农业”。[3]有机农业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开始受到学术界关注,当时,以“生态农业”概念提出。1981年马世骏提出了“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生态工程原理。1991年又对生态农业下了定义,“因地制宜地应用生物共生和物质再循环原理及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系统工程方法而设计的综合农业体系”(王大生,2104)。后来,随着转基团食品和各种添加剂的出现,人们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目光转向了有机农业。现在,有机农业有了完整的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法,所以,理论研究领域更多的使用有机农业的概念。

虽然,有机农业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关注,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掀起了有机农业的发展热潮,但有机农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精耕细作的原始农业就是有机农业的原型。由于时代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和产业化,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需要快速生产更多的食物,催生了新的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及基因工程,使农业产量快速提高,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常规农业。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丰富多样的食品的向往与喜悦,开始认同各种新技术产品,忽略了食品安全问题,直到毒食品事件屡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关注,人们把目光转向有机农业。

追溯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最早关注农产品安全的是欧美国家,20世纪4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就出现了维多利亚堆肥协会和塔斯马尼亚生活土壤协会,提倡有机农业发展,研究如何维持和恢复土壤肥力。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就开始了有机农产品的认证。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有机农业,美国农业部制定了关于有机农业的相关标准和行动指南。如今,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国。中国最先是因为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影响,为了出口他们需要的有机农产品,才开始关注有机农业。中国社会对有机农产品的广泛关注,是因为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发人们对安全食品的关注。化学农业、转基因食品令广大消费者谈虎色变,转而寻求无公害绿色食品。

低碳经济背景下,要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催生了有机农业发展。长期使用农药化肥,土地肥力下降,甚至引起产量日益减少。农业土地养份氮、磷等排入江河,污染严重,我国7大水系,有一半以上受到严重污染(包括工业和农业污染)。本来,我国是一个缺少水资源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污染造成了可用水源减少,水资源严重紧缺。水源污染,不仅可能水资源减少,影响农田灌溉,鱼类也因此减少甚至灭绝,减少了食物来源。[4]农业碳排放,也是重要污染源之一。有研究认为,农业生产活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0-12%,其中土壤直接排放和粪肥占到45%。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减少碳排放,改善全球气候条件,也可直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污染引起了社会公众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农业内部循环系统,减少农业生产对外排放和污染,也可以减少生产农药化肥等工业产生的污染。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减少污染,实现生态修复,成为全球的共识,也成为有机农业发展的动力。

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瓶颈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官方行动,始于1994年,原国家环保局批准成立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随后,国家环保局颁布了Hj/T80-2001《有机食品技术规范》、《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有机食品生产考核管理规定(试行)》,并分批进行有机食品的评定工作,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有机食品专门管理办法,并开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试点工作。使有机食品的发展开始走上规范化的道路。2005年国家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我国有机农业获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已有400多个品种,主要为水果类、蔬菜类、豆类、水产类及野生采集产品,但基本为原始农业产品,几乎没有加工类产品。

在我国,对有机食品的关注,最先是基于对安全食品的渴望,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众行为。虽然政府关注食品安全,着力解决已出现的问题,但总体上停留在治标上,没有系统的安全食品解决方案。对有机农业的发展,没有系统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体系。中国的有机农业相对世界其它国家,是比较落后的。目前,虽然中国的有机农产品市场份额和耕种面积分别列世界第三位和第四位,但相对于中国农产品总量,占比较低,其总量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0.1%。[5]据有关资料,2013年中国有机农产品的人均消费不足20元。[6]而美国2007年有机农产品占农产品商品占总价值的38.4%,2010年有机农业面积占全美总耕种面积的14.4%。[7]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当下有机食品销售量占到全部食品总量的30%左右。相比之下,中国有机农产品份额少得可怜。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较慢,基于其存在着几大瓶颈难以突破。

1.效益低,推广能力低

有机农业需要精耕细作,需要更好的种植技术,要投入更多的劳动成本,虽然其产量并不一定比常规农业低,但因为投入多,效益相对会比较低,而市场经济的大潮要求农民从事副业才能有更好更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原来的农民都成为兼业农民,务工成为其主要收入,他们不愿意再以精耕细作的方式从事农业生产了。以湖南农村为例,现在农民田间劳动很少了,插秧、收割用机器,施肥、除草用化学制剂。既不影响收成,也不影响他们外出务工。这种生产方式,让他们比原来生活得更好,农民作为个体,只看到了眼前利益,但这就是他们的理性选择。这种农业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不仅因为农业用地肥力日益下降,而且因为土地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会日益减少未来生产资源。短期的农业生产效益掩盖了长期的损失。目前,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总量的9%,但农药品化肥的使用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35%和20%。[8]平均每公顷土地化肥施用量超过400公斤,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承载警戒线225公斤/公顷(王大生,2014)。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在农户间推广有机农业,是非常困难的。

