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草稿)》 (下简称《报告》)。周恩来十分重视此文件,曾两次主持会议讨论并提出5条原则:1、全国性的托拉斯及其分公司同所在地方的关系要单写一段。组织托拉斯后还要照顾地方。地方上对全国性的托拉斯既有责任也有权利和要求。2、托拉斯成立后仍要注意搞好同外部和地方的协作关系,包括原材料、产品、零配件等生产供应方面的协作,不能什么都自己搞。3、文件的总纲中要写明托拉斯的发展前途。托拉斯成立后部就要缩小,只留少数人即够。将来有些专业部如石油部可改为大企业,其本身就可以变成总托拉斯。4、托拉斯要按经济办法来办,照经济规律要求来管理。公司的企业职能逐步扩大,行政职能就要逐步缩小并转化为经济职能。将来地方上同托拉斯的关系也要由以行政关系为主转化为以经济关系为主。5、主办托拉斯的有关部要就不同类型的托拉斯如盐、卷烟、长江航运、华东煤炭、铝业等行业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作为文件附件一并送中央审查。国家经委党组据此指示又对文件补充修改,于7月17日提交中央书记处讨论。7月29日周恩来在讨论中发言说:“组织托拉斯,就是要解决行政管理和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对目前的一些官僚主义的办法来个革命,汲取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长处,当然不是只追求利润的办法,而是用社会主义经济革命的办法,来发展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8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将讨论通过后的《报告》 批转各中央局、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和国务院各部委党组参照执行。
此《报告》 首先分析了当时工业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认为它“管理多头多级,政出多门;管理机构重叠庞大,效能不高;有些规章制度不合理等”。指出:“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将会影响我国工业生产、建设多快好省的发展。”还阐述认为组建托拉斯“是改进工业、交通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带有革命性的重要措施”。“我们社会主义的托拉斯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统一计划,用社会主义的经济办法 (而不是行政办法) 来管理工业、交通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同时,要总结和批判过去在工业建设中存在的贪大求全的片面思想,根据党的战略方针的要求,结合工业布局,适当照顾地区分布;按照生产、流通的客观规律使产供销密切结合起来;改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精简管理机构和层次,减少非生产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等。”
此外,《报告》 指出组建托拉斯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国务院工业、交通各部和省、市、自治区的工业、交通厅(局)的职能,将从现在的管理生产、建设的日常具体业务,逐步转向加强思想政治领导,检查方针政策的执行,负责长远规划、年度计划的制订和综合平衡,组织协作,协调各托拉斯间的关系等方面。其机构也应随着托拉斯的建立逐步精简合并,人员应大大压缩。”关于托拉斯的组织形式,《报告》 认为:“应当根据各个工业、交通部门和各个行业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有的可以是全国性的,有的可以是地区性的,有的也可以既有全国的又有地区的。”并提出1964年先试办12个托拉斯:全国性的9个,地区性的3个。周恩来对此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集中力量首先把这批试办的托拉斯办好。要切实加强领导,选派得力干部担任托拉斯的领导工作,以便通过典型试验取得经验。
《报告》 中规定上述公司要按以下办法管理:首先,国家以托拉斯为统一的计划单位和经济核算单位,有关计划、财政、物资、劳动等各项经济管理体制均以它为基础;托拉斯向国家承担经济责任。其次,托拉斯内部集中统一管理规划和安排生产建设,综合利用资源,逐步形成产供销紧密衔接、专业化与协作生产密切结合、大中小工厂相互匹配的生产体系。计划管理上:国家通过主管部向托拉斯下达计划,由其统一生产经营、管理所属企事业单位,并对完成国家计划全面负责;基本建设上:托拉斯有權制订长远年度发展计划,但其基本建设项目必须统一纳入国家计划,在批准的计划范围内具体安排;财务管理上:国家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划拨给托拉斯统一管理,托拉斯依照规定上缴利润和折旧基金,交纳税款。国家用利润留成办法解决托拉斯所需4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技术组织措施费、劳动安全措施费、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费)和所属企业一般研究试验项目所需费用,并以托拉斯为单位统一提取企业奖励基金和大修理基金;物资管理上:以托拉斯为单位统一向国家申请统配物资,可自行管理调拨内部协作配套的产品,统一经营自销产品批发业务,有权对所属企业的产供销活动集中统一管理并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劳动管理上:由托拉斯统一掌握并调剂使用国家批准的劳动计划和工资总额,有权在所属企事业单位间调动干部职工;政治工作和干部管理上:其总公司设立党委和政治部,在主管部党委和政治部领导下工作,任免归它管理的干部。分公司和所属企事业单位党务和政治工作,由托拉斯党委和地方党委双重领导。试办方案还规定:全国性的托拉斯在主管部的授权下可以行使某些行业管理权限。
