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阴阳观\生生观解读华县面花艺术

时间:2022-10-24 10:05: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浅读靳之林先生关于“中国本原文化”“中国本原哲学”的著述之后,再看华县“大谷卷”等面花艺术,观看的视角就从过去单纯的,对手工技艺的欣赏过渡到通过“阴阳观”、“生生观”这些中国本原哲学的观点,来解读这些民间艺术造型的意义。

关键词:华县面花;阴阳相合;生生不息;本原文化;本原哲学

中图分类号:K892.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49-02

一、前言

生命与繁衍是宇宙万物一切生物的本能,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也是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并由此升华为混沌化分阴阳,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宇宙观。这种阴阳观与生生观统一的中国本原哲学体系,诞生于六七千年前的中国原始社会,构成中国本原文化宇宙观的核心。

“阴阳相和,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是人类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的哲学升华,即阴阳相合才能繁衍人类万物,而人类万物是永生不息的。这是中华民族的先民群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由观察人类自身到宇宙万物得出的哲学结论。

由中国原始社会到今天,阴阳观与生生观无孔不入地渗透于全民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必须用“阴阳观”与“生生观”这两把钥匙才能打开民族文化之门。

二、通过阴阳观、生生观解读华县面花艺术

面花又称“花馍”“礼馍”或“花馒头”,是我国北方农村四时八节、红白喜事馈赠亲友的珍贵礼物。如结婚、生子、满月、过岁、送灯、祝寿、丧葬、祭祖、造房等都离不开面花。它代表着送礼人的美好祝愿,是一种默契的社交工具,一种无声的语言符号。最早的民间面花实物是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永徽四年(653年)墓出土的面制女俑头、男俑上半身像和面猪以及糕点,这些都是陪葬品。由于面粉极易发霉、变质、虫蛀、干裂等,因此,民间面花实物不易保存,考古发现的面花实物极其难得。由此可见,民间面花最初是用于祭祀做祭品的。

以陕西华县面花为例,其制作细腻,着色少而含蓄,通体晶莹洁白。有名的“大谷卷”是华县组合面花的代表作,也有“馉玦”(gu jue)、“馉饳”(gu duo)这样的叫法。它的独特造型在关中地区乃至全国其它面花盛行的地区都是少有的。这样的谷卷大多在结婚或孩子满月时使用,由谁送,怎样送,造型怎么配置都有约定俗成的原则。

靳之林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一书中提到:“中国把自然属性的的动物和天地、阴阳观联系起来,把某些动物归为天,视为阳性的动物;把象征天、阳的动物与象征地、阴的动物的合体,视为天地相交、阴阳相合的宇宙符号。中国图腾动物崇拜与神祗动物崇拜中的虎、牛、羊、鸟、熊、猪、犬、鸡等,都是天与阳的象征,龙、蛇、龟、鱼、蛙,都是地与水的象征……象征天阳的神祗图腾动物与象征地阴的神祗图腾动物的合体,就是天与地、阴与阳哲学观念的合一。”大谷卷的造型,上面是虎头;下面是龙身;虎的眉毛是两条鱼;虎的鼻子是锦鸡;眼睛是菊花(也有把眼睛作日月解的);耳朵是雄鸡;龙的身子下面是祥云;尾巴部分是条卷曲身体的鱼。所有这些造型都是有说头有来历的,中国民间美术的装饰、造型,不是单纯为了美观好看的装饰,也不是为了描摹自然的造型,它是以生命与繁衍为内涵,“阴阳观”与“生生观”合一的中国本原哲学符号为核心的。用有生命的动物、花草与自然万物代替线条、黑白、明暗等造型因素。虎头用如阳光般放射状的花朵做眼睛;两条鱼代替了眉毛,可解作双鱼相交,子孙繁衍,(华县面花艺人史碧解释说:“鱼和龙是一回事,鱼是龙生的,龙生九子,龙有一个儿子就是鱼。”)其实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小鲤鱼跃过龙门化身为龙的故事。

