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饮水工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当前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简要论述了新形势下农村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的管理措施,以供探讨。
关键词:农村饮水 安全 饮水工程 管理措施
一、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因素分析
(一) 自然因素的影响
1、 自然灾害的影响
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复杂,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例如地震、泥石流、洪水等一些破坏性灾害发生时,会破坏水处理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的水进入输配水系统,导致饮用水水质受到污染,而且未经消毒处理的水,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病。而当自然灾害发生时,若某一地区的水质受到污染,很容易通过河流或输水管道将污染的水源迁移到其他地区,导致污染的范围扩大,也很容易引起水源性疾病的发生。
2、 自然条件的影响
(1)高氟水
氟作为一种具有气体形态的化学元素,化学性质极不稳定,通常与其他元素组合在一起,多存在于岩土、土壤中,含量较高。如果人长期饮用高氟水,便会引起机体慢性中毒,氟过量会将人体的硬组织如牙齿、骨骼等变得脆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居住于西北、华北、黄淮海平原以及东北地区的居民在饮用高氟水,遭受着会丧失劳动能力的风险。
(2)高砷水
主要出现于我国山西、宁夏、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南、云南、贵州、陕西、内蒙古等省的饮用水中。长期饮用高砷水的人会出现皮肤损害,严重的人甚至会得皮肤癌及多种器官癌变。
(3)苦咸水
苦咸水主要是由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等组成,多出现于东部沿海地区、西北、华北、东北及四川、河南、安徽等地区。肠胃功能紊乱以及降低免疫力是长期饮用苦咸水的村民经常出现的症状。
(4)寄生虫
例如血吸虫经常出没于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地的饮水中。在饮水中不慎饮入血吸虫的人往往会出现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甚至是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症。
(二)人为因素的影响
1、工业污染的影响
多年来,我国部分区域的经济依赖于粗放式的工业发展,尤其是重化工业废水,如农药厂,化肥厂,制药厂,涂料厂,染料厂等其他的还有炼油厂,石油化工厂,钢铁厂等,矿山排水和其他污水的不合理排放是造成众多河流、湖泊等水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废水中常常含有硫化物,氰化物,汞,砷,酚,铅等污染物及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这些物质有些复杂的有机物无法处理,严重影响当地的农村饮水水质安全。
2、 农业污染的影响
农村饲养牲畜的粪便、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和农药、农作物桔杆等都属于农业污染源。牲畜的粪便以及化肥和农药如果排到水体中,水体由于氮、磷等物质的增多而产生富营养化污染,使得水中的藻类过度繁殖,地表水水质受到污染,其有害物质的下渗还会污染地下水,影响饮水水质安全。
3、 生活污染的影响
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由于缺乏卫生意识和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许多生活污水被大量随意排放,这些污水会污染浅表水。
4、取水过程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农村往往全村公用一口井取用自来水,或者部分农家自家打井使用非自来水。这两种方式获取的饮用水基本没有经过过滤或消毒处理,尤其是由于农民认识有限,将井随意打在自家院子中,有时靠近厕所或粪坑、牲畜圈等污染较严重的地方,这些都影响着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二、农村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措施分析
(一) 强化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强化对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的控制工作,必须从根源做起,保护好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水源地的安全。要严格控制饮用水的富营养化,在建造的细节处也要注意,例如设立隔油的栅栏,拦截污染物,取水泵房增设粉末活性炭投加设备。要加强自然灾害对水源地影响的预警和应急处置预案,尽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村水源的影响;要大力宣传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运用法律手段控制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要强化农村污水收集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水质安全的知识宣传,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从根源上控制饮用水安全。
(二) 治理特殊区域的饮用水源
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的因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寄生虫病等不适宜饮用的情况,要先调查清楚情况,找出影响水质的根源然后结合当地的政策、自然环境等找出解决的办法,制定出实施方案,逐个解决。 以寻找好的水源作为首要措施,以确保实现饮水安全目标。当确无好水源时,根据当地水源状况,考虑采取净化处理等工程措施。氟超标水可采用活性氧化铅吸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工艺、电渗析或反渗透处理工艺等,经处理后达标供水;当水源水中砷超过0.05mg/l时,可采用电凝聚、吸附等工艺;当水源中含盐量超过2.5mg/l时,可采用电渗析或反渗透处理工艺;水源微生物超标时,可在常规净化工艺前增设生物预处理工艺、化学氧化处理工艺或在常规净化工艺后增设活性炭吸附工艺或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血吸虫病区按卫生部门要求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或处理。
(三)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的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快速发展,农村供水及饮水安全的问题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让农民能方便饮水、安全饮水 ,各地区努力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但是,农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的意识对于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农村饮用水水质保护的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将水源的保护意识转变为自觉行为,才能有效的改善农村饮用水的安全状况。
(四) 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力度
农村饮水工程在规划设计上,应坚持科学规划,打破用水范围、流域界限,做好顶层设计和工程审批,严格建设管理。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招投标选择称职的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管,保证工程质量。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做好工程规划和技术指导,加强服务和监督,并积极引导农民投身到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来。在投资机制、建设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各方面组织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条件成熟时逐步推开。农村供水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供水工作的行业管理,统筹本行政区域的城乡供水水资源配置,协调各方面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
(五)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
以县级卫生防疫部门为依托,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中心;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做到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经费的落实,并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对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饮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根据监测到的情况,及时的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紧急情况下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总结: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地区的安全稳定。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做好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为农村的繁荣与稳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代鑫、杨广欣《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05).
[2]李仰斌《采取措施努力工作,切实农村饮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5(03).
[3]杨元青、庞清江、宋岩《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探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8(39).
相关热词搜索: 饮水 新形势下 工程管理 措施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