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形式的教学模式不同,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在《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课程中的应用方式及意义,为类似医学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思维导图 医学数据管理与分析
【基金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6B-FF058, 2016B-JX007);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A067);2015年教育研究课题(JYQ2015132);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221-02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与自我开拓,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确认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遇到的问题,据此控制教学进度,更为重要的缩短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融合了知识讲授与吸收理解的过程,从而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目的[2]。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脑图、概念地图等,是英国著名学者Tony Buzan于20世纪70代所创。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利用图像、颜色、线条以及符号等在各主题关键词之间建立起记忆链接,在表现形式上其呈树状发散结构。思维导图能够充分利用人的左右脑的机能,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可视化的方法。因其符合人类大脑放射性思考的自然思考方式,以人类大脑最为熟悉且效率最高的图像表征方式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可视化,故在教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已较为普遍并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
《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这门课程涵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和计算机软件等相关课程知识,将医学研究的设计、数据收集、录入、整理、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等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理论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系统、全面地进行介绍,故其所涉及的知识面繁杂,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将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是一本书、一门课程的知识“梳理”完整并将其“压缩”成仅有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构成的一张图,冗余信息的删除极大地加速了信息的积累,减轻了大脑记忆的负担。另外,因思维导图注重呈现与核心主题有关联的内容,对各知识点进行了有机地分层关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采用思维导图,能使学生迅速关注并把握学习中的重难点,围绕着核心知识点发散思维,实现各级零散知识的系统化,从而达到知识运用的融会贯通[3]。
一、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在教师与学生相互熟悉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互动式教学和思维导图的运用经验,结合《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教学实践经历,可以从课程课堂教学前、中和后三个方面展开: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互动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前内容准备
首先,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必要前提是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画出一张预习指导的思维导图,然后学生以此为参考,有目标、有计划地做好课前预习,同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该章节的思维导图,圈出自身感兴趣的知识点并将其反馈给授课教师,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4]。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互动
一个完整的互动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5个环节,即学生分组、自选题目、互动准备、课堂互动、点评总结。
1.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这是组织互动式教学最为简单也较为高效的一种形式。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互动式学习中,每个小组的成员6-8人比较合适。
2.自選题目:分组完成后,小组之间可以根据之前按照自己兴趣设计的教案选定题目就相关问题互相交流讨论。
3.互动准备: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按照自己对章节知识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理解,绘制出思维导图。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最终绘制出令自己满意的学习图。
4.课堂互动:通过要求学生在听完教师的基本讲解后,当堂进行归纳总结、绘制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阐述自己的认识,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以进一步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双方应尊重彼此的思想碰撞,相互配合。
5.点评总结:课堂结束后教师应对所有小组的讨论结论准备及课堂互动过程进行点评总结。因此,教师的点评应当包括概括研究内容、理清研究思路、阐明正确观点以及需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处等,同时对学生的认真配合、互动热情和探讨精神应予以鼓励或赞许。
(三)课堂教学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并准备下次课互动的内容
在学校里,无论什么课程,学生都会接受一次或多次的考核,即考试,学生若想顺利达标甚至取得高分,就需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也就是一个归纳总结整理的过程[5]。采用思维导图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利用简单的线条将各知识点合理串、并联,使知识点层次分明、重难点清晰。所学知识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就会因完整流畅的思维而实现自我内化。因此,若学生能利用思维导图熟练掌握已学章节知识,形成创新学习思维,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也会进一步提升。
二、讨论
通过实践,以思维导图基础的互动式教学在《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课程中的应用为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众多积极效应,主要体现为:
1.从教师角度:首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实现高效的互动式课堂其基本前提和保障就是进行有效的备课,而思维导图可以利用简单的线条将各知识点有机地串、并联起来,直观化的结构可以使繁琐的知识主次层次分明,因此,若教师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可促进自身对教材的完整把握和理解,有效地避免授课内容的随意性以及重难点问题的遗漏;其次,《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这门课程集合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和统计软件等多个学科为一体,是个理论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学科,若仅采用传统的授-受教学方式,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一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反,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提倡个性化教育,重视每一位同学的独特见解,能够帮助教师维持较活跃的课堂气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思维导图开放式的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拓展和新旧知识的衔接,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允许学生对教师所教知识提出质疑,在某种意义上也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鞭策教师不断学习以完善自我,做真正的榜样。
2.从学生角度:第一,“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捷克著名教育学家Comenius如是说。故对于学生来说,有效的课前预习就是其取得良好课堂学习的重要基础。思维导图作为具有引导意义的一个学习工具,以图谱的形式展现章节的知识框架,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若采用思维导图作为向导,并通过自我学习画出即将学习章节的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增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的能力,对所学知识难易程度有初步了解进而降低认知负担;第二,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互动式课堂改变了学生原来机械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让他们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在复习阶段,由于《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涉及学科较多,知识点多而杂,学生们想要顺利通过考核甚至取得高分并非易事,而这时候如果应用思维导图法帮助梳理知识点、建构知识框架,并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进行盲点扫除的话,就能使复习效率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學模式能够成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缺点,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为主体的,强调师生平等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机械的理论和照葫芦画瓢式的操作;另外,在《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教学过程中,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能够满足我们一方面想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能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定华.美国布朗大学的教学特色[J].中国大学教学,2003,(2):26-28.
[2]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3]张豪锋,王娟,王龙.运用思维导图 提高学习绩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12):13-15.
[4]郅庭瑾.从发现教学到研究性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 43-46.
[5]李兆强,蒋善利.基于思维导图在医药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5(11):194-196.
作者简介:
戴俊程(1983-),男,汉族,江苏常州人,博士,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基因组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
王辉(1983-),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博士,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营养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
方蕊(1994-),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基因组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
赵丽萍(1978-),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
朱猛(1989-),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博士,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基因组流行病学。
相关热词搜索: 互动 数据管理 应用于 图为 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