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作者:李长珍,女,52岁,中专,副主任护师,湖北宜昌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三峡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宜昌 443003
【摘要】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方法 对4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并给予健康指导。 结果 46例患者全部起搏成功,其中出现了3例囊袋血肿,经妥善处理,患者痊愈出院,没有出现死亡或伤口感染及电极移位现象,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重视术前术后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护理;健康指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20-01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将脉冲发生器植于体内,进行永久心脏起搏的技术,采用经锁骨下静脉心内膜电极法,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到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现今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活动能力,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们对46例心脏病患者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经过积极、合理的术前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科室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共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56.1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标准。诊断窦性心动过缓9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7例,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14例,慢—快综合征6例。
1.2 方法 常规消毒,局部麻醉下锁骨下行静脉穿刺,插入起搏电极至相应部位,植入固定无移位后,检验电极头固定是否牢固。测试起搏电压、脉宽、阈值、阻抗等相关参数,其结果在正常范围之后,再连接脉冲发生器,将其植入囊袋,碘伏冲洗,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2 结 果
46例患者全部起搏成功,其中出现了3例囊袋血肿,经妥善处理,患者痊愈出院,没有出现死亡或伤口感染及电极移位现象,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宣教 焦虑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主要的心理反应,起搏器治疗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1],因此,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知识,安装起搏器的目的、重要性、手术过程、安全性及成功率,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手术信心。应用抗凝剂者停药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以免引起出血。适当服用镇静药,保证良好的睡眠。饮食易清淡,少量多餐,指导患者掌握术中配合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3.1.2 皮肤准备 术前备皮范围为上胸部,包括双侧颈部及腋下。备皮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皮肤,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备皮完毕将皮肤清洁干净,有助于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3.2 术后护理
3.2.1 心电监护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监护时间依病情一般3-5d,监测心率及心律[2]。观察起搏心电图波形有无改变,有无脉冲信号,及时发现有无电极移位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应即刻报告医师,及时处理,以保证患者安全。
3.2.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严密监测T、P、R、BP,观察患者神志及意识状态。术后监测体温每6h一次,体温正常者第四天改为每天一次,不正常者直到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一次。本组有3例患者术后低热,体温在37.6-38.4,给予抗感染治疗及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
3.2.3 伤口护理 术后沙袋压迫伤口4-6h,使用沙袋时保证压迫部位在伤口下方囊袋上而不是皮肤伤口缝合处,以便于囊袋内有积血时及时从伤口处渗出。注意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注意切口有无出血、渗血、血肿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换药1次/d,保持敷料干燥清洁。若有血肿发生时,注意严格勾画血肿轮廓,定时检查有无扩散及消退情况。
3.2.4 体位的护理 卧床休息是预防电极脱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前护士即应训练患者习惯保持平卧位。术后24h内保持平卧位,限制活动,24h后可下床在室内轻度活动,因为术后久卧病床,制动过久,心理负担加重,易造成患者关节粘连和静脉血栓。
3.2.5 活动指导 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应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做上肢及肩关节前后运动,但术后活动时应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避免搓擦,避免术侧手臂用力上举、大运动量活动,避免突然弯腰、甩手、振臂等动作[3],以防电极脱位。对自控力差者注意约束。预防感冒受凉引起咳嗽,避免对起搏器植入位置的胸背部拍打。
3.2.6 饮食护理 术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低脂易消化食物,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保持大便通畅。
3.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3.1 电极脱位 电极脱位多与操作者技术不熟练及经验不足有关,不正确的搬动、早期活动、卧位不当均可发生导管移位[4]。因此,术后应绝对卧床24h,切勿剧烈改变体位。指导患者勿用力咳嗽,如咳嗽应用手按压切口,必要时应用止咳药,以防止因震动引起电极脱落[5]。
3.3.2 感染 起搏器安置术后的血肿和感染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患者体温升高及伤口红肿、疼痛。为防止术后感染,术前要严格备皮,术前1d即可应用抗生素,选择对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术后加强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
3.3.3 心律失常 如为起搏器电极脱位后出现的心律失常,须立即再次手术调整,固定电极位置,如为起搏感知功能间歇异常,可通过起搏程控仪调整起搏器相应的参数,并予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3.4 健康指导
3.4.1 心理指导 护士应告知患者现有起搏器都具有抗干扰性能,因此对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民用和办公用电器不必担心,可以照常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3.4.2 自我监测 教会患者自我检查脉搏,触摸脉搏是最直接、最简单的系统监护方法之一,每天至少早晚各1次,每次至少3min,求其每分钟的平均值,如果脉搏比原起搏心率少6次以上,或感到胸闷、心悸、头晕、头胀、水肿、乏力及其他不适,则应立即到医院就诊[6]。
3.4.3 安全指导 随身携带起搏器卡,告知患者起搏器使用频率及使用年限,指导其妥善保管起搏器卡,起搏器卡上应注明患者姓名、植入时间、起搏器型号、有关参数及医院等。避免外界因素对起搏器功能的干扰,避免接近强磁场及高压电场所。不可使用超声碎石,红外线理疗,外科手术时避免使用高频电刀、电凝器,不可行磁共振检查。建议平时将移动电话放置在远离起搏器至少15cm的口袋里,拨打或接听电话时选择在起搏器对侧[7]。
3.4.4 复诊指导 植入起搏器只是治疗的开始,术后随访更加重要。指导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到医院复诊1次,1年后每年复诊1次,电池寿命的最后1年应经常复诊,每月1次[8]。出院后出现气促、头晕、疲乏、晕厥、胸痛等,及时到医院就诊。
4 小 结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心率失常的有效安全的诊疗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愈加重要和广泛。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适时宣教,手术前后严密观察,采用适当的护理对策,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滕艳霞.埋藏式心脏起博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56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38.
[2] 史雅文,崔建花,霍玉杰.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7):1290-1291.
[3] 王秀璞,刘春玲,魏蔚.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应用及临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70-3671.
[4] 沈艳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若干护理问题的综述[J].医学信息,2010,5(10):2955-2956.
[5] 王李萍,赵丽波,刘玉秋.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106-107.
[6] 曹海燕,范君,白玉等.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监测及护理[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6(4):243-244.
[7]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2.
[8] 朱春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92.附.
相关热词搜索: 起搏器 永久性 临床 护理 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