2.消费能力低,市场风险大

虽然,我国近年来有机食品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众所周知,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其价格。有机食品离走入平常百姓家还有一段距离。目前,因为没有政策支持,我国的有机农业生产者,仍需自己承担转换期的高成本和高风险。[9]然而,这里的成本不仅包括较高的生产成本,还包括推广成本、认证成本。就论证费用来说,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有机农产品的认证费用为平均每年支出4-6万元(拜锦美,徐金晶,2016)。只有高价出售产品,才能收回成本,抵御风险。据有关调查显示,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是普通农产品价格的2—4倍,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洪彥敏等,2015)。越是价格高,消费就越少;消费越少,就越要靠高价才能维持利润。美国之所以有机农产品发展较快,就是因为在政府的支持下,生产者成本降低,价格日益走低,消费者容易接受,市场份额快速扩大。

我国对有机农产品的宣传不够,有机农产品与常规农产品在外观上难以辨别,消费者对有机产品了解不多,信息来源有限,认知不足,面对超出普通食品2-4倍价格的有机农产品,有的消费者出于好奇,或者是尝试一下的心态,偶尔消费一两次。虽然人们关注食品安全,希望吃上健康食品,真正经常购买有机产品的人群主要是高收入人群。作为食品,需求刚性较大,每个人的消费不可能有太大变化,只靠高收入人群消费,总量无法扩大。虽然,欧美市场对有机农产品需求量较大,但中国有机农产品销往发达国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与其他国家一些国际组织开展了认证合作,但我国尚未开展以政府组织为主导的官方国际合作,已有的认证机构标准不一,社会公信力较差。国内检测合格的,其它国家不认可。中国认证的农产品不能直接进入它国市场,这给出口有机农产品带来巨大障碍,也可能导致新鲜农产品出口到其它国家后,经过繁杂的手续后变质而无法销售。

3.生产技术落后,可持续性差

目前,我国在有机农业生产方面,只是把化肥改为有机肥(即通常说的农家肥及相关产品),并没有突破土地培肥技术。农家肥是有限的,没有培肥技术的突破,地力不能保持和增强,长期来看,有机农业发展缺乏土壤基础。也有研究表明,农家肥的问题也不小,污染问题、大肠杆菌超标问题等,让人担忧。如何更好的利用农家肥,减少病菌,减少污染,都需要新技术的突破。其次,病虫害的无害化防控,对一些产品来说,处于“靠天吃饭、人工捉虫”的状态,成本高,效率低。有些农产品,目前不依靠常规技术无法获得好的收成,所以在一些领域如稻谷及果蔬产品,虽然宣传说是有机产品,但生产者为了保证产量,减少风险,都在偷偷使用化肥农药。

4.销售领域鱼龙混杂,影响生产者积极性

虽然,我国不乏立志于有机农业发展的创业者,但也有一部分以有机产品为噱头,投机取巧,欺骗消费者,赚取巨额利润的人。我国已经有了农产品的认证系统和一批认证机构,但没有跟踪管理系统。有的生产者想法设法拿到准入证,在生产过程中,不严格把关,有的甚至打着有机产品的招牌,生产常规产品卖高价。没有全程监管,假冒伪劣生产者更容易混水摸鱼。我国假冒伪劣产品由来已久,越是价格高利润大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就越多。有机产品成本高,价格也高,伪劣产品的利润空间更大。有的产品虽然也注册了,有了自己的品牌,但由于知名度低,消费者并不了解,有的自己花了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还没取得相应效益,就被告铺天盖地的假冒伪劣产品打败了。无疑极大地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从销售渠道来看,由于有机产品进超市成本太高,本来效益就低的有机农产品,大都转向了直销、互联网销售和餐饮销售,但互联网监管困难重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消费者难以分辨。一些小规模的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直销、与餐饮业联合发展缺少渠道和人脉,竞争力较差。有的生产者另辟溪径,在农产品市场独占一隅,艰难经营。笔者曾走访湖南有机蔬菜生产者“菜博士”的创立者,据他们介绍,虽然他们有自己的品牌,质量也有保证,一心想做“良心菜”,但由于进超市成本太高,自己在菜市场租一个柜台销售,后来“菜博士”换到一个新的摊位后,别人在那里卖菜,消费者把新的卖主当作“菜博士”,菜博士本身的产品反而卖不动了。所以,有机产品效益低,难以形成规模,在形成规模之前,消费者难以辨别,创业者没有那么多资金投到销售领域做宣传广告,发展十分困难,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遭遇瓶颈。

三、发展对策

近些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恶性事件屡屡暴光,甚至到了老百姓认为“没东西可吃”的地步。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关注食品安全,发展有机农产品,提供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食品,已是刻不容缓。

