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数字化立体影像电影的艺术设计探析

时间:2022-10-28 08: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以数字化立体影像电影的艺术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對立体电影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立体电影在国内发展的历程,最后着重对数字化立体影像电影的艺术设计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立体影像技术 3D立体电影 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967

文献识别码:A

艺术设计在基于数字化立体影像电影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包含了几乎所有的立体视觉要素,更为立体电影中动态视觉效果艺术化同步表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在立体电影中进行艺术设计,能够使得立体电影展现的视觉效果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生活,从而带给人们更加真实的、震撼的视听盛宴。

一、立体电影概述及国内发展历程

立体电影也称为3D立体电影,其通过将两影像重合,并运用立体放映技术让观众在进行观影时,戴上立体眼镜就可以获得立体视觉感受的一种电影表现形式,能够给予观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相对于传统的二维电影,立体电影拍摄更加复杂,在拍摄前期,需要利用立体拍摄设备与技术进行内容拍摄,在完成拍摄后,还需要数字后期制作的介入,通过利用立体剪辑、立体特效合成、立体同步校色等技术手段,来合成三维影像,完成最终的数字化立体电影制作。另一方面,立体电影在拍摄期间可以使用普通的二维电影拍摄手段,在完成二维电影拍摄后,到后期再采用2D转3D数字化后期电影制作技术,并最终使得电影完成由平面到立体的转换,使得电影在观感上实现同样的立体效果。

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立体电影发展相对较晚。1962年,由天马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国内首部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上映,该电影是我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电影,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立体电影”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又陆续推出了一些立体电影,比较知名的有《快乐的动物园》《侠女十三妹>等。从这一时期我国立体电影发展的状况来看,主要是受国际20世纪70年代立体电影发展浪潮的影响,相关立体电影技术也主要是向苏联进行学习、借鉴。在立体电影研发方面,虽然也研发过一些专门用来播放立体电影的设备,但由于此时的电影拍摄仍以胶片为主,距离数字化影像实现还有着非常遥远的距离。因此,立体电影在质量方面参差不齐,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并且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立体电影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处于停滞、低潮状态。

伴随着电影拍摄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影像技术的发展,立体电影也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2009年被称为“立体电影的元年”,是立体电影呈爆发式增长的一个临界点。在这一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越来越多的立体电影不断上映,国外电影比较知名的有《飞屋环游记》《冰河世纪3》《玩具总动员3》;我国电影制作人在这一年也开始了立体电影的尝试,例如《乐火男孩》《苏乞儿》,其中《苏乞儿》采用的是2D转3D技术,虽然立体效果相对于国外依然存在一些距离,但毕竟是我国国产电影首次进行2D转3D的尝试。特别是2010年1月,由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在国内上映,3D立体电影彻底被我国人民熟知,在惊叹3D逼真的特效的同时,对于推动我国3D立体电影制作也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总的来说,如今我国立体电影技术与国外立体电影技术依然有着一定差距,投入不足,技术人才落后,电影市场盲目跟风,若无过硬的技术支持,很容易在电影市场中形成不良口碑与恶性循环。

二、数字化立体影像电影的艺术设计探析

(一)基于立体影像元素的艺术设计

1.艺术设计立体电影的关联

在数字化立体影像技术的支持下,它为电影工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拍摄手段与电影制作技术,使得电影制作朝着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利用数字化立体影像技术,几乎可以将决定立体电影画面效果的每项元素变为可精确设置的技术参数,立体电影的光影变化、色彩饱和度等决定电影艺术展现的因素,都可以由人为操纵,它使得立体电影的艺术设计过程变得更加流畅。演员在拍摄过程中看到的实际场景即是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场景,其中去闪烁化与去抖动化为立体电影实现更加高品质的呈现、保留其拍摄影像“原滋原味”的艺术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甚至针对在拍摄现场需要演员依靠想象来完成的场景模拟,在数字化CG技术等多种电脑特效技术的帮助下,也可以以立体、真实的形态完完全全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数字化立体影像技术为立体电影的艺术设计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得艺术设计成为立体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元素,它将各种场景与人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在数字化立体影像技术帮助下,促进了立体电影整体艺术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2.立体影像色彩、光线等元素的艺术设计

