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鸡球虫病是养鸡生产中常见的内寄生虫病。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鸡,15—45日龄内的雏鸡最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据报道死亡率一般为20-30%,如不采取措施可达80%,成年鸡多为带虫者,该病对养鸡业造成了惊人的经济损失。 农村散养的鸡通常在雨水较多,气温在22—30℃的春、夏季多发,集约化舍饲的鸡群,发病不分季节。目前国内用疫苗防疫处于研发中,恰当选用药物进行预防和鸡群发病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集约 散养 肉鸡 防制措施
鸡球虫在世界各国已经记载的种类共有14种之多,我国已发现9个种。不同种的球虫,在鸡肠道内寄生部位不一样,其致病力也不相同。其中对鸡致病力最强是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于盲肠,其次是毒害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中三分之一段。15—45日龄的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可达80%以上,早可在7日龄发生,晚可以150日龄发生,成鸡有一定抵抗力。2007年以来笔者诊治13个集中散养鸡场,其中一鸡场于2007年5月30日购回4周龄鸡1750只,集中放牧于树林下,因后下雨一周,10日后开始发病死亡,4天后死亡92只,出现死亡第二天用药治疗,3天后死亡得到控制,总死亡率占7.14%。
一、鸡球虫病因分析
(一)普遍存在 鸡球虫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寄生虫。在土壤、地面、饲料、饮水等外界环境中,人及其衣服、用具等以及某些昆虫都可成为机械传播者。无论鸡场设备及管理技术多么先进,防疫措施多么严格,鸡球虫病还是照样发生。
(二)广泛流行 鸡球虫的发育方式为直接发育型,鸡是其唯一的宿主,因此球虫病的流行不受中间宿主分布的限制。粪便排出的卵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约经1~2d发育成感染性卵囊。这种散布的感染性卵囊被鸡吃了以后,子孢子游离出来,钻入肠上皮细胞内发育成裂殖子、配子、合子,被排出体外。鸡球虫在肠上皮细胞内不断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使上皮细胞受到严重破坏,引起发病。球虫卵囊具有极强的抵抗力,常用的消毒剂不能杀灭球虫卵囊。在外界环境中一般的消毒剂不易破坏,在土壤中可保持生活力达4~9个月,在有树荫的地方可达15~18个月。卵囊对高温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弱。当相对湿度为21%~33%时,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卵囊,在18~40℃温度下,经1~5d就死亡。集约化、规模化饲养方式为球虫病的暴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饲养密度大 个体间相互接触球虫病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条件。集约化养鸡场由于封闭式鸡舍外围护结构的阻挡作用,舍内外空气环境相差很大,光照、风速低于舍外。鸡体内的代谢产热和呼吸蒸发排出的水汽量,使舍内温度和湿度则比舍外高出许多也为球虫卵囊的发育提供了温床。据测定,当舍温为24℃、相对湿度60%-70%时,11-30日龄的肉子鸡每公斤活重每小时可排出可感热33.91焦耳,排出水汽6.3克;1000只产蛋鸡在3.9℃时每小时可呼出水汽2.86公斤,26.7℃时可呼出6.49公斤。
(四)温暖、潮湿 在气温22℃-30℃,且雨水较多的季节,有利于卵囊的发育,鸡球虫病最易流行。高温、干燥的环境则不利于其生存,当气温低于20℃和空气较干燥时,因卵囊孢子化不良,鸡球虫病的发生也随之减少。
二、危害
(一)导致鸡只的大批发病和死亡球虫的种类不同其致病力有所不同,球虫病的暴发取决于鸡感染了较大量致病力强的球虫卵囊。各个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15~45日龄的鸡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成年鸡对球虫有一定的抵抗力。在集约化养鸡场,球虫病的发病率特别高,尤其是15-50日龄的雏鸡,其发病率最高可达70%,死亡率为20%-30%,严重时可在80%以上。
(二)阻碍生长发育 在美国肉鸡大多数诊断的球虫病都是亚临床疾病,这种病很难诊断和治疗。主要是由于寄生于十二指肠的致病力中等的堆型艾美球虫等致病力低的球虫,以及病后疑似健康的鸡引起,因为鸡的消化吸收场所,如十二指肠或其他肠段多少均受到影响,致消化功能降低。虽然鸡只表面看起来很正常,但生产性能一般会低于标准。
(三)降低饲料报酬 因为球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主要寄生在肠上皮细胞中,肠道是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肠上皮细胞遭受球虫寄生后,消化吸收功能必然受到影响,致使饲料转化率下降,肉鸡饲养效益变差,甚至无利可图
三、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一)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翅下垂,头卷缩,食欲减退,无力,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粘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拉稀,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稀软的粪便上有血性条纹,有时有黑色水样便,或粪便上附有被血液包被的粘液;有时粪便成褐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血液不凝固,鸡只腿部和其它部位的皮肤干燥皱缩,皮肤色素沉着不良。某鸡场购回6周龄鸡4天后个别鸡出现精神沉郁,粪便成咖啡色,11天后10%左右拉血便,30%左右拉稀,即出现死亡,8天的死亡率达9.25%。
(二)病变 急性死亡鸡盲肠显著肿大,为正常的4倍,外观酱红色,肠腔中充满棕红色粪团,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粘膜出血斑,盲肠上皮变厚,有严重的糜烂。小肠部分段出血,红染。腔上囊水肿。肺有淤血斑,肾肿大1倍。经治疗7天后,濒死鸡盲肠不膨大,趋于正常,小肠部分现出血痕迹。
四、诊断
取一小段肠黏膜涂片,再加一滴生理盐水搅匀,置500倍生物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大量椭圆形球虫卵及卵囊内的孢子囊。根据临诊症状、流行病学情况、病理剖检情况和显微观察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鸡球虫感染。
五、防治措施
(一)成鸡、雏鸡分养,以避免带虫的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爆发球虫病。
(二)加强饲养管理
(三)免疫预防
(四)药物防制
(五)药物治疗
六、体会
鸡球虫卵囊广泛分布于鸡舍环境,鸡感染球虫病不可避免。雏鸡在14日龄左右即可进行药物预防,鸡出现拉稀、咖啡色便时,即可进行药物防治,以控制鸡只的死亡。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通风、干燥。舍外放养鸡应分批次实行轮牧,休牧期场地应消毒杀虫。这些措施可控制或减少鸡感染球虫病的机率,对提高养殖效益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廖延雄.兽医微生物实验手册[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家畜寄生虫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
相关热词搜索: 肉鸡 集约 措施 虫病 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