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卓越计划”视角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时间:2022-10-24 14: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卓越计划”的核心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应用人才。江西农业大学按照“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采取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方法,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等举措,合理构建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农业水利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059-03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提出实施“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综合性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已由过去单纯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扩展到城乡供水、园林植物灌溉、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诸多领域。2013年江西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入选江西省“卓越计划”项目。我们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等举措,构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需要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

1.培养目标。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农业院校,在这种农业与生物学背景下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跳出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院校以工程为主体的培养框架,寻求一种兼顾农业科学和生态学为特征的全新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三农”对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校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江西、服务南方、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三农”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农业水利工程勘测、规划与设计、施工与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培养标准。一是知识要求:具有从事农业水利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农业水利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二是能力要求:具有利用外语和计算机等获取信息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具备从事农业水利工程勘测、规划与设计、施工与运营、维护与管理以及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提出农业水利工程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农业水利重大工程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好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三是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二、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为核心,兼顾农学和生态学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同时,将人文素质教育、创新能力训练等综合教育纳入培养计划。新的培养方案总学分控制在189,其中通识类课程48学分,专业类课程104学分,实践教学37学分。

1.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政治、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军事理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必修课,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道德伦理类、自然科学类、哲学与社会科学类等五大类30余门选修课。(2)专业教育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建设形成4个课程群组:一是以工程测量学为龙头构建集工程制图、计算机地图制图、地质学、测量学、工程水文等专业基础主干课为学科基础课程群组;二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课程构建力学结构课程群组;三是以灌溉排水工程学为龙头,建立集土壤学与农作学、土地规划学、村镇规划、环境水利学、水生态工程学、现代农业概论、农业节水、农业水利工程管理等课程的农业用水课程群组;四是以水工建筑物为龙头,构建水泵与泵站、水利工程施工、水工概论、水利工程经济学、工程监理、工程招投标等课程群组。同时,将人文素质教育、创新能力训练等综合教育纳入培养计划,为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2.实践教学体系。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构建以课程实验为基础,课程实习、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为主线,以野外考察、社会实践、工程训练和科技研发等为拓展,三层次、七模块前后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1)基础实践教学层。包括社会实践和基础实验2个模块,安排在一、二年级进行。①社会实践模块。以认知一定区域内人文和自然环境的现状如江西河流、湖泊和耕地分布和环境现状,农村生态环境特征及现状等为主要内容,通过野外考察、图片展示、知识竞赛和科技论坛等形式开展实践。这种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可提高学生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性质的认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②基础实验模块。在保留“计算机应用”、“大学物理”和“基础化学”等课程必要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性实验比例,尝试开设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使学生获取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2)专业实践教学层:包括专业实验和课程设计2个模块,安排在二、三、四年级进行。①专业实验模块。整合优化课程内容,构建单独开设的4个实验课程:一是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专业制图与CAD”、“测量学”、“工程水文学”等课程整合优化为“专业综合实验Ⅰ”课程;二是将“土壤学与农作学”、“土壤物理学”、“地下水利用”、“灌溉与排水工程学”、“现代设施农业与灌排新技术”和“节水理论与技术”等课程优化整合为“专业综合实验Ⅱ”课程;三是将“材料力学”、“水力学”、“建筑材料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和“水工建筑物”等课程整合优化为“专业综合实验Ⅲ”课程;四是将“水泵与水泵站”、“水利工程施工”和“工程概预算”等课程整合优化为“专业综合实验Ⅳ”课程。②课程设计模块。从某一区域产流汇流和降雨量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工程水文学”课程)开始,经过兴利调节和防洪调节及水库特征水位(“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计算,完成大坝等建筑物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根据地形地貌和作物布局设计水泵站和灌排水水渠(“水泵及水泵站”和“土地整理學”等课程),训练学生工程水文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工建筑物—灌溉与排水工程学—“土理整理学”和“生态农业规划”等联合课程设计环节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完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设计过程,达到“实战化”课程设计训练的效果。③综合实践模块。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依托,突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工程性和综合性,通过生产劳动和顶岗实践开展生产实习和毕业,培养学生从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到监理、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能力。(3)实践应用教学层。包括创新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2个模块,分别安排在三、四年级进行。①创新实践模块。以校内开放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为平台,以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科研训练计划、学科专业竞赛项目和实习过程中发现的科技问题为主要实践内容,在校内外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②毕业论文(设计)模块。强化学生选题的要求和指导,突出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实战性和工程性。一是将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农业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的横向项目,疏理一些内容新颖且工程性强、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课题供学生选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二是指导教师将与农业水利工程相关的科研项目合理地分解成若干个难度适中的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企业把当前运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适当转化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学生从自己就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围绕即将踏入的工作岗位确定课题进行研发,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人才培养机制

按照“卓越计划”要求,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校内学习和校外企事业单位学习两个阶段。其中一至三年级在校内学习,主要完成通识教育和工程基础教育的任务,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于基本的实验和实训;四年级在校外企事业学习,是校内学习的延伸,主要完成部分专业课程、实习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教育的任务,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技术实践,结合生产实际“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论文),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研发,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创新应用能力。目前学校与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院、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省灌排实验站、江西省德安水土保持示范中心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教学协议,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无缝”对接,共同完成人才设计和培养过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培养出满足“卓越计划”标准要求的卓越工程师。

我们采取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方法,构建了“卓越计划”视角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环节,实施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其科学性、合理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8(4):10-17,57.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3]孔达,姜艳,刘莹,褚丽丽,等.基于卓越农业人才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16,34(2):36-38.

[4]陈文波,李保同.基于“卓越计划”视角的农业水利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5,33(11):61-64.

[5]李宗利,马孝义,蔡焕杰,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2,30(6):28-30.

[6]张芮,赵霞,陈彩苹,等.基于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10-12.

[7]朱梅,周婷,刘晓丽.农业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平台的构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4):106-109.

相关热词搜索: 水利工程 人才培养 视角 构建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