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近期承德市大石庙镇太平庄一畜主带着自家犬来就诊。该犬为一杂交犬,昵称乐福,母,13岁,体重约13 kg。主诉上个月下旬该犬发病,初期该犬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后期逐渐出现后肢跛行,直至卧地不起,尿液发黄。
2 临床症状
临床检查该犬精神沉郁,头下垂,眼半闭,反应迟钝,身体消瘦。体温39.0 ℃。眼结膜苍白,轻微黄染。犬只卧地不起,用针刺四肢,无疼痛反应。
3 诊断
3.1 初步诊断
根据发病经过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脑炎,使用20%甘露醇 250 mL/次、清开灵10 mL/次静脉注射,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钠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磺胺对甲氧嘧啶钠与甲氧苄啶)按照2 mg/kg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经过3 d治疗,该犬喝水不吃食,仍然站立不稳,针刺无痛觉,尿液黄染。结合承德地区该时期犬血液原虫病流行,建议宠物主人做实验室诊断。
3.2 实验室诊断
血涂片检查:犬左前肢臂头静脉采血,涂片,血片干燥后用瑞氏染液染色后油镜下观察(图1,图片拍摄采用强胜光电显微数字图像处理科研版)。发现位于红细胞的边缘或偏中央,多呈环形、椭圆形、圆点形等,也可见到成对的小梨籽形虫体,虫体较小,经鉴定为犬巴贝斯虫(图1箭头A)。另外发现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凹凸不平,边缘附着有圆形或卵圆形虫体使得大多数红细胞呈星状、有的呈锯齿状、四角形,此为附红细胞体(图1箭头B)。
通过血涂片检查发现有巴贝斯虫和附红细胞体,结合临床症状,确诊该犬为巴贝斯虫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4 治疗
咪唑苯脲,按照5 mg/(kg·bw)体重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1 mL/次,1次/d,连续使用3 d。治疗3 d后体重下降至10.5 kg,继续用复合维生素B,连用3 d。1周后该犬能够正常走动,饮食欲恢复正常,采取血液涂片染色镜检未发现巴贝斯虫和附红细胞体。
5 讨论
蜱是巴贝斯虫的终末宿主也是传播者,多发生在5~10月份。根据临床接诊病例,承德地区呈地方流行性。经了解该犬主在农村居住,周围多庄稼草地,蜱及其他吸血昆虫较多,易造成疾病传播。感染巴贝斯虫后虫体在红细胞内繁殖,从而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性贫血,并引起黄疸。另外巴贝斯焦虫能激活动物的凝血系统,导致血管扩张、淤血,从而引起系统组织器官缺氧,损伤器官,这可能是造成犬只出现瘫痪的原因之一。犬感染附红细胞体多成隐形经过,机体抵抗力下降,气候突然改变、长途运输或其他疾病发生都是引发此病的诱因。本病例巴贝斯虫感染诱发引起犬附红细胞体病,使病犬出现发热、贫血、黄疸进而全身瘫痪的严重情况。犬巴贝斯虫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并引发犬只瘫痪的病例在临床上极其少见,所以疾病诊断时往往容易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在今后疾病诊断中,如出现犬只瘫痪的病例应从多方面分析疾病,特别是在蜱及其他吸血昆虫活动的夏秋季节、分布地区(如笔者所在河北承德、张家口,内蒙古赤峰等地),考虑是否为寄生虫感染引起。
咪唑苯脲是目前一种动物专用的抗原虫药物,对巴贝斯虫病、无浆体病、猪犬等的附红细胞体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临床上也可以咪唑苯脲+三氮脒或者咪唑苯脲+土霉素联合用药,但是在使用时严格使用剂量,否则易引发中毒;同时给以补血,肌注维生素B12等,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减缓动物贫血。通过本病例也提示,巴贝斯虫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控制应该以预防为主。在吸血昆虫较多的夏秋季节,注意驱蚊灭鼠、消除蜱虫、及时清理粪便、做好犬生活环境的卫生;避免犬只到昆虫较多的草丛、树林中去;定期进行犬只被毛检查、清洁,清除体表外寄生虫。同时由于巴贝斯虫病和附红细胞体病都为人畜共患病,畜主和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和重视这两种疾病的危害,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编辑:李雨慈)
相关热词搜索: 细胞体 诊治 病例 瘫痪 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