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食管癌早期内镜与病理分析

时间:2022-10-23 11: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食管癌是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每年死于肿瘤的人群中,食管癌约25% ,早期食管癌可以在3~4年内处于相对稳定的早期癌状态,能够在此阶段治疗食管癌,基本可以达到根治效果,因此,对食管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食管癌;内镜;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2-0094-01

食管癌系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食管癌是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每年死于肿瘤的人群中,食管癌约25% ,我国北方发病率较高,其发病高峰在50岁以后,多见于男性,男:女1.3~3:1,一般高发区性别比例比较小,低发区偏大,食管癌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以中段居多,下段次之,上段最少。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与返流性食管炎相混淆,晚期才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等症状。早期食管癌经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患者仅为6% ~15% 。因此,对食管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因此,积极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一般来讲,早期食管癌可以在3~4年内处于相对稳定的早期癌状态,能够在此阶段治疗食管癌,基本可以达到根治效果。因此早期的诊断成为关键的重点。早期食管癌症状多不典型,主要以胸骨后不适、灼热感、针刺感,进食通过缓慢,临床症状时轻时重,甚至可无临床症状,有时因情绪不稳而加重,因此常被误诊为咽炎、癔症、反流性食管炎等,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病灶,并可在直视下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消化道肿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内镜医师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直接影响到早期癌症的检出率。内镜检查某些部位,如胃部时应按顺序观察胃的各个部位,避免遗漏,特别是胃体上部、胃角体侧。局部的微小隆起、局限性的糜烂、黏膜色泽的改变、黏膜粗糙呈颗粒样或结节样、边缘不整的凹陷、小溃疡等均应作活检 。对隆起性病灶应在顶部中心和基底边缘取材,凹陷性病灶则着重于边缘交界处。内镜检查食管时要充分清洗食管黏膜,祛除黏液,缓慢平稳进行内镜操作,认真观察黏膜色调的变化、凹凸不平的改变及黏膜血管网的变化,对怀疑异常的部位进行染色。内镜医师除了按规范行细致操作和熟练运用各种诊断技术外,还要了解所在地区这类病变的形态特点、好发部位,把握重点这对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很有帮助。

早期食管癌大体病理分型:

1.隐伏型:癌变部位、黏膜的变化程度最轻,在粗糙程度上,与周围正常黏膜几乎没有任何差异,主要表现为正常的淡红色泽缺失,转变为灰白色,质地变脆,病变范围大小不一,为食管癌的最早期。

2.糜烂型:粘膜表面有非常浅的糜烂,形状大小不一,边界分界清楚,状如地图。癌组织分化较差,原位癌与早期侵润各占一半,比第一型发展的晚。

3.斑块型:表面粘膜稍隆起,高低不平,皱褶消失,似年皮癣样,表面粗糙,病变范围大小不一,色泽灰白,质地较脆。

4.乳头型:肿瘤形成明显的硬结,癌变处黏膜呈乳头状或有小突起,向腔内形成占位性病变,癌细胞分化较好,绝大多数是早期侵润癌,是早期癌最晚的类型。

另外,国外研究表明 ,早期食管癌镜下最多见的形态为点片状充血、糜烂,其次为颗粒样增生,提出应重视微小隆起、凹陷或糜烂或色泽改变部位的活检,尤其首次活检应选择最可疑的部位。同时,内镜也有不足,一方面,目前总结的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表现形态仅有相对特异性,易于良性病变相混淆,另一方面,对于过小的病灶,内镜往往不能发现而漏诊,而且常规内镜只能观察到食管黏膜的颜色、色泽、斑块及糜烂等表浅改变,不能清楚地观察食管炎黏膜的细微结构,对早期食管癌尤其是平坦型病变与慢性炎症病变单靠肉眼判断比较困难。但临床上常见部分患者内镜及病理诊断为食管癌,手术后再次活检已证实属中晚期或已有转移。这说明,在我们这个食管癌的高发区,对于食管癌的早期症状还缺乏足够的警惕,相应的预防措施还不到位,致使病人到了临床症状明显或有转移才来就诊。也进一步说明,对食管癌的防治工作还存在有不足和薄弱环节。对于早期癌,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究其原因,概因早期病变如早期平坦型食管癌,病变区平坦,未向食管腔内生长,表面无糜烂,范围较小,在内镜下不易识别 ;活检的手法和经验:活检时脏器运动以及纤维内镜医师的经验等都直接影响活检的准确性,即使在行碘染色时,在内镜下能够区分碘不染色区和染色区,在取材活检即刻,也可能由于器官的运动而不能准确取材,加之碘染色仍受病灶大小、活检经验等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漏诊问题。因此提示在镜检时对病变范围小的病灶.活检部位要准,尤其第一钳取材非常重要。取材应不少于6块.对高度可疑食管癌;病理检查结果不支持者应重复胃镜检查活检。对于溃疡型癌应在溃疡边缘多处取材.不少于8块.向黏膜下生长的肿瘤应尽可能深地取材,以提高其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食管癌的治愈率对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要加强对50岁以上,或有肿瘤病史、食管癌家族遗传倾向等高危人群的检查和随访,要重视食管癌的早期症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胃镜检查技术,以做到对食管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6—380.

[2]于皆凭,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7-83.

[3]吴洋东,郭遂成,匡丽.396例食管癌内镜与病理诊断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5,9(3):26.

相关热词搜索: 食管癌 病理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