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分析航海类高职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运用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和激励强化理论,系统分析如何通过加大航海类高职专业的宣传力度、拓展高职航海专业招生和升学渠道、加大政府有关部门对航海类高职专业的支持力度、保持航海高职教育旺盛的就业态势等途径,破解航海高等职业教育好就业难招生困境,为办好高职航海专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 航海教育 就业 招生
[作者简介]田晓(1979- ),女,安徽怀远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戴晓云(1977- ),男,广西平南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西 南宁 530023)王敏(1983- ),女,广西南宁人,绍兴市职教中心,讲师,硕士。(浙江 绍兴 312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5-0107-05
一、引言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为全国各族人民描绘了一幅交通强国的宏伟蓝图。全国各省区的交通运输类高等院校承载着培养交通人才的重任,依托交通、服务社会,大力培养交通行业建设一线的高水平应用人才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为有志于从事交通运输事业的青年提供了成长成才的大舞台。中国是世界举足轻重的海洋贸易大国,随着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航海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当前,就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的航海类高职专业,却面临着社会认知度不高,招生困难,特别是招收高分考生困难的囧境,值得引起社会和教育部门的深思和重视。
二、航海类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发展前景好
1.航海运输事业、海上贸易往来事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重大领域,意义重大。航海贸易又被人称为国际海洋货物运输,是物流国际运输与合作中极为重要的运输方式。全球货物运输,借助专用船舶在海上航道往来穿梭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通过港口之间运送货物,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经济成本最佳、用途最广泛。目前2/3以上的全球贸易总额、我国约90%的国际进出口货物运输都借助航海贸易,因此航海运输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我国高度重视航海贸易对国民建设发展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海洋航运业在推动世界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将扮演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加快建设向海经济、强国海洋的战略目标,21世纪要由海洋大国迈进全球海洋强国行列,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我国充分认识到航海教育在发展国家航运业大潮中所扮演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角色。航海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航海运输一线应用人才的伟大使命,教育部和国家交通运输部曾就办好航海教育联合下发了《教育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3号),通过针对航海教育加强教学质量改革,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能在国际海运市场具备一定实力的航海类高级应用专门人才。
4.发展航海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开发海洋资源的时间不长,国家已经意识到要加快迈进深蓝的步伐,加快我国近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国家海洋国防,在国际海洋纷争中维护我国权益。航海教育与其他职业教育相比,岗位针对性强、国际通用性高,同时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以作为海洋国防后备军。加快航海高职教育,对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捍卫国家合法海洋权益、推动海上贸易发展以及海上国防,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5.航海类高职专业就业质量好。航海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待遇好,就业岗位就是管理船舶机电设备和动力装置的机电工程师,毕业生往往被国内外的海运内河运输公司、各类造船厂、船电机械制造和港口运营企业所青睐,目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作为优秀的航海专业毕业生,经过职业历练,将来可以成长为各类船舶中高级管理精英,或者是造船厂和各类船电生产企业的技术骨干,被誉为职业群体中的高收入群体。见习期间的毕业生,月薪能达到人民币1万多元,如果出海担任轮机长,月薪高达4万~6万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内陆其他行业的收入。
(二)挑战:面临招生难的困境
1.海洋运输行业比陆上的工作条件艰苦,考生报考意愿不高。海运行业由于其工作特性,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男性。一是传统的海上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工作劳动强度大。海上航行很难风平浪静,经常遇到台风等极端天气,要与恶劣天气搏斗,还要应对各种海上安全事故,极端情况下甚至有生命危险。二是海上业余生活单调,缺乏人际沟通。海员在海洋上长期远离陆地,工作和生活不便,还伴随着船上机电设备噪声、振动、污染以及各种天气冷热变化,加上生活乏味单调,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既是对身体的煎熬,也是对精神的煎熬。三是海员在长期航行中,远离陆地,孤独压抑。海员漂泊在海上远离亲朋好友,饱尝思亲、恋家之苦。若家庭偶有突发事件,还不能及时为家人处理,难免压抑、抑郁。因此,很多高考生在选择专业之初,在有其他选择的前提下,很难青睐航海专业。
2.航海专业职业生涯发展与家长的传统观念有较大差距。中國是传统农业社会,以陆地经济为主,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思想都是主张随遇而安,不主张冒险和漂泊的职业生涯,这些因素影响着家长的价值观。尤其是家庭条件较好的父母总希望培养孩子成长成才,将来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航海专业毕业生常年出海,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甚至会经历危险航区和动荡国家。因此,不少父母不建议子女将来从事航海工作,导致航海类专业报考生源少。