相当于平面影像,在立体电影制作时除了追求与其同样的艺术效果外,在视觉呈现上则有着更高的要求。立体电影最吸引人之处莫过于“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艺术表达上也需要这种感觉,不能使得画面出现“失真”“错位”等问题,不仅影响观众观感,还会使整体电影艺术设计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色彩、光线方面,电影作为光影艺术,自然在色彩与光线上最为展现电影的魅力,由于观众观影时需要佩戴3D眼镜,受3D眼睛滤光性影响,会使画面与色彩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因此在进行艺术设计时,需要进行光线、色彩的补偿。与此同时,要注重呈现色彩、光线的真实质感,在艺术设计中通过合理运用光线与色彩,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够营造出一个更加真实的场景,使得电影具备的艺术性得以充分地展现。

(二)基于立体影像的审美艺术设计

1.赋予立体影像美的灵魂

艺术设计对于立体电影来说,即是“锦上添花”,它源自于电影又高于电影,电影从某种程度上说即是艺术设计的载体,如果说数字化立体影像技术赋予电影最真实的“躯壳”,而通过进行艺术设计则赋予这具躯壳的灵魂,有着画龙点睛之功效。艺术设计应具备全面性,不仅在光影、色彩等固定元素上进行设计,从而给人以更真实、自然的感觉,同时要围绕人物形象刻画、动作展现、人物与场景互动、人物与道具互动、人物与人物互动等多种动态因素进行设计,达到人物、场景、道具、故事情节的高度统一,使得艺术设计与立体影像焕然一体,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艺术表达。

2.赋予立体影像动态效果細节美

在立体电影制作过程中,较为出色的艺术设计即是将现实人物、场景等与虚拟人物场景相融合,使得现实与虚拟的互动更加协调,两者衔接更加自然,赋予立体动态电影更加真实的动态效果。相对于平面影像,立体影像需要借助艺术设计的力量放大这种视觉效果,使得观众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动态效果.更能够从中感受到深远的意境与韵味。以简单的立体字幕为例,在艺术设计上多以浮雕化、前景化立体显示为主,可以实现动态效果,同时也使得字幕更加自然、不生硬。在色系上多选择与背景反差较为强烈的色系,并经过旋转、放射等效果使其3D动态效果更加显著,更加贴合观众的实际需求。

(三)基于立体影像的3D艺术设计

1.立体影像的景物设计

3D电影在视觉呈现上本就根据人肉眼的成像原理进行设计,为了带给人们更好的视觉体验,3D电影还应利用艺术设计,带给人更加真实甚至超脱真实的视觉体验,从而使得电影这个“造梦工厂”更加名副其实。在立体影像制作中,基于前景、背景、近景、远景的不同,在艺术设计上也各有差异。其中对于近景来说,通过对近景的遮挡物进行艺术设计与处理,可以实现人物与景物的对比关系;在人物对话镜头切换中,应以前景较为清晰的艺术品作为参照物,来展现出应有的空间感与距离感;当远景与近景处于同一视野下时,可以对近景中的物品进行透明化、清晰化、艺术化处理,能够带给人一种更加真实的艺术效果。

2.立体影像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畅想

电影艺术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2K到4K,从7.1声道到64声道杜比全景声,从IMAX巨幕到IMAX3D,历经不过百年光阴,相信随着未来电影数字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制作设备不断改良,立体电影将呈现更加生动逼真的效果。不仅在视觉、听觉上给人以更加逼真的视听享受,更在触觉、味觉等方面加以完善,立体观影最终也会发展为裸眼立体视觉。这些技术的进步将会赋予电影艺术设计更大的操作空间,以达成立体影像更加逼真的立体还原与立体呈现。

三、总结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的平面影像电影制作,在数字化立体电影影像制作过程中,艺术设计依然处于重要的地位,在数字化立体影像技术的帮助下,它丰富了艺术设计手段的同时,对于艺术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实际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立体电影制作技术的特点,为立体电影赋予更大多的艺术魅力,推动立体电影实现平稳、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泽昱.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新进展[J].科技风,2017(9):15

[2]靳东.低成本立体电影三维影像合成技术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5.http://cdmd cnki.com cn/Article/CDMD-10005-1016700658.htm

[3]傅建明.数字化立体影像电影的艺术设计略论[J].电影评介.2015(22):6-8.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数字化 艺术设计 影像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