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时间:2022-10-24 17:10: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v^5M߮}M4}}׮׮NvӓӟiGzӝ׭ӽiv^4ry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8岁,平均(57.6±2.4)岁;梗死部位:前壁15例,下壁8例,心内膜下5例,合并两壁以上以及梗死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6岁,平均(56.4±2.2)岁;梗死部位:前壁16例,下壁7例,心内膜下4例,合并两壁以上以及梗死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了解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时间、既往病史、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抗凝及尿激酶治疗,血糖者严密监测血糖情况,并有效控制血糖,高血糖给予胰岛素治疗,以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详细告知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风险评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及生存质量评分,其中生存质量评分从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及疾病发展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

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感染、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为2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977,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从两组症状来看,观察组发病时多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感染、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67%、33.33%、30.00%、23.33%,对照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感染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23.33%、16.67%、16.67%、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失调有关。心肌的自主神经传出纤维数量减少,可减弱甚至中断感觉冲动的传入。与此同时,糖尿病易合并冠心病,严重的可能发生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胸痛被并发症的严重症状所掩盖,造成无痛的假象。糖尿病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胃肠道功能等糖代谢疾病引起的并发症所掩盖,另外,发病后,因动脉血功不足,组织内缺血缺氧,导致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把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归为糖尿病的正常反应,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有研究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经常规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段有所改变[3-4]。有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其弥漫性改变,可增加心肌硬度,降低心输出量,进而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症状,病死率较高。另外,随着血糖的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提高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β受体兴奋性,心肌收缩减弱,易引起心律失常,加上高血糖产生渗透性利尿,加重心肌损害恶化,进而增加心肌梗死死亡率。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除常规血糖监测外,也需警惕是否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通过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可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对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症状的预警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生活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相关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其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做到以下几点,(1)风险评估: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评估患者是否有危险因素,以便尽早干预。(2)加强健康教育: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治疗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案,为降低其发病率,主要以预防控制为主,因而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健康教育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向患者详细讲解血糖监测、饮食控制、用药指导、功能锻炼等的作用及重要性,使患者对该病有一定认识,最终控制好血糖。(3)心理护理: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除躯体上的明显症状外,大多有一定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伴随疾病的生理折磨及较高的医疗费用,患者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然而,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安慰,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4)饮食指导,饮食控制是血糖控制的关键之一,若饮食不合理,易导致血糖出现变化,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进食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以低盐、低脂、无糖及易消化食物为主[5-6]。(5)用药护理,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治疗的常用药物有多巴胺、胰岛素、尿激酶等,且多采用溶栓治疗糖尿病,但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血糖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出血性休克等症状发生,一旦发生上述症状,需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控制血糖[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6.78±5.42)d,优于对照组的(21.45±2.43)d,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为(36.52±4.27)分,优于对照组的(26.59±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的来说,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因糖尿病的病程较长,患者的植物神经受到损伤,神经纤维数量减少,痛阀升高,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发生猝死。因此,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处理,对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发生及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爽,谢丹,张晓启,等.糖尿病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8):50-51.

[2]欧海平.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62-64.

[3]曾加琳.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观察及护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6):258-259.

[4]吴菊娴,刘元,吴炜玮,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4,5(14):3128-3129.

[5]杨茹,邵素云,胡司淦,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105-107.

[9]郭晓岚,卢少平,吴学勤,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18):29-31.

[7]杨让琴,高一兵.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甘肃医药,2013,32(2):146-147.

[8]徐智宏.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211-213.

(收稿日期:2015-09-16)

相关热词搜索: 心肌梗死 合并 糖尿病 临床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