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兰茂养生治病学术思想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3 12:0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阐述云南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兰茂养生治病的学术思想。从“五脏调养重在脾肾,治未病”以养生来指导肿瘤的预防;以“四诊合参,三因制宜”来指导肿瘤的诊治及立法。

【关键词】兰茂;肿瘤防治;养生治病;学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R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77—01

云南兰茂,字廷秀,号止庵,晚年号玄壶子,和光道人。生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卒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祖籍河南洛阳,云南嵩明杨林千户所人氏。是云南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声韵学家、文学家。在儒、道、佛、艺术兼修,被誉为滇中奇贤。他编撰的《滇南本草》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要早140多年。在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使民族医药薪火相传,蓬勃发展的感召下,以云南兰茂先贤的养生、治病学术思想,结合临床肿瘤防治的工作经验略有以下感悟:

1 在养生方面“调养脾肾,治未病”的学术思想

“调养脾肾,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构成兰茂先生养生思想的脏腑理论,其养生思想涵盖了儒、佛、道家等诸子百家哲学文化,注重“守静、清心、节欲”而达到“中和”的养生理念。正如《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保养生命,可增强生命的活力,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当前肿瘤的发病率在不断的增加,在癌症防治领域,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做好中西结合的综合防治工作,特别是弘扬和应用中医学“治未病”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使之在治疗上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理想目标,应用于中医肿瘤学领域,与现代肿瘤病学的三级预防有异曲同工之妙。“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是古代医家对疾病提出的预防学术思想。“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有治疗、医治;治理;调理、调养;条达、条顺;安定之义。“未病”包含有无病;病欲发而有先兆;病起之初。肿瘤发病有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失调、慢性疾病等内因;亦包括有毒致癌物侵袭等外因。对于肿瘤而言,未病先防就是指在肿瘤未发生之前,针对可能会引发肿瘤的诸多因素,以及癌前病变采取适当干预措施,阻断、延缓疾病的发生。如预防肝癌的“改水源、防霉变食物、防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级预防方针。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逆转病变,截断病势,是治未病学术思想在肿瘤防治上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学的“治未病”更加彰显了其突出的临床意义,如“精神内守”、“和于术数”、“谨知五味”、“节欲保精”等治病、防病和养生之道。中医及现代医学均认为情志及心理因素可以致病,兰茂先生注重“守静、清心、节欲”而达到“中和”的养生理念就是对情志及心理因素致病的对策体现。中日友好医院李佩文教授把古典音乐疗法应用于肿瘤临床,根据音乐的特点,首先采用“辨证施乐”的方法,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给以心理疏导,调节肿瘤患者情绪,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达到治疗和康复的作用,同时可能减少药物治疗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2 五脏调养重在脾肾

兰茂先生很重视脾肾在人体中的重要性。体现在预防治疗学上提出:“调养脾胃乃医家王道”做到。在发病学上提出:“肾中水火既济自无病,水火不济则百病生焉”。在《医门览要·浮沉迟数论》中提出:“浮脉诸病,皆责之肾,盖水为万物之母……然又责之于脾胃,盖脾胃强盛则饮食消化而津液自生生不怠矣,古人之调养脾胃乃医家王道。”因此,兰公认为病有百种,而治疗无非调理肾中阴阳及脾胃。从《医门揽要》的论述及对疾病诊治规律看,兰公对李东垣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非常推崇,有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并且以此为医者之首要任务。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以脾胃为五脏根本的观点,引发后人“善治脾胃者,即可以安五脏”的论断。后世对脾胃的认识概括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的盛衰影响生命的质量与人的寿命。脾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四肢肌肉,脾气旺盛,运化水谷,濡养全身,精归于肾,又可补充肾精。脾胃功能强健,气血生化有源,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肉皮毛皆得其养。脾与肾,先后天互根,精气血互生,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又相互传变,脾肾同病,或脾病及肾、肾病传脾。《滇南本草》重视脾肾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其所收集的补益性质药物中,多数都以补脾补肾而论。书中列举了有补肾养血功能的灵芝草、黄精、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牛尾参等中药入肾为君,涩精、坚肾气补肾填精,人参、黄参、血参等为补益气血,增强免疫能力,延缓衰老的药物。党参、白术、山药、莲子、赤小枣、花红果、拐枣、柿花等为健脾胃、利湿、化痰之药。兰茂先生认为“药食同源”,其附方配伍多用禽肉,发挥食物的补益作用,如胯鱼,添精补髓,金线鱼,暖肾添精,花鱼,主治补肾添精,鳝鱼治五劳七伤,添精益髓,壮筋骨。

古人已经明确肿瘤的发生与所处地理环境、七情过度、人体的正气盛衰、脏腑功能强弱密切相关。张景岳指出:“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即指出脾肾虚损对于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是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抗御肿瘤的发生。因此,除了加强锻炼,注意饮食、起居等以外,在用药物保健方面,应以补益脾肾为主。在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根据正气与邪气的偏倚,中医药治疗原则都是祛邪与扶正并重,只不过是有所侧重。在肿瘤放化疗治疗后,为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及时补养脾肾二脏,对放化疗有减毒增效的作用。此外在坚持辨证施治的前提下,应用食疗药膳等病人欢迎的寓医药于食饵的方法,以扶助正气,激发胃气,促进食欲,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改善全身状况,也是“治未病”和预防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总之,补肾、顾护脾胃应贯穿肿瘤治疗的始终。

3 在诊病、立法过程中强调:四诊合参,三因制宜

兰茂先生认为治病贵在辨证论治、师古不泥,立法注重三因制宜。《医门擥要》在开篇首句即曰“诊法有四,望闻问切是也,古人四诊并用,所以知病之真而治之无差。世人粗忽,自恃所长,往往偏执其一以治之,辄曰已知之矣。此皆苟且粗率之士,非圣贤克业之心。夫望色闻声问病切脉四诊皆尽而治之,尤有偏害者,况不兼而审之乎,然或疑其太琐碎者诚非也,病难危急如能治愈,不在迟延一二时间……”。治病时贵在辨证论治,灵活机变,师古不泥。治则因时因地而宜,该书从云南与北省的气候对比角度,提出治则因时因地而宜。

对肿瘤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进行大规模的群体普查,及早发现病人,及时进行防治,这是预防恶性肿瘤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受到人力、财力、物力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会给全面普查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应用中医传统的四诊合参,以舌诊为主,结合其它方法,联系家族史和慢病史,进行初筛,完全有可能见微知病,早期发现一些肿瘤病人。肿瘤治疗中辨证论治与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实质上是个体化诊疗的重要体现。辨证论治始终贯穿于中医治疗肿瘤的整个过程,具体可体现为“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三因制宜”即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以及肿瘤治疗的不同阶段(如放化疗期间)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

综上所述,发掘民族民间医药,以兰茂先生的学术思想指导肿瘤防治,在实践中使其学术思想得到应用和升华,不仅可以丰富和创新现代肿瘤防治学的理论,而且有利于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中国肿瘤防治特色,这是中国中医药特色肿瘤防治对于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华庆,武凤翔,张建英,楚更五.兰茂养生思想探析 [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6):62-64

[2] 楚更五,李平.医门揽要主要学术观点研究 [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4):6—8.

[3] 蔡光蓉,李佩文等. 音乐疗法配合抗肿瘤治疗11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2):891-894

作者简介:

姜毅,女,48岁,主任医师,教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工作,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工作24年。

相关热词搜索: 治病 肿瘤 养生 防治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