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共同建设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

时间:2022-10-27 15:45:05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全省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一、关于十八大的主题

主题是报告的灵魂,是大会精神的根本标志。十八大报告开宗明义,精辟阐明了大会主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个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继续前进。十八大主题如此突出地强调这4个核心问题,是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分析和判断,是对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精辟总结和提升,是对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愿和期待的集中回应,也是对国际社会所关注的中国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乃至更长时间根本走向的明确宣示。这个主题既是十八大的主题,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事关党的方向、党的生命、党的形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

二、关于十年基本总结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十年。报告用“三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对过去十年我国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作出了高度概括。十年成就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报告特别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提出了总结这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实践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说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说与时俱进,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二,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好地用于指导科学发展实践,重点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即增进政治和思想认同,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上下功夫;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上下功夫;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着力强化能力素质,在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上下功夫。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四,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四个准确把握、四个更加自觉”: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更加自觉地坚持统筹兼顾,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关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十八大报告精辟准确地用“四个成功”高度概括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这样概括,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纵深感、更有厚重感、更有说服力,更能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和相互联系。党的十八大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现实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这一科学概括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这“三个总”的新概括,对于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强调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刻揭示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强调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强调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是深深扎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的。

(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十八大又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这八项基本要求,从依靠力量、根本任务、必由之路、内在要求、根本原则、本质属性、外部条件、领导核心等方面,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五个基本”是管全局、管长远、管方向的。

四、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一)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基本考虑和主要内容。十八大报告主要从五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目标。这些目标要求,与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保持了连续性,增强了针对性,体现了全面性,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二)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改革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已进入转方式的关键期、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攻坚期,发展必须加快转变,转变必须深化改革,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第一,改革要攻坚克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才能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第二,改革要重点突破。深化改革千头万绪,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对一时看不准、吃不透的改革,鼓励先行先试。第三,改革要协调推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第四,改革要形成制度。用制度巩固推广改革成果,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五、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第一,加快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十八大报告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对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继承和深化,具体体现在“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上。“一个立足点”,就是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四个着力”,就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五个更多”,就是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第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写入十八大报告,充分表明了我们党依靠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以贯之、长期坚持。

第三,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四化”同步的思想,这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决策。要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第四,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要找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更好地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这“两只手”的作用,保障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二,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做到“三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助于拓宽有序政治参与渠道,有助于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有助于推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更加广泛地凝聚智慧和力量。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十八大报告用“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两个文明一起抓”、“三个面向”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鲜明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一个倡导是从国家层面讲的,第二个倡导是从社会层面讲的,第三个倡导是从公民层面讲的。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好,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第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释放文化创造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四)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第一,要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并用较大的篇幅阐述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住房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教育方面,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业方面,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收入方面,要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公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社保方面,要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方面,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住房方面,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

第二,要更加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体制改革要做到“一个围绕”、“四个加快”,即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凝聚共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切实走出一条造福子孙万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是明晰路径,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创新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健全基本的管理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市场化机制,健全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六、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

(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题。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治国必先治好党。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贯穿“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二是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三是建设“三型政党”,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四是增强“四个能力”,即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五是推进“五大建设”,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重点需要把握四点。一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二是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三是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四是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坚定不移朝着“两个率先”目标奋力前行,共同谱写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摘自中央宣讲团成员、省长李学勇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报告)

责任编辑:夏玉兰

相关热词搜索: 江苏 学习贯彻 美好 明天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