华县的“大谷卷”的虎头、龙身、鱼尾,这不是民间艺人自己创造的,而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艺人们自己就说,我们一开始就知道必须做成这样,师傅是这样教的,徒弟是这样学的,师傅的师傅也是这样教的。追溯虎图腾,大概就要从原始时期开始了,那时的人们难于抵御凶禽猛兽的攻击和伤害,对这些动物产生畏惧,进而发展到想借助这些力量来使自身变的强大,于是由惧怕到敬畏再到崇拜。虎是原始时期图腾崇拜的动物之一,虎的形象经历了千年的传承,依然是华县百姓常用的佑护生命,繁衍生命的象征。这种习惯已经融入了当地百姓的血液,几千年来,这符号一直使用,成为各民族和地区具有地域特征性的民间美术符号密码。人们剪虎、秀虎、捏虎是把它把它作为一种“天”与“阳”的象征,用它的强大力量保佑结婚的新人、保佑初生的孩子。

“大谷卷”中的龙和鱼是伏羲和女娲的图腾。汉画像石、画像砖中广泛流传伏羲与女娲交尾的形象,是对阴阳相合的神性的崇拜。相传,伏羲女娲生活于渭河流域的“葫芦河”,华县又在渭河之滨。“大谷卷”的龙鱼结合正是伏羲女娲图腾符号的沿袭。原始时期的氏族部落期望人丁兴旺,部族强大。鱼、蟾、蛙这些繁殖能力超强的动物就被视为地与水的母体,代表着阴性图腾文化符号。虎与龙鱼的结合,是天地相合,龙身的周围配以红枣,意为阴阳相合,代表早生子多生子。靳先生还提到:“中国动物的图腾和人类学所讲的一些落后民族的图腾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图腾是哲学的图腾,中国的动物图腾分成天和地,阴和阳,没有不带阴阳观的动物图腾,两个动物的合一是天地合一、阴阳合一的哲学符号,是阴阳相合繁衍人类万物与万物生生不息的文化内涵……陕西这个地方是华夏的发源地,‘夏’是黄帝,‘华’是炎帝,炎帝是天和太阳,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是一个农业帝国,在当时有两个动物图腾,一个是羊,一个是虎。陕北是龟蛇鱼蛙,是地是水,龙和蛇在观念上是一种动物。整个陕西本身就是天和地的合一,这个文化符号在五千年、六千年前就已经完成了。”据此,就不难理解“大谷卷”由虎头、龙身、鱼尾造型所包含的隐喻了,部族的融合发展,繁衍生息都凝聚在这样的民间艺术当中,像血液一样、像基因一样代代相传。“大谷卷”背上遍插了各种小型的单体面花,有兔、燕、雀、花、果、娃,寓意“生生不息”,对结婚的新人、满月的孩子祈愿、抚育、佑护。

三、总结

华县面花的丰富性及其内涵需要我们大量的实证考察与整理,通过对它们的重新认识,可以发现在民间社会生活中,仍然保存着极其丰富而完整的原生态的“中国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的历史文化活化石,在中国广大农村形成无数星罗棋布的地域性的本原文化活态性博物馆。这些活着的民间文化正是我们追寻中国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的有力证明。中国本原哲学体系仍然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哲学基础,完整地积淀于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之中。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为我们创造了研究中国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的极大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形成一个独立于世界的、以民间文化实证考察为基础的民俗民艺,将其与考古发掘和古史文献三者结合、相互印证的立体研究方法,研究中国本原文化发生发展的轨迹,研究中国的民族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谢迁.陕西省关中地区面花制作特点与文化内涵[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8(6).

[2]靳之林.绵绵瓜瓞[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靳之林.生命之树[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5]曹振峰.黄河万里寻面花[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相关热词搜索: 华县 生生 阴阳 花艺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