1.加强宣传力度,让消费者更多更好地了解有机农产品

发展有机食品,事关全社会的福利,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因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了解有机食品,关心有机食品,消费有机食品。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适当选择消费有机食品。其次,政府应加大对有机农产品的支持力度,减少生产者的风险,降低有机农产品的价格,让消费者买得起。日本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农产品交通运输体系,农产品销售有直销(宅配送)、物流配送、大型超市专柜、品牌加盟连锁、行业协会牵头营销等等,日本有机农产品的销售价只比普通农产品高出20%-30%,是消费者能够承受的价格,所以销售势头良好。我们也要近快迈入有机农业规模扩大——消费增加——扩大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2.加强有机农业技术研究包括设施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和立体循环技术,提高有机农业效益

(1)发展设施农业,以控制更好的温度、湿度、采光度,保证农产品生长。

(2)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一是研究农作物生长规律,依据气候地质条件,择更好更适宜的作物品种和种子,以适应不同地域的生产,美国就研究出了多年生谷物,中国正在研究多年生水稻。多年生作物,不要翻土,对保持土地地力是一个巨大进步。二是加强植物保健技术研究,提高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三是强化农业固氮技术和培肥技术研究,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学肥料施用,减少污染。四是加快再生资源技术研究,变废为宝。五是开展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的研究,以提高地力。六是在养殖业方面,在加强科学育种研究;从营养学角度研究如何科学搭配食料,科学喂养;充分利用现有植物资源发展养殖业等。

(3)发展立体农业,建立更好的循环系统,保证更少的污染和更高的效益。立体农业就科学布局种植业和养殖业,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点,实行间种、混种,充分利用土地,实现多种作物(包括果树等)多层次、多时序的交叉立体种植结构。[10]并把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起来,实现内部循环,能量转化,减少污染物对外排放。目前,很多地区开始搞“猪—沼—种(菜、粮)”立体循环农业,实现有机、绿色、无公害一体化。把农业生产从过去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线性循环模式转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良性循环模式。我国培育更多的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地区生产条件、不同地貌特征和土壤特点,研究不同的循环经济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动植物资源,发展有机农业。

(4)发展有机农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技术。现在,我国的有机食品以生鲜产品为主,加工产品少,加工产品不仅附加值高,而且便于储藏和运输,是提高有机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3.生产合理布局,营销模式多元化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动植物品种繁多,所以有机农业发展空间巨大。在品种选择上,要走多元化道路,尤其要注重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如茶叶、药材、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含量高的水果等,以及养殖业的发展,如牛、羊、鱼、鸡鸭等有比较优势、容易见效益的项目,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销售方式上,要走多元道路。

(1)互联网+模式。生产者与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对接,直接配送,实现直销,这可视为民间直销渠道。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及参与广泛性,政府要加强监管。同时,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有机农业信息平台,政府及科技人员在这里传播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生产者在这个平台销售产品。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政策动向及有机产品相关信息。这可视为官方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一定保障,对有机产品消费起到引导作用。

(2)减少流通环节,实现产销快速对接。一是尽快疏通有机产品进超市的各个环节。由于超市销售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的特征,对消费者来说,具有可靠性、便利性,能很快获得认同,因此,对有机农产品生产者非常有利,可以降低风险和成本。澳大利亚有同农产品通过超市销售的比例2002年为61%,2009年达67.5%,[11]美国的有机农产品主要通过食品连锁店直销、超市和电子商务销售。然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呈现出十分奇特的状态,由于超市的垄断地位,有机农产品进入超市的代理费一般厂家难以承受。有机农产品进了超市,普通消费者想买而买不起。针对超市垄断地位和垄断行为,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生产者的物流费用,降低有机农产品价格。二是农产品市场划分专门的有机产品区域,推进有机农产品直销模式。对有机农产品柜台,政府给以一定的补贴。

(3)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大力推广绿色外贸。中国在外贸领域历来遭受西方国家歧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不断,2016年5月欧盟国家以压倒性优势票通过决议,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尤其是在“中国威胁论”的驱使下,他们不想让中国在经济上有大的发展空间,不想让中国产品占领其市场。传统农业是中国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劳动力丰富,擅长于精耕细作,产品价格较西方国家低是正常现象,所以,他们肯定会以种种借口,抵制中国的有机产品。所以,我们要避免低价竞争,要走精品路线,培育品牌,扩大销量,真正实现有机农产品的价值。而且,生产技术的难度,认证标准的严格,有机农产品的较高成本注定了在外贸领域有机农产品必须走高端品牌路线。作为农业大国,在国际上必须获得农产品的话语权,这些都需要我们培育品牌,做到物有所值。我国的有机农产品如蔬菜、稻米、茶叶、蜂蜜、山茶油等,在国际市场上都供不应求,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发展有机农业,占领国际市场优势明显。目前,有机农业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对进口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出口产品。有的国家劳动力稀缺,劳动密集型产品需要量大;有的国家面积小,生物品种相对较少,可以针对这些国家紧缺的产品,扩大出口量。