周恩来在批转该报告时,同意其方案并强调指出:“用托拉斯的组织形式来管理工业,这是工业管理体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试办托拉斯后,现行有关计划、财政、物资、劳动等各项管理制度,要作相应改进。”后又谈到为何搞托拉斯时说:用政府名义管工厂,行政命令太多,层次太多,不利于经营管理。我们想采取资本主义托拉斯的组织形式,却是社会主义方式的公司,按行业从上而下领导,这样完全按照经济的方法来管理,实行经济核算,不要行政命令。
试办托拉斯的成功实践和遇到的矛盾
首批试办的12个托拉斯管理范围和所属企业的情况是:烟草公司和医药公司具有全行业性质,集中管理全国所有的烟厂和药厂;地质机械仪器公司仅限于管理原有中央直属企业;其余的6个全国性托拉斯除管理原有中央直属企业外还上收了数量不等的地方企业。如:盐业公司集中了全国的大盐场和盐业销售机构;汽车公司从169个地方专业汽车配件厂中上收了42个,在全国汽车配件产量中占有39%的份额;橡胶工业公司从205个地方企业中上收了103个;拖拉机、内燃机配件公司从122个地方企业中上收了23个;纺织机械公司从36个地方企业中上收了3个;制铝工业公司从地方铝厂中上收了两个较大的。共上收300多个地方企业归托拉斯管理。地方性的3个托拉斯中,华东煤炭工业公司把华东地区的100多个重点煤矿和煤炭地质勘探、基本建设、机械修制、教育科研等单位组织了起来;京津唐电力公司和长江航运公司也在试办中实现了地区性行业整合。在中央工业、交通部门试办的同时部分省、市也试办了一批由地方管理的托拉斯。如:黑龙江省的糖业公司,辽宁省的柞蚕丝绸工业公司,北京市的玻璃总厂和塑料总厂,上海市的轻工业机械公司、标准件公司和丝绸公司,天津市的机床公司、造纸公司和染料化学公司,重庆市的皮革公司等。
这批托拉斯组建后,即着手改组生产组织,改革管理制度,建立适合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经营管理方式,以促进设备的充分利用和生产技术的提高。这样做,短时间内就收到较好经济效果。烟草公司对全国的烟厂合理调整,将104个卷烟厂缩减为61个,年生产能力却从330万箱增加到480万箱,1964年全年劳动生产率比1963年提高42.4%,税利增加45%,卷烟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其中甲级烟产量增加1倍以上。医药公司将全国297个药厂调整为167个,精减职工4700人,六大类原料药的产量1965年第一季度比1964年同期提高29%,还增加了品种,提高了质量。盐业公司对盐的生产和销售统一管理,在1964年因自然灾害减产50%的情况下仍保证了国内供应,出口量超历史最高水平。他们按照经济区域调整运销机构,合理组织运输,1964年节约铁路货运量近1亿吨公里,节省麻袋300万条,据江西、广西等9个省市自治区统计,1964年每吨盐的利润比1963年增加2倍。华东煤炭工业公司统一核算后有效改善了经营管理,1965年第一季度开始扭转连续4年亏损局面盈利500万元。它对地质勘探和基建安装工作统一管理,加快了建设进度,投资也有节省。
在此基础上,1965年2月国家经委党组又提出1965年拟办的托拉斯名单,周恩来批示道:“在今年,除认真把中央已经批准的12个公司(托拉斯)办好外再试办4个公司。在这4个公司中,黄金和电器兩个工业公司可即着手筹办。对石油工业、木材加工、仪表工业3个公司,还需与有关部门进行具体磋商,如得其同意,再逐个报送中央审批。另外,有关钢铁工业的地方性公司,也可与有关部门考虑有无试办可能。”他还要求1964年试办的那些托拉斯及时作出经验总结上报中央。
经认真总结,这些托拉斯在试办初期,也遇到一些矛盾,主要有:1、举办全国性与跨地区性的托拉斯与地方的矛盾。在上收地方企业的问题上一些地方有不同意见,以致有些原定要收的企业收不上来;在有些要收的企业中出现了调走人员和设备甚至改行、转产的现象。在改组生产、调整企业的问题上,地方的看法也不同。上海工业基础雄厚,希望自己组织专业生产和协作。江苏、山东、北京等省市也担心托拉斯统一安排生产后将影响地方的利益。托拉斯上收企业难,调整企业更难。2、托拉斯内部统一经营与所属企业分级管理的矛盾。为实行集中统一经营,托拉斯着手将过去由各厂矿企业分散管理的计划、财务、供销、劳动等业务权力集中到分公司或总公司手里,实行产供销和人财物的统一,这就同曾是独立核算单位的厂矿企业产生许多摩擦,地方也有意见。3、托拉斯同经济管理体制的矛盾。按当时体制,在地方财政收入上主要依靠工业利润和税收,托拉斯上收厂矿企业后影响了地方的财政收入。这是一些地方不赞成上收企业的重要原因。像四川省自贡市,70%的财政收入靠盐场利润分成,盐业公司把盐场收走,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在物资供应上是按企业隶属关系申请和分配的,托拉斯虽掌握一批企业但物资分配渠道未打通。此外,产品定价权也分别掌握在国家或地方物价委员会手里,托拉斯无权问津,统一经营也有许多不便。新生的托拉斯缺乏经验,上收了些可收可不收的企业,集中了些不必要集中的权力,在调整改组生产中对若干地区的利益考虑不够,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矛盾。
