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湖南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10-29 17:2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分析湖南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湖南蔬菜产业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湖南

湖南地型地貌多样,气候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发展蔬菜具有广阔的前景。近几年来,随着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正确分析蔬菜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推动蔬菜产业化进程,对进一步发展蔬菜产业具有积极意义。

1蔬菜产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全省蔬菜生产发展较快,播种面积逐年扩大,蔬菜产业已成为种植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并向区域化、基地化、商品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2001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为82.86万公顷,总产量1 983.36万吨;2003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6.43万公顷,总产量2 286.26万吨;2005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00万公顷,总产量2 392万吨,居全国第9位,在全省的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而列第二位。1998~2001年,全省蔬菜产值(按当年价计)分别达121.93亿元、141.95亿元、154.05亿元和183.19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蔬菜总产值276.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3.4%,为全省农民人均创收651元,成为仅次于粮食和生猪的农业第三大支柱产业。近10a来,全省蔬菜产值年平均增长17.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9%,其中2003年增长22.9%。蔬菜生产已成为当前农民增加种植业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成为全省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1基地建设日见成效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发挥规模效益,湖南根据各地气候优势建立了初具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如环洞庭湖区域的晚熟瓜菜基地,湘南丘陵地区的早熟夏菜基地,湘西等地的高山蔬菜基地,这些基地面积均在6.7万公顷以上;全省各地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蔬菜生产,规模连片种植,蔬菜生产能力不断增强,1998~2001年播种面积增加了24.36万公顷,产量年平均增长10.1%。2001年全省重点扶持的7家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建立生产基地面积2万余公顷,带动农户11.5万户;汨罗市大荆镇在沿107沿线调出93%的耕地种蔬菜、瓜果,带动了4万公顷时鲜瓜果、蔬菜带的形成。2005年,以面向华南市场为主的蔬菜规模开发与定单生产面积达12.6万公顷,连片种植在333.3hm2以上的基地达128个,面积8.2万公顷,拳头品种辣椒种植面积达7.47万公顷,祁东、邵东黄花菜种植面积和出口产品数量占全国70%以上,湘阴、汉寿等10多个县市的加工荞头占全国出口量的70%,南县、赫山、华容、安乡为主的2.33万公顷榨菜已发展为继重庆涪陵、浙江余姚之后的全国第三大榨菜产区,江永、祁阳、临武为主的1.33万公顷香芋在国内享有盛名。

1.2产品结构日益优化

目前全省生产和销售的蔬菜种类达到100多种,常年均衡供应能力增强,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蔬菜品种日益丰富,蔬菜内部结构日益优化。叶菜、瓜菜、根茎菜、茄果类蔬菜占蔬菜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为29.8%、14.4%、17.4%、18.8%,种植结构更加合理。芦蒿、荠菜、菊花叶、枸杞、红薯叶等珍稀野生蔬菜得到了大面积的开发,荷兰豆、生菜、绿花菜、紫甘兰、樱桃番茄等几十种洋菜面市,黄花菜、芦笋、茭白、莲藕等名特蔬菜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较快,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至2005年底,全省共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27.47万公顷,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400个,绿色蔬菜产品认证10个,建立了1个省级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14个市级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408个蔬菜质量速测站(点),实现了省级、市级、县级一体化蔬菜农残速

测体系。

1.3设施栽培发展迅速

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全省各地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加快了设施蔬菜的发展。以遮阳网遮光、降温、防暴雨的夏秋抗灾设施和以日光温室、塑料棚、地膜等抗低温冷害为主的保温设施大面积推广应用,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设施栽培模式。2005年全省蔬菜棚栽面积4万公顷,地膜覆盖9.4万公顷,遮阳网覆盖1.87万公顷。岳阳市2001年在107国道和306省道285km地段按农产品基地走廊进行发展,共建3万多个大棚,种植反时令的各类瓜菜;郴州市苏仙区筹资500万元,兴建了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芷江侗族自治县投入近100万元改善全县蔬菜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设施栽培,现全县无公害蔬菜已发展到0.17万公顷,蔬菜总产值达1.76亿元。通过示范带动,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区的生产效益,而且增强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1.4科技应用成果显著

依靠科学技术、增加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是提高蔬菜产量、改善品种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全省对新技术进行了大力推广和应用。一是加快了蔬菜品种更新换代;二是推广农膜、新型温室、工厂化育苗、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2001年蔬菜农膜覆盖面积达18.17万公顷;三是举办各种形式的蔬菜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菜农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建立蔬菜生产高效示范区;四是推广应用配方施肥技术,并逐渐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生物肥料、稀土微肥、有机复合肥的施用量,2001年全省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7.9万公顷,微量元素施肥面积达到124.1万公顷。

