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10-29 12:05:05 来源:网友投稿

学生是获取知识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外部信息应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一、设置新课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开始,教师往往采用教师提问、实验观察、相关化学知识或化学学史介绍、习题解答等等多种方法进行新课导入,课题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与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自然地引入新课。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上一定要多下工夫,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手段创设精彩的导入情境,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好必要的铺垫。

例如: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沪教版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所以在上课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火箭第二级所用的燃料是液氢,问:同学们如何书写出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依据课本例题总结得出解题格式。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的课堂气氛也就营造起来了。

二、设置过渡型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渡情境既与上一环节有关,又与下一环节相关,这种情境过渡必须是自然的,符合认知特点。过渡问题情境是在课堂学习的不同环节、不同程序或不同阶段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用,具体体现在:当前一阶段的学习完成,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时,需要设置递进型的情境来过渡;当接下来的学习与前一段的学习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时,需要设置“搭桥”型的情境来过渡;当学习了某一个方面的内容,转入另一个方面的学习时,需要设置一个转折型情境来过渡;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打断或偏离了预定的学习轨道时,需要设置调整型情境来过渡到正常轨道。

三、设置实验型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化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动手操作实践是我们认识某些新事物的起点,它为我们认识新生事物积累了感性经验,为最终形成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创设化学实验情境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实验的设计要有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验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还要合理引导。3.实验现象要明显,操作要简易,过程中的变化要明显。4.若能用到肢体来演示的尽量引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实验型的问题情境,如在“燃烧的条件”(沪教版上册)教学中,作这样的实验设计:白磷和红磷在底部放一个装有开水的烧杯的铜片上,另一块白磷放在热水中。问:1.三块白磷和红磷分别处在什么环境?2.哪些白磷和红磷会燃烧?3.燃烧的条件是什么?4.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拿一根试管罩在热水中的白磷,让白磷与空气接触),热水中的白磷会燃烧吗?把观察的现象记下来,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这样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背景,让学生观察动手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设置探究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要教会学生探索,在探索中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并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设计一些探究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对于公式、结论、定律等的教学应注重它们的探究过程和归纳总结过程,不能只满足于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所以,教学中设计探究型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经历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规律。

如,沪教版第四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这一节,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1.观察一下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同?为什么?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同?为什么?3.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这样问题,很容易总结出反应前后质量相等,为课堂上定量的研究打下基础,同时又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深入探究的愿望。

五、设置实践型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能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化学教学要“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实践型问题情境是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文化和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写出报告,进行交流的情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化学知识处处存在,为学生进一步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研究生活奠定了基础,形成特有的化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设计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可直接选取教材中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如,沪教版上册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节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做:1.晒在太阳底下的衣服一会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哪去了?衣服怎样晒容易干?2.在远处为什么可以闻到花香?3.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如何变化?4.向轮胎打气,打进去的气体体积是轮胎容积几倍?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问题后加深了对微粒性质的理解,了解了微粒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问题情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不仅能让学生知道化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用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教学中必须采用的教学策略,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性、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投入极大的热情和长期的努力,认真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平市溪南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创设 几点 情境 浅谈 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