试办托拉斯的重要经验
1965年5月10日至6月7日,国家经委党组召开托拉斯试点工作座谈会,各托拉斯和中央有关工交部门、综合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及9个省市党委和经委的同志参加,检查总结前段工作。到会同志对试办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6月1日,刘少奇和邓小平听取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刘说:是试办,有不同意见是好事。办托拉斯就是要组织起来,组织起来才能搞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才能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发展新品种。在这方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都给我们提供了些参考资料,但都没完整经验,要我们自己创造。不是只办12个,要把眼光放大一点,全面看问题。邓则提出:要搞个章程,首先把汽车托拉斯的章程搞出来。搞章程的目的是为解决内部、外部矛盾。托拉斯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办好?各个托拉斯都应总结试办经验,在今年内拟出一个办法。
此会的基本收获,就是明确了工业必须组织起来,根据经济合理性原则解决各项矛盾。《会议纪要》 针对试办中的有关矛盾提出解决办法:1、关于托拉斯由谁办的问题。应据工业、交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特点实行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的办法。某些重要行业如煤炭、石油、基本化工、重要机械、纺织等可以办全国性的托拉斯,由中央部门管理;有些行业如制糖、玻璃、塑料制品等轻工业行业,某些通用机械、铸锻件等工艺加工、通用设备修理等,可以举办地方性的托拉斯,由省或大工业市管理。2、关于全国性托拉斯行业管理与上收地方工厂的问题。经讨论认为还是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做法。对需要和可能集中统一管理的行业,可以都收归托拉斯管理;有些行业可以只收重要工厂,一般性工厂仍隶属地方,但托拉斯有责任对该行业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生产建设、下达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把重要原材料的申请和分配及产品的调拨和销售统管起来。有些行业如铸锻件、标准件、汽车和机床等通用设备修理等,在成立地方性托拉斯时也可以把当地中央直属企业中的有关车间或设备、人员统一组织起来。3、关于托拉斯改组生產、调整企业的问题。要兼顾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经济合理性与国防战略,考虑两方面需要。产品数量品种既要增加,产品质量也要提高。凡社会需要的产品要迅速恢复生产。托拉斯要组织好内部和外部的生产协作,不能随意中断原有的协作关系;需要调整的应经过双方协商,并在妥善安排后才能调整。凡是适宜外部协作的,应委托外部协作并尽可能将这种协作关系固定下来,纳入国家计划。4、托拉斯要正确划分总公司、分公司和厂矿三级的管理权限,把集中经营和分级管理结合好。不能什么都集中到总公司和分公司,尤其不能因为实行统一核算而削弱厂矿一级的经济核算。要使分公司和厂矿有必要的权力,因时因地安排生产,主动灵活地进行工作,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关于托拉斯与经济管理体制的矛盾问题,由于牵涉面较广,决定会后专门研究。
实践证明,试办托拉斯的效果是好的。当年中央期望以此为契机,逐步改变中央权力过分集中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是有远见卓识之举。周恩来和刘少奇、邓小平等为指导这一改革付出了很大努力。“文革”否定了它,实在是一大憾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已经组织起了众多全国性、地区性、跨地区的行业公司和集团。这些公司和集团,在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开发、专业化协作、产供销统一经营方面,都显现了优势;其产品在国内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这些公司和集团组织中,都具有60年代周恩来试办托拉斯的痕迹。当然,现今的公司和集团较之当年的托拉斯,在组织形式上更加完善先进,经营管理上更具有活力。但是,历史总是在延续中发展的,从今天的改革成果中,可以看出当年中央关于组建托拉斯决策的正确性和留下的可贵经验。
(责编 王燕萍)
相关热词搜索: 托拉斯 周恩来 试办 支持 历史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