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迂腐而封建,战争虽少,但地质活动自然灾害等较多,再加上日本的其他山野乡间开化程度较低,所以除了都城平安京的贵族之外,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极为贫苦,于是,鬼神传说便伴随着迷信与宗教的色彩大肆传播开来。平民百姓只能烧香拜佛祈求平安,而天皇贵族们则是将皇室的福祉寄托于“驱鬼专业户”们,“阴阳师”这个职业自此就被载入了日本的史册。
凡是对日本文化有所了解的人定会听过阴阳师安倍晴明的故事。传说安倍晴明为一白狐所生,跟随师傅贺茂忠行学习阴阳之术直到四十多岁,后来在百鬼夜行之时施展了才华,又在封印天狗的仪式当中被花山天皇看重,凭借着他优秀的能力和渊博的才华成为了皇室贵族间最受信赖的阴阳师,从古至今为人称道。江户年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知源义经,但识晴明公”,可见他的影响力之深远。
在中国,阴阳师相当于古代降妖除魔的“道士”,除了在港片里见到的那些形象之外,人们对道士的认知往往都是偏于江湖气的草根道士,地位远不如阴阳师。而那些中国传统的妖魔鬼怪从东土大唐而来,渡了片海,便摇身一变成为了安倍晴明身边各显神通的“式神”。式神一词正是由安倍晴明所创,他用灵力和咒术将收服的妖怪当做侍者使用,甚至让它们协助他去制伏其他的妖怪。但身为一个阴阳师,所要承担的职责不仅是斩妖除魔,还要研习诗歌文学、茶道古琴、书法绘画乃至剑道与骑术,另一方面,身为国家“公务员”,还要洞察人间疾苦,维护社会“治安”。古时的阴阳师既受君主的依赖,又拥得人民的爱戴,同时还被各路鬼神敬畏,尤其像安倍晴明这样优秀的阴阳师,在当时达到了极高的社会地位。
行走世间,尽是妖怪
在人们的心中,妖怪的出现代表着厄运与灾祸,所以它们大多是以一种负面的、邪恶的形象出现,大多既具有动物的特征,又保留一些人类的形象。较为常见的莫过于猫妖与狐妖。狐与猫有着较为相似的外貌特点,耳尖目狭,有四肢及尾修长,尖牙利齿,动作敏捷,进食时撕咬猎物的场面十分凶残,这种生物的特性被人们加以创作和想象,于是九命猫妖和九尾狐妖的形象便随之诞生。
猫本来就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作为被遣唐使从东土大唐带回来的新物种,猫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豢养在皇室,未曾和平民百姓有所接触,这便使猫在人们的心中充满了神秘和诡谲的印象,化妖的猫形象就自然而然地带着猫的本性。它们的形象相信已足足印证了千年之久的历史,无需再多言,但与猫妖相比,狐妖就多了几分“仙气儿”。
最早关于狐妖的传说也是从中国神话中流传开来的,《山海经》中记载道:“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从这“食者不蛊”就能看出,人们在对狐妖惧怕的同时,又渴望获得它的力量以达成“不蛊”的意愿,这一点能明显看出在古人的心目中,狐妖确实要比猫妖多几分灵力。另一方面,在野史中也曾提到过,夏禹治水时经过涂山,听到有白狐吟曲,便被其吸引,在涂山成亲。这白狐便是传说中的九尾妖狐,后来得涂山氏的灵力相助,夏禹建立了夏朝。所以在最初的形象设定上来看,妖狐是一种祥瑞之兽,但后来苏妲己、褒姒等蛊惑人心的美女均以妖狐化身,这一转变影响了人们对于妖狐最开始的印象,于是“狐仙”便被贬为了“狐妖”。
传入东瀛的狐妖则是化身为“玉藻前”的形象出现,被称为是“日本三大妖怪”之一,妖力也更加厉害。据说狐妖是乘坐遣唐使吉备真备的船偷渡到了日本,历经了几百年的修炼后成为了平安时代鸟羽天皇身边的宠妃,后来安倍泰成(安倍晴明之孙)在一次占卜中揭发了其狐妖的身份,便逃离京都。鸟羽天皇病愈后十分恼怒,派八万大军前去那须野追捕。据说九尾狐的九条尾巴可召唤风火雷电、山崩地裂和亡灵妖兽,分别代表着九个灵魂,法力极强,使得那派去的八万大军伤亡惨重,败下阵来。后来,因兵力折损过多而愤懑的将军三浦介义明用神剑射中了玉藻前,就此终结了她的生命。她的尸体化为了巨大的石块,能够散发出毒气杀死附近的动物,被那须野的村民命名为“杀生石”。
