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寻十二指肠胃泌素癌的外科诊疗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15例十二指肠胃泌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十二指肠胃泌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患者进行早期定性诊断,通过B型超声、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十二指肠内镜透照定位肿瘤部位,对于隐匿病灶采取手术探查确诊,15例患者中早期诊断确诊十二指肠胃泌素癌患者6例,手术探查确诊9例。15例患者共行手术治疗34次,其中1次手术6例,多次手术(2-5)9例,3例行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治疗后随诊2-7年,5年内有13例患者存活,存活率87%。结论 早期诊断与肿瘤准确定位是治疗十二指肠胃泌素癌的关键,确诊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改善预后。
【关键词】 十二指肠;胃泌素癌;外科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06-01
胃泌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以难治性、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和高胃酸分泌为特征。由Zollinger和Ellison于1955年首先报道2例,故又称为卓-艾综合征(ZES)[1]。近年来,人们慢慢的了解到了胃泌素癌也可能存在于胰腺之外的器官中,其中,十二指肠胃泌素癌最为常见。目前研究表明,十二指肠胃泌素癌在ZES中有着很重要的比例,约占20%-70%,而ZESⅠ型多发内分泌瘤(MEN-Ⅰ)差不多接近100%的病理都是十二指肠胃泌素癌,所以,切除胰腺病灶经常会让病人不能达到最终根治的目标。放射免疫技术能够诊断ZES同时应用多种定位技术可以准确定位十二指肠胃泌素癌,发现孤立的肿瘤病灶并对其进行切除,可以大大提高十二指肠胃泌素癌的根治性切除,从而显著改善预后情况。本文通过对15例十二指肠胃泌素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究十二指肠胃泌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15例十二指肠胃泌素癌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8.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15例,腹痛13例,反酸9例,腹泻8例,消化道出血6例,呕吐5例,消化道穿孔3例,另外还伴随有多汗、心悸、骨折、复视、泌乳等症状。15例患者在出现症状的3-8年内确诊。
1.2 定位诊断 首先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患者进行早期定性诊断,诊断标准为空腹血胃泌素水平>100ng/L,每小时基础胃酸分泌>15mmol,必要时增加Secretin刺激试验血胃泌素增加200ng/L。此外,通过B型超声、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十二指肠内镜透照定位肿瘤部位。然而十二指肠壁内肿瘤,尤其是微小胃泌素瘤很难发现,还需要采取手术切开十二指肠以手指仔细门诊来确定肿瘤部位。经过定位诊断,早期诊断确诊十二指肠胃泌素癌患者6例,手术探查确诊9例。
1.3 治疗方法 术前使用H2受体拮抗剂控制高酸分泌,并缓解患者的疼痛与腹泻等症状。手术期维持控酸,直至建立正常的基础酸分泌。手术时首先切除定位到的明显肿瘤,然后沿十二指肠清扫淋巴结向上直达肝十二指肠韧带中的微小肿瘤,幽门下纵行切开十二指肠第二部的全程,仔细探查、寻找并切除隐匿病灶。对于无胰内病灶的病例,行保留一头的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无肝转移及其他远处转移的条件下,若出现胰头部肿瘤位置较深,同时有胰头、十二指肠多发性肿瘤或者十二指肠已侵及浆膜外或壶腹部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 结 果
2.1 手术结果 15例十二指肠胃泌素癌患者中有3例行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余10例在H2受体拮抗剂控酸的情况下切除定位到的明显肿瘤并排查肠壁内隐匿肿瘤。15例患者共行手术治疗34次,其中1次手术6例,多次手术(2-5)9例。
2.2 随诊 1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诊2-7年,5年内有13例患者存活,存活率87%。其中6例行肿瘤切除术后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另外有2例患者在随诊1年后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肿瘤排查不彻底,出现明显肝转移。
3 讨 论
胃泌素瘤(Gastrinoma)一种具有分泌胃泌素功能的肿瘤[2],以胰腺非β细胞瘤所致高胃酸分泌和顽固性溃疡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胃液、胃酸分泌过多,高胃泌素血症,多发、非典型部位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和或腹泻等综合征群。
胃泌素瘤好发于“胃泌素瘤三角”区,该区域是指由胆囊管与胆总管的交界点、十二指肠降部外缘和水平部下缘切线的交界点和胰头于胰颈的交界点三点连线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约90%的病灶位于这个区域内。十二指肠胃泌素瘤一般是分布在第1和2部,远端比较少见,肿瘤通常表现是,粘膜下小结节,大小一般是不到1厘米[3]。目前来说,胰和十二指肠胃泌素瘤有着相似的恶性潜能,淋巴结转移一般常见于十二指肠胃泌素瘤。
有关十二指肠胃泌素瘤的定位方法很多,但都不十分奏效。由于十二指肠壁内肿瘤,尤其是微小胃泌素瘤很难发现,现多采用术中B超、十二指肠内镜透照(endoscopict ransillomination,TID)结合十二指肠切开视触诊进行,但术中仔细探查仍是最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4]。另外,十二指肠切开术有一定并发症率,应注意勿伤及周围器官,强化缝合技术。胰十二指肠探查后应顺序探查腹腔内其它部位,包括血管周围各组淋巴结,确定有否肝转移灶。十二指肠胃泌素瘤的外科治疗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控制高胃酸分泌,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原发性肿瘤的切除。
参考文献
[1] 赵刚,吴志勇.胃泌素瘤诊治现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1):60-62.
[2] 王锋,闻梅容,李影,王梅.十二指肠胃泌素瘤超声诊断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07).
[3] 杨维良,赵刚.胃泌素瘤的诊断与治疗[J].医师进修杂志,2004,(06).
[4] 郝筱倩.双相多探头薄层CT扫描在诊断十二指肠胃泌素瘤中的应用[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6,(03).
相关热词搜索: 肠胃 外科 治疗 分析 例十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