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他们是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源泉,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最直接实施者、组织者。面对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和信息时代的变革,大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但是也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对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学生日常管理 高校辅导员 建设
由于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行为养成更需要辅导员的引导,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更多地深入学生生活,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通过辅导员来教育和引导学生。辅导员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教育者的角色,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成长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的理论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三化”建设方向的要求,对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显得非常有意义。一方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找到了理论根基,另一方面是进一步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
1.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主体是由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来担任,虽然他们在工作上有激情,但是工作经验不足。很多年轻大学生到学校工作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了一个转岗的跳板,所以在内心里对该工作就缺乏认同感,更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因此,实行辅导员职业化可以使辅导员加大对该工作的认同感,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角度来讲,实行辅导员职业化更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关键所在。
2.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要求辅导员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但是这些专业化能力在大学时期是不能完全掌握的,在工作中也很难自己摸索到。就当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来看,首先,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先天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其次,由于缺乏系统的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导致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不能及时适应学生工作的要求。因此,通过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立团队学习的机制,才能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和持续的动力。
3.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
国外高校的辅导员根据学生心理、学生学习、学生职业发展和学生生活等内容进行了细致的专业化分工。精细的专业分工,为成为专家化和学者型辅导员队伍提供了保障。我国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也要结合高职特色,深入研究,走向专家化。要鼓励和引导他们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只有通过多年的钻研和努力,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成为专家。
二、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问题
1.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殊性
时代背景和创办学校背景的特殊性导致高职院校存在着一些差异。高职院校在办学方面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教育、管理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学以致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又有上升趋势,创办了许多高职院校。但是面对新的形势,高职院校相对而言发展比较缓慢,在学校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需要重视这类问题并加以改正。
2.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高校,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与本科生有一定的层次区别,没有很高的社会认知度,导致他们有心理误差,自信心不足;第二,自我目标定位比较清晰,在高职院校中所学知识可能更加实用,无论是在学校的发展,还是在将来的职场上,都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第三,心理素质不强,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更加敏感,会受到一些事情的干扰。当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方式进行调节,这时辅导员要加强对他们的教导,以防校园出现突发事件。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队伍流失严重
就目前全国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岗位来看,该岗位相对教师、行政人员是最不具吸引力的。专职辅导员不安心本职工作,寻求跳槽机会的现状,凸显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流失严重的现实。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都建立了专职的辅导员队伍,但是大多数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都比较短。而有的高职院校把辅导员岗位设置成流动岗位,工作三年后根据个人表现调整到教学或是行政岗位,这更突显出辅导员岗位的弱势性。因此,许多专职辅导员不是单纯地为了在岗位上有所成绩和学术上有所突破,而是为了能调整到其他岗位而努力工作,最终导致“辅导员优者转”的状况,该队伍的综合实力永远比较弱、比较新,成为培养其他岗位的基地,而缺少了该岗位上的骨干和精英。
2.自身职业认同感差
90后学生凸显出了鲜明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利己行为和心理脆弱的现象。家长对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和安全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校领导和管理者对学生的安全也提出了极高要求。而90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均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上的心理压力太大,每天都是提心吊胆,担心学生出事。辅导员每天都在应对学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所以使工作没有成就感。很显然可以看出辅导员工作牵扯了他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低成就感使工作失去动力,职业发展上感到前途渺茫,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最终也就导致了辅导员对这一职业缺乏认同感。
3.辅导员的入口专业性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引进的原则是只看学历和综合素质,不看专业。所以,纵观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覆盖文、理、工、经、管、法、教育、艺术等各学科门类。而真正思想政治专业或心理教育专业出身的很少,这就导致了社会学科和教育管理学科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欠缺,导致他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他们直接面对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更大的挑战,而高职院校的很多辅导员也都面临着“知识危机”。
四、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1.构建共同愿景,建设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汇聚而成的,借着汇集个人愿景,共同愿景获得能量和培养意愿。也只有建立在个人愿景基础上汇聚而成的共同愿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愿景,也才能激发辅导员为共同愿景而努力工作。共同愿景不是个人愿景的简单叠加,而是学校的辅导员管理者或是学校高层决策者,借鉴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的意见后,通过整合辅导员的个人愿景而提炼出来的。提出的共同愿景既是高屋建瓴,又具有很高针对性、可行性和客观性。
国家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和百所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正在引导我国高职教育走向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路线。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到今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建立,更是明确了高职院校未来的办学方向。这些发展的目的都是放在了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标准上,其中人才培养质量的素质培养与辅导员工作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他们容纳了辅导员的共同愿景。
2.自我超越,建设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工作在学校得不到重视,源自该队伍在学校影响力不足,贡献率模糊,队伍的管理者也觉得努力方向模糊。各种事件的发生,更是引导管理者把指挥棒指向了基础的日常稳定管理,也就导致队伍成员本身工作努力方向的模糊性和不坚定性。通过搭建辅导员展示平台,引导辅导员工作的努力方向,转变固有的认识,提高辅导员在学校的影响力,树立辅导员队伍自我超越的自信心。比如通过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各种评估,提升辅导员队伍对学校发展的贡献率。
改善心智模式需要内在的自我努力和外在的帮助,改善心智模式的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座谈会,通过座谈会的方式让大家重新认识问题,进行改善心智模式修炼。这种座谈会的重点是挖掘大家隐藏在深处的各种假设,座谈会的关键是引导大家看清各种假设背后难以察觉的心智模式,分析出哪些模式是阻碍辅导员队伍发展的。这种座谈会的目的是让辅导员对这些发展所产生的粗浅而概括性的想法,要通过座谈会提出来与人沟通,通过深思和研讨,发现其中的错误和不合时宜的想法,从而改善辅导员的心智模式。
五、小结
通过本文的写作,笔者对于辅导员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新形势下,辅导员所面临的工作任务和重大责任,辅导员肩膀上的担子比以往更重了。另外,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只有帮助辅导员建立工作信念,才能逐步改变现状,促进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稳步向前发展。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日常管理中,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辅导员队伍流失严重、自身职业认同感差、辅导员的入口专业性不强以及师生关系弱化影响辅导员工作深度等问题,并从建设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入手,提出建议措施。
参考文献:
[1]黄金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连云港师专学报,2002(3).
[2]涂明亮.做好辅导员工作浅谈.南昌高专学报.2005(1).
[3]吴秀霞.辅导员的“三味生活”.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3).
(作者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条件下 辅导员 队伍建设 高职 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