即便是传说描述得再绘声绘色,历史终究无法为它们证明“真身”。从历史学家的角度们来看,玉藻前的原型很可能是当时鸟羽天皇所宠爱的皇后美福门院,在她的蛊惑之下,鸟羽天皇或许曾做出了错误的政治决定,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异常天气,归结于“狐妖作怪”实为一种对君主的谄媚和庇护。当然,历史的真相究竟为何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些神幻瑰丽的妖怪故事穿插于历史之间,给这些更朝换代之事增添了不少独特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妖怪从一开始的自然崇拜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人性化”的文化,它们不再是以单纯的动物形象出现,而是越来越多地具有人类的形象、能力甚至是情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不会将妖怪一味地定义为穷凶极恶的反面角色,一些怯懦的小妖怪并无伤人之意,它们隐藏于世间,偶尔还会做些善举或者小小的恶作剧。各种各样的妖怪形象开始丰富起来,即使是时代在进步,愚昧与陋习被先进的思想一点点剔除,它们依然留存在百鬼夜行的画卷中,依然躲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历久弥香。
谈神论鬼,只为留住恐惧
妖怪文化的兴盛,自平安时代之后开始反映在各种形式的艺术领域。在江户时代,带有妖魔鬼怪色彩的浮世绘、歌舞伎以及文学作品都成为了当代经典,武士、商贾的崛起,也使妖怪文化走向了商业化、艺术化的潮流。
江户时期的书画家鸟山石燕可以说是奠定了百鬼夜行文化基础的重要先驱,至今流传着的各类妖怪的形象,大多出自于这位名师之手。他将二百多个妖怪收集、整理画出了《画图百鬼夜行》、《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和《画图百器徒然袋》几册百鬼题材的画卷,自此日本妖怪才有了整合性的“百鬼”模式。鸟山石燕笔下的众妖怪,大部分参照于《和汉三才图会》的妖怪形象,也有根据平安时代的民间传说为原型,画出了它们具体的样子,列出它们的出处、习性并依章节篇次整理成系谱。鸟山石燕几乎耗尽一生来完成这些作品,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更影响了水木茂、京极夏彦等在“妖怪学”界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家。包括像歌川国芳的浮世绘风格,也加入了很多妖怪的元素——猫妖、狐妖、蛇妇、水鬼等形象与当时的风月之气相结合,诡异的画面中融入情色,将浮世绘诠释出了另一种味道。也许是女性属阴,妖气属阴,山野水边的动物亦带着阴气,所以当这些元素集合后,再加上浓郁的色彩,毛骨悚然的感觉不禁从画面里透了出来,一直到今天,浮世绘里所塑造的妖怪形象都深入人心,在妖怪学研究中占有不小的地位。
而说起妖怪这门学问,不得不提的人自然是井上圆了。明治时代中期,对妖怪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井上圆了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术语——妖怪学,他将妖怪文化所涉及到的佛教、哲学、文学、绘画、雕塑、戏剧、音乐等全部归总概述,发表正经八百的学术论文研究妖怪,并多次举办妖怪展,引起了社会上的“妖怪热”,甚至连蔡元培也曾译著过他的“妖怪学概论”。也许在今天的日本,妖怪文化已經算不上是什么神秘诡谲的领域,但每过一段时间仍会有以妖怪鬼神为题材的戏剧、文学以及动漫作品出现,从水木茂的《鬼太郎》到今市子的《百鬼夜行抄》;从梦枕貘的《阴阳师》再到京极夏彦的《巷说百物语》;还有近几年流行的《夏目友人帐》、《怪化猫》、《犬夜叉》、《滑头鬼之孙》等等。在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当中,我们仍能看到猫又、狐妖、姑获鸟、大天狗等等这样的妖怪角色,它们或善或恶,都围绕着最古老的那些传说展开,却又加上了不同的想象,时不时地带给观众和读者新鲜感,让人对过往的传统妖怪充满了好奇,一来一去之间,“妖气”依然存于人世间,让人们为之恐惧,又为之欣然。可以说,当今的妖怪文化还能像江户时代那样经久不息,井上圆了做出的贡献不小。他解释到,研究妖怪,其实是为了研究人,研究人类社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妖怪文化其实是将日本人内心所忌惮的恐惧感放大,加以具象化,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性情,也是一种民族性的“通病”,是对过去黑暗面的一种心灵寄托。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否认鬼神的存在,但那些曾经因为信仰和恐惧而诞生的妖怪们,依然逍遥地活在邻国的土地上,阴魂不散。它们将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和恐惧继续作乱,在一个又一个的梦魇中敲击着人们的内心深处,是福是祸,全看造化,今天我们谈神论鬼,只为留住恐惧,留住对自然的敬畏。
相关热词搜索: 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