3.航海类专业对考生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有的考生身体条件不达标,达不到录取标准。如根据《海船船员健康检查要求》,航海类专业对视力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无色盲(弱)、无复视。现在高中生当中,近视的现象比较普遍,一半以上的学生裸视不合格,需佩戴眼镜。
4.高职航海类专业学费较高。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与高职院校办学经费需求还有差距,学费是高职教育投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全国各地高职的大部分学费为6000~8000元。对于城市家庭而言,都能交得起学费但是却都不愿意报考航海类专业;对于乡镇、农村的家庭,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为了将来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愿意选择就读航海专业,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相对差,较高的学费也令不少家庭萌生退意。
三、运用激励理论探究高职航海专业就业易招生难的困境及其对策
(一)激励理论的期望理论——加大航海类高职专业的宣传力度
管理学的期望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其从工作中所获得的薪酬和收获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有人认为薪金更为重要,有人更重视工作的成就感、完成挑战性工作的满足感,人们可以自觉地评价自己努力的结果和得到的报酬。当发现自己通过努力,能实现原有期望值的时候,就会增强从事此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1.让社会各界人士和考生认识到接受高职航海教育也会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1世纪初期,高职教育刚刚走上高等教育舞台之初,社会对高职的认识不到位、存在误区,片面地认为高职就是职高,甚至不如职高知名。高职航海教育势必也要经历这样的从不认识、不了解到熟悉、理解的过程。要面向社会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宣传海洋知识,通过组织高中生短期航海夏令营身临其境感受海洋文化,或者举办主题报告会邀请优秀海员到中学现身说法,或者开展航海知识巡展等活动,在航海日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日期,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结合海洋知识文化宣传弘扬中华传统海洋文化,争取社会的认同、考生与家长的信任,了解航海知识,认识航海类高职。只有让考生了解到航海技术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才能让莘莘学子有志奉献航海事业,学好专业、好就业,相信海洋事业同样充满挑战并且可以凭借努力工作,实现出彩人生。
2.把航海教育与扶贫攻坚、扶贫扶志工作有机结合,让贫困地区学子认识到接受航海教育能快速致富摆脱家庭贫困。社会上了解航海类高职教育的人不多,特别是农村及内陆边远地区的考生,由于当地没有内河或者远洋运输行业,家庭所在地交通条件恶劣、信息闭塞,或者家庭贫困无法更好比对各类职业教育,与社会信息脱节,基本上对航海类高职教育缺乏了解,很难做出决定去报考航海高职专业。对于贫困地区的学子,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中,要着重向他们介绍航海类专业的发展前景和优势、社会需求、国家政策等,特别要宣传当前航运业的优厚待遇,鼓励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树立让家庭走上脱贫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激励理论的需要层次理论——拓展高职航海专业招生和升学渠道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其中安全需要是指人会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自己遭受身体伤害和情感挫折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指每个人在谋划自身成长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努力达到激发自身潜能、圆梦人生理想。作为社会人,每个劳动者都会追求获得安全感和自我实现价值的成就感。
1.修订招生有关性别限制,女生也能在传统的男性工作岗位建功立业。航海专业的职业特性对考生身体素质当中有关视力、听力保持较高的要求是值得坚持的,但可以逐步修订取消性别限制。妇女能顶半边天,现在我国的海军也在招录女舰员,可见经过系统训练,女生也完全有能力胜任海员岗位。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船员的工作环境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很大的保障,女性船员完全可以出海远洋。尤其是作为高职院校,更多是培养内河船员, 面向国内海运企业,工作条件相对没有远洋运输艰苦,适合女生发展。同时,女船员特有的性别优势,工作细心、善解人意,适合从事客服、物流等工作。社会上存在诸如女生不适合从事船员和海员工作的认识,实属因对该项工作不了解所产生的偏见。
2.拓宽三校生直升高职和社会考生作为航海类高职院校的生源补充渠道。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哪怕是就读技校和中专的学子,也有愿望进一步提高学历。当前高考生源减少的情况下,航海类高职生源结构可以尝试多样化,除了普通高中高考生之外,也可以吸收中职中专、技工和职高学生报考。每年有大量三校学生有意向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满足读大学的愿望,实现中高职衔接。此外,除招收普高、职高、技校等校内学生外,还应面向社会招收再岗、转岗的青年农民工以及热爱航海事业愿意接受航海类专业技能教育的社会青年。
3.打通高职航海专业专升本渠道,激励学生努力提高学历层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在校期间品学兼优者可以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有关专业继续深造。高职院校可以与普通本科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一般采用“3+2”学制,完成3年高职学习毕业后,免考保送升入本科院校,再编入本科班级继续深造2年,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本科学历。目前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有部分是高考失利或者填报志愿不理想,本来就对读高职心有不甘。能有机会到本科学习,可以吸引高考失利考生报考高职学院,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意志,提高学习质量,实现就读全日制本科院校的愿望。
