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设施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居民生产成本、保证农业生产和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当地水利设施投建完成后,能否发挥其设计和预想的功效,不仅取决于水利设施供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是否得当。如果当地农村组织管护不当,有可能降低水利设施的使用期限,或者其功效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或者导致水利设施因局部的损毁而彻底失去作用,反而成为农村发展的羁绊。
一、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设施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主体缺位,无人管理”。根据地方公共物品理论,基层政府应该承担辖区内水利设施供给、管理和维护的责任。理论上乡镇人民政府负担辖区内基础设施的供给、管理和维护的职责。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农村社会、政治和经济事务实行全面集中管理,对于不同领域则实行自上而下的分门别类的部门管理,在当时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下,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是根据基础设施种类的不同由归口单位具体负责和管理。家庭承包制实施后,农户忙于发展自己家的生产,对基层政府的依赖性降低,随之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降低了乡镇政府的收入来源,乡镇机构的改革使得乡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责任心减弱。
二、水利设施管理难的原因分析
1、水利设施大多数属于投资期长、投资额大、投资经济回报率低的项目,因此,水利设施很难吸引民间投资。现实中,绝大多数水利设施的投资主体也是政府。我国水利设施的供给体制是“自上而下”的,即水利设施供给的数量、类型、供给的方式等等都是由各级政府部门决策并付诸实施的。作为水利设施的供给主体,水利设施建成后,水利设施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本来也应该是政府分内的事情,虽然国家一时资金不到位,也应该做出长远计划,可以适当考虑发行债券的形式弥补资金的暂时不足。
2、水利设施供给的市场失灵。虽然目前出现了所谓“谁建设,谁受益”,这是水利设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特殊的重要性和市场供给不足的表现。水利设施建成后,公共物品的属性使水利设施成为“公共资源”,有沦为“私人财产”的可能性,即大家都愿意享受水利设施带来的便利,而对水利设施的运营状况和投入没有兴趣。也就是每个人都很少考虑公共利益。水利设施的公共物品的属性没有了有效的维护和关注。
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严重影响,水产品大面积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树木的滥砍滥伐,植被的过度开垦导致水土严重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才能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相辅相成。
三、对农村水利管理的主要措施
1、要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乡镇水利管理站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和维护,防汛抗旱,灌溉排涝,水资源调度使用管理,圩区建设和国营机电排灌站的运行管理,新技术推广等等.乡镇水利站要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规划、论证、设计、建设、监理、后期管理、维护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
2、加强地方领导,提高对农村水利重要性的认识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没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
(作者单位:158419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八农场第十管理区)
相关热词搜索: 初探 对策 水利 设施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