(4)有机产品的推广与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相结合。以生态旅游的形式,让消费者直接与有机农产品接触,不但可以提高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量,提高有机农业效益,而且可以提高市民对有机农业的了解,增加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信任。以有机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再以获得的资金投入有机农业生产。

4.加强有机农业立法,严格质量认证、监督跟踪体系,让消费者放心

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和监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目前,中国基本建立了认证机构和行业标准。但中国现在有20多家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其执行标准都不一样。政府应制定统一的认证标准,认证机构可以根据国家标准来颁发认证证书。2014年4月,国家质检局颁发了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但我国还没有关于监测与跟踪方面的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管理体系,一要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认证体系,实行严格的准入审查。准入审查主要针对土地质量、环境质量、生产资料质量等内容。二要建立全程监测和跟踪系统。不让生产者私自使用有害化学制剂,避免流通过程中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三要对市场上供应的有机产品,定期和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立即下架,并进行处罚。这样既可保护消费者利益,也可保护生产者利益。对经过认证和跟踪管理的有机农产品,外包装上印上专门的有机产品二维码,消费者只要用手机一扫,就能清楚生产者、验证机构、认证负责人等信息。四要把原来由环保局、农业部、质检局多个部门的职能,归口到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服务。建立质量认证体系和统一的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有机食品的研发、生产、加工、贸易情况,为参与各方提供信息,提高交易效率。[9]五要以多种形成开展国际认证合作。鼓励国际权威认证机构来我国开展认证工作,同时,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国际认可的我国认证机构,让我国的有机农产品经过自己的权威机构认证后,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减少出口环节和不必要的成本与损失。

5.提高政府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力度

(1)完善有机农业生产者补贴政策。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工农价格剪刀差、农业补贴工业的政策,导致了农业落后,农业技术发展不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虽然,从20世纪初开始,中央连续发了多个一号文件,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对农业生产也开始了农机具补贴,粮食生产补贴,等等。这些措施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条件,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落后、农村落后问题。如何真正补贴生产者,引导他们提高技术水平、帮助他们提高农业效益,没有形成有效机制。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方式,零星分布在各地,处于一种自下而上的发展过程,尚未引起政府的足够认识,也没有把它的发展提上议事日程,更谈不上鼓励其发展的有效机制。虽然,从20世纪初起,有机农业的发展进入了政府视野,但有机农业的管理最初归属环保局,说明,我国政府对有机农业重在管理,而不是服务。环保局是把它放在治理污染源头来管理的,目的不在于发展有机农业,而是减少污染。因此,今后的政策重点,不仅要放在控制污染方面,更要着重于如何多生产有机农产品,提供更安全的食品上。目前,我国对有机农业的补贴主要是对生产资料和认证费用的补贴。美国对有机农业的补贴包括五个方面,即转换期支持、贸易支持、信贷支持、研究支持、保险支持。我国应借鉴其它国家经验,提高对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除了生产者补贴、认证补贴外,在销售方面,在目前销售模式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政府应对有机产品进超市和农产品市场设立的销售专柜进行补贴。

(2)提高为有机农业服务的组织化水平,鼓励成立有机农业发展的社会服务机构。实现对有机农业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虽然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发展有机农产品,但实际上并没有相应的措施,政府没有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也没有专门的服务组织。政府成立相关管理部门,并鼓励从事有机农业发展的技术机构和社会组织发展。

(3)引导建立有机农业保险制度。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都较大,农业是一个受自然条件限制的产业,一旦发生气候、地质灾害,农户的收入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当年生活和下一年的投入。而且,有机农业投入大,效益较低,承受能力更差。因此,保障有机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和基本生活,必须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基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较低,有机农业更是难以通过商业保险来实现,政府需建立农业生产政策性保险制度,逐渐引导商业保险发展,对有机农业形成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谯微,云霞.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理论基础、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2016,(2).

[2]陈新娟等.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3,(8).

[3]纪霞.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农业经济,2016,(4).

[4]张彪,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河南农业,2015,(12)(下).

[5]徐蓁.国内外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16,(1).

[6]岳琼琼,黎斌林.互联网+有机农业模式下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2).

[7]袁媛,陆建飞.国外近10年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2).

[8]刘海涛.秸杆全生态利用,价值多大?[J].环境经济,2014,(5).

[9]谢玉梅.美国有机农业发展及其政策效应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5).

[10]陶福英,周东海.农业新型模式的出现与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6,(3).

[11]谢玉梅,浦徐进.澳大利亚有机农业发展及其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4,(5).

责任编辑:贺治方

相关热词搜索: 瓶颈 农业发展 对策 有机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