(三)激励的双因素理论——政府加大对航海类高职专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管理学双因素理论的含义实际上将激励分为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两种,内在激励是从当事人本身能体会和感受到满足感,外在激励是指当事人能从自身以外获得报酬或在工作以外得到收获和有利条件。对于航海类高职专业而言,外在激励就是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内在激励就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好航海教育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完成学业的内生动力。
1.外在激励——教育部和国家交通运输部、各省教育厅和交通运输厅,完善出台针对航海专业教学的教师激励管理制度。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办好航海教育的前提条件。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制定符合航海教育特点的师资准入条件,规范航海教师的聘任资格和程序,完善航海教師的分层分类评价体系;根据国家“放管服”政策,结合专业特性制定航海教师的职称评审办法,指导院校完善聘用、晋级、管理等办法。二是加快建设“双师型”队伍,交通运输厅作为承办航海教育的高职院校主办单位,协调交通运输行业企业与院校联合办学,实施订单培养,建立兼职教师库,企业员工和教师互相到对方单位兼职锻炼。三是高职院校制定专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制度,选派教师定期到海运企业、船厂顶岗任职参加生产锻炼,在保证教师船员证书有效性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四是允许学校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和奖励绩效机制,从企业调入或聘请长期从事远洋或内河运输工作的船长、轮机长到高职院校工作,担任专业课教师。五是支持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开展航海教师培养工作,重点解决航海类专业教师紧缺和教师长期不上船证书无效的问题。
2.外在激励——国家加大对航海类高职专业的教育投入。航海类高职专业培养的是国家紧缺专门人才,涉及国家海洋利益和海洋权益,理应得到国家政策扶持。高职院校培养应用人才,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然而,现代的船舶科技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用于实践教学的仿真模拟实操设备价格不菲, 建设模拟驾驶台的费用接近百万元, 一台进口的操纵模拟器更是高达400多万元。船舶教学当中全球遇险搜救系统、雷达模拟器等设备也相当昂贵。在缺乏国家投入和外部支持情况下,高职院校无法自主承担,如果为了节省开支而添加二手设备或者落后的设备,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难以适应实际生产发展需要,对学生和家长、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因此,只有国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对航海类教育予以政策倾斜,更新教学实训设备,才能从外部环境激励航海专业发展。
3.内在激励——对高职航海类学生实施倾斜的招生和资助政策。现实当中报考航海类专业学生多为农村子弟,家庭收入水平较低。一是国家可以采取激励措施,提升航海類专业对高考高分考生的吸引力,对半军事化管理的航海类专业参照军事院校招生方式实行提前录取的招生政策。二是要把学生资助政策做足做细,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除了国家奖助学金、省级助学金向航海类学生倾斜之外,还可以吸收社会资金设置航海专项奖助学金,帮助他们不因贫困失学,消除代际贫困传播。三是招生计划和扶贫工作相结合,一方面让更多寒门学子能上大学,另一方面也发挥高校的服务社会职能,为脱贫攻坚、智力帮扶做出贡献。四是在获得更多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应不再以收取航海专业的学生学费作为改善办学条件的主要资金来源,适当降低航海类高职学费标准,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航海高职专业。
(四)激励的强化理论——保持航海高职教育旺盛的就业态势
美国学者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强化是指对于某个事物持续给予肯定(否定),将有助于影响或控制该事物按预期重复出现。持续保持航海高职教育好就业的势头,必将会在社会上引起关注,以好口碑强化其社会效应,促其形成良性循环。鼓励高职院校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帮助下,建立校企合作企业或者职教集团,与海洋运输公司和海员劳务公司加强联系,“订单式”合作,鼓励企业在高职院校设立以公司命名的专项奖助学金,对聘用来自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给予代缴国家助学贷款,提高船员薪酬待遇和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等措施,解决航海类大学生后顾之忧。组织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保障航海毕业生权益,航海类专业毕业生除了在国内企业行业就业之外,借助“一带一路”政策,积极拓展到国外知名海洋运输企业就业的渠道。
四、结语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梦吹响了号角。海洋运输作为事关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需要大批合格的建设者。高职航海类专业承担着为海运业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将是国际贸易和海洋服务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总而言之,国内外对于海员的需求是旺盛的,就业空间广阔,航海专业优秀毕业生需求依旧存在缺口,航海专业大有可为。高职航海教育要充分借助现有国家重视海洋事业的有利时机,研究积极有效的策略,针对招生难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不断提高航海教育办学水平,增强社会影响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航海人才。
[参考文献]
[1]毕鹏杰,陈强.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8(1).
[2]林惠嘉.当前航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对策[J].西部交通科技,2015(8).
[3]沈晓波,王浩.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招生现状分析与建议[J].航海教育研究,2013(3).
[4]王涛,张苡斌,黄晓光.新形势下两年制航海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究[J].航海教育研究,2014(1).
[5]教育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2-02-27)[2019-03-19].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301/xxgk_146662.htm.
相关热词搜索: 航海 激励 理论 招生 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