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司马迁的多维历史视野

时间:2022-10-28 14:30:09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历史编纂学与民族文化创造力

[编者按]中国历史的高度发达为世界所公认,而其中,历史编纂学尤其堪称成果丰硕、体裁形式丰富多样、编纂观念不断创新,因而具有独特的魅力。司马迁总结了先秦史学的成果,同时展现出其雄奇的创造力,著成一部“通古今之变”、丰富生动的内容与合理完美的形式高度统一的不朽杰作《史记》,成为传统史学的楷模。由此树立了中国历史学的优良传统,不仅影响到历代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的著作,而且影响到现当代的历史编纂。在今天,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编纂学这一份丰厚的史学遗产,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他指出,要大力总结、发掘灿烂的民族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把跨越时间、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此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些重要论述,无疑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为此,本刊特组织了陈其泰教授等3位学者撰写的这一组“中国历史编纂学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文章,以飨读者。

摘要 《史记》创造了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有机结合的编纂形式,其内在依据和成功的奥秘,乃在于多维度、多视角、多方位地观察和叙述历史。司马迁著史的目的是冀图令读者明瞭事件发生、演变的年代先后,了解历史变局的因果关系,睹见人物这一历史创造主体的活动和风采,同时又能知晓治理国家和传承文明所依赖的各种典章制度和复杂的社会情状。司马迁在哲理高度和认识本原上,发现、掌握了如何再现客观历史进程的根本要领和途径,这是其杰出创造才能的体现。正因为避免了单线式、单角度的观察,《史记》才为我们展现了华夏民族有史以来全景式的、丰富生动的画卷。运用“多维历史视野”这一新概括,无疑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史记》何以被称为著史的“极则”。探讨这一课题还具有突出的当下价值,能更加恰当地评价《史记》历史编纂成就对20世纪史家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司马迁 多维历史视野 时间维度 人物活动维度 典章和社会生活维度

中图分类号 K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5)02-0104-09

司马迁的不朽杰作《史记》自从著成之后,历代传诵不衰,至今仍对读者具有巨大的魅力;而且,《史记》所创造的著史格局,不仅影响了中国史学2000年的进程,还一直影响到当代,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从研究层面说,学者们对于司马迁的政治观、经济观、民族观,《史记》主要篇章的成就等,均有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尚有一个重要问题似乎关注不够,这就是,《史记》较之先秦时期《左传》等史著。是由史学初具规模到产生成熟的巨著之飞跃,那么从历史视野来说,司马迁与先秦史家所不同的是什么?《史记》被传统史家称誉为著史之“极则”,是否与其选取的历史视角的特点有关?其中又包涵着史家怎样的哲理思考?与此相联系的是,产生于汉代的《史记》的编纂思想,为何能与当代史家“立体式著史”的观念相通?当代实施的大型史学工程又为何能直接从《史记》的总体结构获得启示?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多维历史视野:深刻的哲理思考

客观的历史,是以往人类社会活动演变发展的进程;经过历史学家思考、记载下来,便是书写的历史,即历史著作。正因为历史是人类社会进程的记录,它就不是单线式的演进,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也即是多维构成、不断变化发展的空间图景。人类社会生活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演进,人类对于自身历史的认识能力也由简单到复杂。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逐步发展。其体现,便是观察历史由单一视角而发展到多重视角,所得的结果,是由比较朴素、简略的历史记载,逐步发展为复杂、丰富的记载。

人类远古的祖先实行“结绳记事”,就是最早的历史记录。《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郑玄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何以知道大结所代表的大事、小结所代表的小事?就得靠口说相传。近代社会学家调查所得的某些后进部落的记事方式正好与此相印证。如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佧佤人,在20世纪中叶以前还没有文字,记载本族史事的方法,就是用木头刻的痕迹深浅表示事件大小,靠本族老年人口说讲解。到了殷商时代甲骨文上记载的事件,就已有明确的年、月、日要素。由此发展,就是编年史。我国先秦时期的两部最主要的历史著作《春秋》、《左传》,都是编年体裁,完全不是偶然。它表明早期的历史学家是采取年代先后的历史视角,即以“时间维度”观察历史,以年、月、日为线索,叙述春秋各列国的政治事件、会盟攻伐,以及各诸侯国的政权更迭、盛衰变化等。

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了先秦史学的成就,并且加以大大发展。《史记》著史体系气魄宏伟,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互相配合而成,承载了丰富生动的内容,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从史家的历史观察力来分析,则是由以往单一的视角,发展为多维视角,构成了宏阔的视野。主要包括三项:时间维度、人物活动维度、典章制度和社会情状维度。由此表明从先秦史学的初具规模,到汉武帝时期《史记》这部成熟巨著的出现,是由于史家历史观察力产生巨大飞跃而实现的。《史记》的五体结构是外在的形式,而其实质内涵,则是史家深邃的哲理思考:首先,历史的演变,是以时间先后为线索展开的,以年、月、日的先后,将一件件相关的史事组织起来。其次,凸显了历史的创造主体是“人”,是在各个不同的社会领域发挥了作用,而又各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在历史的舞台上演了复杂曲折的活剧。再次,制度的沿革和社会生活,也是客观历史演进的重要内涵,与事件、人物活动相结合,构成社会进程的全貌。

司马迁历史观察力的高明,确实令人叹服。多维视角是从哲理思考上紧紧把握住人类历史演进的三大要素。五体结构的著史体系则是其外在形式,由此来展现历史丰富生动的内容。由于《史记》在著史格局上的巨大成功,从史学发展的实践上看,历代正史的编纂者绝无例外地以之为楷模,从《汉书》到《清史稿》,历经2000年均奉为圭臬。再从历史编纂思想、编纂方法的得失言之,自东汉初的大史学家班彪父子。到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都做过精当的评论,予以高度赞扬。班氏父子主要赞誉司马迁善叙事理,才华过人,史德高尚。班彪云:“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班固又加以发展,谓:“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至唐代刘知幾以后,评论者更加重视的,是司马迁创造的著史格局气魄雄伟,容量广阔,足以展现社会历史的丰富内容。如刘知幾说:“《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序其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语其通博,信作者之渊海也。”赵翼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篇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章学诚则赞誉《史记》的著史气魄和丰富内涵为“范围千古,牢笼百家”。

相关热词搜索: 多维 司马迁 视野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