我省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蔬菜科研作出了巨大贡献。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是省级蔬菜学科科研单位,主要从事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和开发,建所18年来,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0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8项,通过省级审定的蔬菜品种53个,特别是“湘研”系列辣椒的育成,迅速成为全国同类作物栽培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推出的“兴蔬”系列蔬菜新品种也深受种植者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蔬菜新品种累计推广200多万公顷,累计增加社会产值200多亿元。据有关部门研究分析,全省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近50%,科技对蔬菜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了60%。

1.5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全省各市州基本建立了年成交量1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批发市场,县(市)城及重点产区建设了不同层次的专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已成为城市蔬菜供应的重要载体,直销、直供、配送、连锁经营等营销方式迅速发展,2000年全省蔬菜市场贸易成交量达到97.86亿元。蔬菜产业协会逐步完善壮大,蔬菜运销户和经纪人成为蔬菜流通的主力军,为蔬菜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推动全省蔬菜产销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存在的问题

2.1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还不高

目前我省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基地较分散,生产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区域化、规模化水平较低;蔬菜经济合作组织、中介服务组织、经济人队伍建设滞后,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结合度比较低;蔬菜加工与外销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由于蔬菜经营企业都是近几年来进军蔬菜领域,规模都不大,资金实力较弱,基本设施滞后。我省外销蔬菜的80%是南下广东,主要时期是4~10月的高温季节,而南销蔬菜所必须具备的冷藏设施普遍缺乏,从而严重制约了我省蔬菜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外销蔬菜的发展。

2.2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蔬菜产品仍有污染

目前,在蔬菜生产上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以及工业“三废”污染而导致蔬菜中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现象仍然存在。工业“三废”向农村加速转移,区域水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灌溉水质大多在Ⅲ级以下。过量使用激素,农药和化肥施用不合理,造成部分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蔬菜设施栽培重茬、连作、高温高湿导致病虫害加重,特别是“伏缺”期叶菜生产,大量使用农药,仍有中毒事故发生。

2.3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放不足

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多数菜地基础设施不配套,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与此同时,蔬菜的科研推广、加工流通、农用工业等发展缺乏资金支撑,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到位举步维艰,直接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3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3.1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重点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确定自己的骨干品种与专业乡镇,逐步形成一乡一品、多乡一业、规模化经营新格局。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小气候的优势建立一批高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进行专业化生产,向市场提供大批量蔬菜商品,形成特色。319国道、107国道和京广沿线,要大力发展商品蔬菜,开拓全国市场;环洞庭湖区域要充分利用夏凉秋暖和土层深厚的优势大力发展晚熟瓜类蔬菜;粮油产区要规模开发莲藕、萝卜、大蒜等耐贮运的名优产品;山区要进一步调优蔬菜品种结构,规模生产高山辣椒、番茄、芹菜等精细品种,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淡季蔬菜市场;大中城市郊区要以速生叶菜、特菜、精细菜为主安排生产,确保城镇市场的蔬菜供应。

3.2科技兴菜,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首先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大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的力度,政府部门要安排专门的资金用于蔬菜科研,特别要充分发挥省级蔬菜科研机构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速蔬菜品种的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尤其要尽快筛选出适合湖南的拳头品种,形成地方特色菜。其次要充实技术队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重点蔬菜生产乡镇应设立蔬菜技术推广站,加强对菜农的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三是要继续加大蔬菜种植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加快制订“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计划,重点推广“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四是开展蔬菜产品的贮藏保鲜研究,改进优化贮藏设施,延长贮藏保鲜期,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3.3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全省实施蔬菜名牌战略,把创蔬菜名牌作为推进蔬菜产业化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湖南蔬菜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二是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新蔬菜、无公害蔬菜生产和有机蔬菜。三是更新观念,树立蔬菜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观念,按市场经济要求,规划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健全中介服务组织,搞好产销信息服务,促进规模化经营。四是增强农业品牌意识,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益。湖南湘潭莲藕、“映武”牌黄花菜、“绿牌”香菇、湘阴三塘荞头等产品都以良好的品牌形象,行销全国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4政策扶持,确保蔬菜产业稳定发展

蔬菜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蔬菜产业又是一个易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制约的弱质产业,更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一是要科学选定项目,认真制订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如为鼓励蔬菜产品流通、加工经营以及推广应用重要实用技术等。三是要广辟投资渠道,组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库区移民等有关方面的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建设。四是完善投入机制,以财政资金作引导,以农民、企业等经营者投资为主体,以金融部门支持为依托,以社会资金及市外资金为补充。当前迫切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新技术新品种研发、批发市场建设、产销信息服务、优质产品优价销售、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风险基金建立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湖南 对策 现状及 蔬菜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