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资源稀缺性和经济全球化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来源,并从缩小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差距、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161-02
0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的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我国石油需求迅速增长,国内的石油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石油的消费需求,国内频现“油荒”、“气荒”、“煤荒”,油气进口量连年攀升,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1]。目前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危险瓶颈,我国石油企业必须走向世界,探寻更加广阔的经营途径。
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以及变化莫测的石油市场,海外石油经营风险也不断加大[2]。西方国家的跨国经营项目开展的较早,且风险意识较强,目前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研究较为完善,在风险的控制和防范等方面有较多的经验。而国内对于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方面的研究均停滞在表层,只是就风险而谈风险,没有从不同角度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规避或降低程度。
1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来源
1.1 资源稀缺性视角下的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1年第四期《世界经济展望》中表示,全球石油市场已经进入日益稀缺的时期[3]。在石油稀缺的时代,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重要石油输出国上,因此对于石油资源的争夺已经从基于商业性质的竞争到超过商业性质的竞争,俨然成为影响政治的重要因素。
1.1.1 资源国政局的不稳定 目前,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大都存在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的状况,而石油作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主要经济来源自然也成为诱发战争的重要因素。战争中对于我国石油企业投资项目的破坏是毋庸置疑的,同时由于战争而造成的项目工作人员伤亡更是政治风险的重大问题,而战争的持久性又决定了一定时间内由战争而引发的损失无法挽回或从根本上终结了项目的继续进行。此外,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之后,资源国政府很可能从本国的政治利益出发,调整优惠政策,对项目资产进行强制征用、没收或实行禁运,甚至执政当局会发生变化,直接否认我国石油企业与前任政府所签订的项目合同,这都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1.1.2 一些国家政治手段的干扰 金融危机给西方国家带来的经济震荡是巨大的,而国际上有些国家为了回避自身原因将矛头指向了我国。在石油资源稀缺的时代,他们以我国石油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为借口,对我国合理利用世界石油资源怀有偏见和戒心,并制造和散布中国石油威胁论,认为我国“单边能源外交”对国际能源市场构成了“威胁”,我国采取军事手段维护石油安全,可能会威胁地区稳定与安全[4]。他们甚至干扰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项目,故意忽视我国较快的经济增长对于石油的大量需求,而将国际油价飘升归因于我国增加石油进口,蓄意将我国石油进口问题过分“政治化”,将石油问题作为遏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5]。另外,我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往往被认为背后有我国政府的推动和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政治压力,甚至误导资源国政府的客观判断和决议,进而影响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顺利进行。
1.2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作为我国支柱企业的石油企业而言,全球化推动了其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同时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
1.2.1 经济波动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跨国经营的石油企业必须面对来自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其中以油价、汇率和利率冲击为主导。油价是影响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区块项目投标表明,项目收益率和竞标的成败最终由油价因子所决定。由于全球化,我国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已经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的波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进而影响我国石油企业的经营状况。
1.2.2 社会文化差异的影响 走出国门使得石油企业面临着现实而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文化差异。首先,作为跨国经营的合作对象—资源国或资源国企业,由于文化差异导致双方沟通方式、合作惯例等具有很大差异;其次,作为跨国经营的服务对象—消费者,由于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对商品的接受态度往往带有地域文化色彩;第三,石油企业不仅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而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时不可能做到所有员工均来自国内,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支由资源国甚至不同国籍员工组成的员工队伍,另外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甚至还会在东道国或其他国家聘用经营管理人才,对于这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管理也是我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风险问题。
1.2.3 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同 由于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不同国家在接受外国投资方面的立法存在着体制、完备程度、侧重点等的差异。由于东道国法律制度不完善或我国石油企业对于资源国的法律法规了解的不够透彻和及时,从而给我国石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或触犯资源国法律。另外,当中国石油企业的经营与资源国的国家利益目标不一致时,为了使石油收益最大化,资源国往往会动用外贸、财政、国际收支与汇率等政策手段,甚至不惜对法律法规进行更改,以限制中国石油公司的经营,剥夺石油利润。
2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防范措施
2.1 缩小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差距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相比,在规模实力、市场营销、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各方面均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跨国经营方面的经验与之相差甚多。但是从宏观环境看,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机遇是大于挑战的,因此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只有当我国石油企业自身达到了可以和国际大公司抗衡的标准时,才能在石油资源的争夺战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才有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针对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现状,应在做大做强上游,努力提高下游的竞争力,开源节流,提高效率,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跨国经营程度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实现由国内石油企业向跨国石油公司的转变等方面下工夫。
2.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石油企业要有效地规避跨国经营风险,首先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根源上把握风险因素并对风险给予高度的重视。具体实施过程要从谨慎选择投资国入手,建立专门的风险预警部门,并利用以往的经验和现有的科技水平对在跨国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对投资国的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包括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当地民众对于项目投资的看法等,从根源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在确定投资国后,根据我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提早做好风险的应急预案,从而在多次跨国投资经营后,形成并完善风险的预警机制。
2.3 从不同角度实施本土化战略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大融合,而本土化战略则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投资方式上,我国石油企业可以尽量选择绿地投资方式,充分利用投资国本土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有效的与当地各方环境相融合,或者选择与投资国合资的方式投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国的人员、信息、社会文化和人脉关系等优势,从而提高投标的中标率,而且可以进一步掌握东道国的石油资源状况,熟悉当地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习俗,进一步获得东道国政府和企业的信任,有利于本国市场的开拓。
在人才引用方面,我国石油企业应该大量引进当地人才,帮助当地政府培训石油行业的专门人才,这样不仅可以与投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时也为我国石油企业引进当地人才,降低人力成本。要特别强调的是,聘请当地的法律顾问是相当必要的,由于地域差异,我国石油企业对投资国的法律法规不尽了解,此时当地的法律人才则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熟悉本土法律法规,以及办案程序和一些相关注意事项,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跨国经营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法律风险。
在与投资国的关系上,我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要尽可能的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与当地居民建立友好的关系,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条件、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避免因当地居民对我方的不满而引起反抗或武装斗争,从而造成彼此的利益损失。
2.4 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在规避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对所承包或开发项目的运作能力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跨国经营中必须要选拔一些懂专业、善管理、通晓国际石油合作惯例、外语水平和语言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同时选拔一支技术上先进、施工质量过硬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与之配合,进而在人员自身方面将风险的发生降到最低。同时我国石油企业应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不要放松对于职工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跨文化培训,使员工理解东道国文化、社会宗教信仰及民俗,树立跨文化意识,熟悉东道国的语言、政治法律等,增强文化沟通技能,提高企业的全球文化整合力。
2.5 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 我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相对于其他国际石油巨头来看,目前还处于低水平、小规模的初级阶段,寻求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构建体制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石油企业明确方向;政府的保险支持政策,可以有效的保障石油企业的利益;政府对外投资法律的完善,可以使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面事宜往往要超出一个石油企业的经营范畴,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实质上是国家的经营战略行为,因此得到政府的政策保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对于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春荣.2008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0,2.
[2]范秋芳,戴秀芝,李平.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E].2011,4.
[4]Gabriel B.Collins.China""s energy strategy:the impact on Beijing""s maritime policies[J].Naval Institute Press,2008.
[5]李岩,田泽.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若干风险及对策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7,23(3):5.
相关热词搜索: 视角 跨国 经营风险 防范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