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据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形势、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提出了与专业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0-0041-03
1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使社会发展步入信息时代。掌握计算机技术、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是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目前它与英语、数学一起被看成是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教育,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又是人才素质教育,更是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少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重复。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如何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相衔接,如何在我国进入WTO后与国际接轨,都是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不仅涉及到计算机学科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还会影响到其他专业学科的发展,影响到社会信息化进程。因此必须从全局出发,重新构建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而保证计算机基础教育能更好地服务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
2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编程手段。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使学生能将计算机较好地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并独立开展工作。总之,就是要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应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才培养目标而动态地进行调整。对那些明显过时的、不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应当压缩或取消,对一些反映新知识、新技术的内容或课程则应当补充或设置。目前有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尚未达到,其课程体系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具有现代化教学内容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我校作为独立学院,在计算机教育上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必修课,它是由教务处牵头,各专业院系与信息工程系共同协商确定,学生必须选修并通过(具有强制性)。二是选修课,它是由信息工程系根据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普遍要求提出,学生可以根据专业教师指导或自己兴趣在多个学期内自由选择几门课程。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精讲多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编程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
从整体上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生一年级必修两门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二、三年级根据专业特点和自己兴趣选修几门计算机课程。第二部分是结合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这些课程在学生高年级时由专业教师主讲比较合适,例如会计专业开设“会计电算化”、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电脑美术与动画设计”等,这样就可以真正做到学生本科四年计算机“不断线”。
3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更新,教学大纲和教材也应当体现出明显的时间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选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最好是近两年出版的。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跟上其发展主流。
3.1计算机基础应用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计算机基础必修课。这就意味着2004年9月高校入学新生在高中阶段都已学过计算机技术基本课程,因此将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第一门课程,其教学内容可做一定调整。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程度可能相差很大。作为一种过渡形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部分应仍保留打字训练、Windows、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另外还有Internet应用,常用工具软件,Linux的使用等。
3.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FP)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可以在培养学生严密地逻辑思维训练中,较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这对于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这门课程,我校绝大多数专业选择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语言。
下面以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为例,简要介绍其基本教学要求:
1) 熟悉Visual FoxPro集成开发环境。
2) 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语法、编程方法和常用算法。
3) 熟悉可视化界面设计、图形设计和数据库编程基础。
4) 能够编写和调试简单的Visual FoxPro程序。
除了要求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外,本课程还应包括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思想,如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及软件工程方法等。在实践环节上,要使用目前先进的软件开发环境与平台,让学生能熟练地使用这些编程工具。
3.3选修课程简介
根据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和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列出了一批选修课程清单。这些课程内容丰富、安排更新灵活、学生选择自由,因此能很好地解决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多、发展快与学时少之间的矛盾。下面列举各门选修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1)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知识,熟悉从各种媒体创作到多媒体应用软件制作所需用到的多媒体工具软件。
2) 网络程序设计:掌握开发网络程序的应用技术,从静态网页到动态网页,从HTML、CSS、XML到VB.NET和ASP.NET等。
3) 数据库应用技术:掌握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或Access。
4) 网络信息检索: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熟悉利用网络信息检索获取信息的方法。
5) 微机原理及应用:以Pentium微处理器为背景,介绍微处理器结构及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管理技术、I/O和中断处理技术以及接口技术等。
6) 软件工程基础: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按照软件开发流程的顺序依次介绍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维护以及软件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等。实际上,许多优秀的机械CAD软件、建筑CAD软件都是由机械专业人员、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开发出来的。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
7) MATLAB语言:掌握MATLAB的基础知识,介绍MATLAB在数学、信号处理、通信系统、控制系统和优化技术仿真等方面的应用和外部接口程序设计。
4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1) 课前精心备课,精心制作课件。课件制作没有一定之规,要灵活,但课件的灵魂在于内容。课件内容要丰富,同时要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编制多样的课件。如:主要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教师要多下工夫,不能花哨,不能照搬书本,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层次、基础等情况和大纲要求,精心确定教学内容,课件上的内容概括性要强,可操作性要强。便于学生作必要的记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用于学生自学的课件,则要注意趣味性,内容要详细,且注意前后知识的贯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顺序,学生在学习时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知识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在设计课件时,应倡导“以学为中心”设计模式,尽量采用超文本方式,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在基本内容(大纲要求)之外,可以准备一些提高性质的内容,也可以准备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或是介绍本专业或课程最新发展动态的知识,在上课时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采用。
(2) 授课时,对授课内容精心组织。课堂内容不宜太多,切忌满堂灌。授课内容太饱满,学生不容易消化、掌握,并且教师也没有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无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取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授课时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灵活处理。如在讲“操作系统原理”这门课程时,可以多联系实际,很多教材都是以UNIX为例进行的,可是大部分学生对UNIX很陌生,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DOS、Windows ME/2000/XP、Linux等进行讲解,切不可教材至上。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计算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知识的传授上,要注意采用灵活的方式,不要什么都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引导学生去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有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布置习题,让学生立刻用上这些知识。
(4) 在授课中,可适当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在每次授课中,要安排出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教师刚才所讲的知识,这样能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印象。特别是计算机的有些课程,如计算机基础、语言类课程、Visual FoxPro等课程,实践性要求强,适当的练习尤其重要。
(5) 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将相应课件挂在校园网上,使学生可通过网络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挂在网上的课件需与教学用课件有所不同,要详尽,知识面要广,要有趣味。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授课时,布置一些提高性的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6) 教师要善于做总结。每次上课前教师都要留几分钟,把前一次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在本次课结束前要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难点重点等,还要将观察到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讲一下。
5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应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全球教育大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结果。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 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新局面[EB]. /wengzhang/wengzhang_39.htm.
[2] 张均良. 中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后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 高等理科教育,2002,(6):53-55.
[3] 计算机基础[M]. 人民邮电出版社.
收稿时间:2007-2-5
作者简介:李敏,女,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初探 基础教育 独立学院 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