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聚焦昌平:一校带一镇 科普进村镇

时间:2022-10-28 09:20:10 来源:网友投稿

“一校带一镇,科普进村镇”工程是驻昌平高校参与昌平发展的一项具体工作,由区科委牵头、6所高校与昌平区6个山区镇结对,以“政府资助、高校主办、基层协办”的方式,在基层村镇开展科普工作。活动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前不久,化工大学的3名医生来到崔村镇,在镇文化中心为村民进行了血压测量、心脏听诊等内科检查,并为在场的村民解答了健康问题,配合此次活动的开展,志愿者还在现场摆放了40余块卫生知识宣传展板,发放了数百份保健宣传单,向广大村民普及健康保健知识,介绍医疗救助措施。这是昌平区实施“一校带一镇,科普进村镇”活动以来众多活动中的一项。

活动的起由

昌平区科普工作由区科技管理部门管理,专职科普工作人员数量少,难以大范围开展科普宣传,多局限于每年组织几次大型主题活动,科普工作缺乏经常性和持久性。与此窘状相对应,昌平属于北京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区之一,科技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管理上的原因,区科技管理部门对区域内的科普资源(如大学、研究所等)很难有效整合。2004年12月17日,昌平区政府本着“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昌平”的理念,与驻昌高校举行了“一校带一镇,科普进村镇”活动签约仪式。“一校带一镇,科普进村镇”活动正式启动。

首批进入“一校带一镇,科普进村镇”活动的驻昌高校有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农学院。对口的山区镇有南口镇、流村镇、长陵镇、十三陵镇、崔村镇和兴寿镇。

在实施“一校带一镇,科普进村镇”工程的过程中,各高校与对口镇针对各自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百名大学生带动万名农民读书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诊、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活动”、“送图书下乡活动”。同时,高校除与村镇自行开展活动外,还是“科普之春”、“昌平科技周”、“知识产权进乡村”等地区多项大型科普宣传活动的主力。

整合区域科普资源

驻昌各高校专业不同,人才集中,可以弥补传统科普工作专业性不强,范围虽广,但深度较差的缺陷。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通过资源互补,发挥高校的特长,加强校地交流与合作。例如农学院也可以为南口镇、十三陵镇、长陵镇等果农开办技术培训班;政法大学也可以到其他镇普法等。

北京农学院派出专家深入兴寿镇百合村为农民讲解了核桃、枣等作物的嫁接育苗与整形修剪、管理等技术,专家耐心解答了村民们提出的大量生产性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与此同时,各高校围绕“三农”问题,也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力度,采用巡回授课、现场解答、发放资料等形式开展活动,为农业实用技术的广泛传播及农民科技致富起到很好的牵动、示范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科技支撑。

6所高校派出百名大学生深入山区镇村,以读书的形式,带动数万名农民参与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学习文化知识和农业技术,并将其长期坚持下去,使之成为“一校带一镇,科普进村镇”工程的品牌活动。

实践结合科普

“一校带一镇,科普进村镇”活动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基地,为高校学生营造了一个了解社会的环境。大学生有知识、有组织、有热情。青年志愿者对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拉近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青年志愿者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化工大学将“一校带一镇,科普进村镇”活动与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计划把崔村镇建设成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暑假期间,北京化工大学科普小分队在校团委副书记的带领下到崔村镇棉山和西辛峰两个村开展科普下乡活动,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受到了广大村民的欢迎。

山区小学外语教师少,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从2005年5月初至6月中旬共派出志愿者20多人,分别担任二至六年级的英语辅导员,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实现校地“双赢”

高校与村镇的结合加强了农民与高校学子之间的交流,为当地群众解决了农村生产经营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生活理念。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基地,多途径架起高校与地方联系的桥梁,拓宽了高校科技转化的新路。

王峪村是流村镇的低收入村,为了使外界了解该村,使其早日脱贫致富,中国政法大学团委组织校摄影协会10余名同学专门走村串户拍摄失学幼童、风土人情、贫困状况,出资3000多元印制500余册名为《期望》的王峪村村情影集,用丰富的图片资料展示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改变山区的贫困面貌。

长陵镇位于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把发展种养业及民俗旅游业作为发展的主产业。为了给长陵镇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谭钟富教授带领博士生深入长陵镇麻峪房、碓臼峪等22个村调研,实地考察各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从实际出发,帮助村民制定发展规划。

北京农学院专门派出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对兴寿镇花果山村进行了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有效的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5年,6所高校与对口村镇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39项,参加师生上千人次,受益群众万余人。

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此项工作被昌平区政府列入2005年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并在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为方便交通,区政府投资58.6万元为参加活动的6所高校配置科普宣传车,并提供科普宣传小分队成员的下乡补助。

充实村科技图书室。区科委选购了一批价值8万余元的科普书籍,充实到山区镇试点村,建立了一批村级科技图书室。与此同时各高校也积极为山区科技图书室捐赠图书,并将这项活动长期开展下去。

建设村科普宣传画廊。区科委投资12万余元,为南口镇王庄村、流村镇南流村和漆园村、十三陵镇涧头村、长陵镇黄泉寺村、兴寿镇百合村、桃林村和花果山村、崔村镇大辛峰村等10个村,每村建设了5组10米长的标准科普画廊,并定期更换宣传内容。

建设科普示范基地。昌平区积极筹建科普示范基地,其宗旨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基地辐射作用,带动农民科技致富,造福百姓。2005年3月22日,科普示范基地专家研讨会在昌平果树研究所召开。根据专家意见,对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规范。3月29日,科普示范基地首次活动在崔村镇香堂村举行。4月7日,昌平区科普示范基地接受了市科协专家组的检查验收。专家们对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基地的建设发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责任编辑 刘俊)

相关热词搜索: 科普 进村 聚焦 一校 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