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22 18:0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结合当地实际,阐述了小麦纹枯病的症状特征及发病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发病规律;综合防治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近年来,本地由于播期的提早、品种更换频繁、施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我地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

1发生症状

小麦受害后在不同生育阶段所表现的症状不同。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后期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并继续沿叶鞘向上部扩展至旗叶。后期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麦株中部或中、下部叶鞘病斑的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最后形成许多散生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小颗粒状菌核。

2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成为初侵染主要菌源。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为秋冬季始发阶段,土壤中的病菌侵染麦苗,造成病苗或死苗;第二个为春季普遍上升阶段,土壤中和病株上的病菌,不断侵染病株,使田间病株率明显上升。同时病斑逐渐扩大,并侵染茎秆,引起茎秆发病;第三个为病情加重阶段,而病斑高度和茎秆发病率出现明显上升,茎秆的病情严重度明显加重,发病严重的提早枯死而形成枯白穗或枯孕穗。

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栽培等。气候因素显著影响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冬季及早春气温决定着纹枯病发生的早迟。立春后的温湿度对病害发生轻重有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气温常在15℃以上,且遇上连阴雨,病害发生就重。

栽培措施中的品种、播期、施肥水平与纹枯病的发生也有较大的关系。不同的品种发病有差异,播种越早的发病越重,适时迟播的发病明显要轻;播种密度高、草害重的田块,发病加重;偏施氮肥,发病也要重一些。

3综合防治技术

根据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影响发病的因素及综合防治的要求,在病害控制上应采取以改善农田生态条件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的策略。具体即以栽培防病措施为基础,优化种子处理技术,有重点地抓好早春药剂防治。其总体思路是:以农业防病措施为基础,种子处理为重点,早春辅以重病田接力喷药,贯彻“冬前以防为主,春季管治结合”的策略。

3.1农业防治

(1)适期播种。适期晚播,可减少冬前病菌侵染麦苗的机会,冬季发病高峰不明显,春后病害的发生与危害程度也显著减轻。

(2)合理控制播种量。应根据田块肥力水平,合理掌握播种量,控制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3)防除杂草。冬、春季及时采取化学除草或人工除草措施,不仅可解决麦田草害的问题,而且可减轻田间的郁蔽度,抑制病菌的滋生蔓延,明显减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

(4)沟系畅通,及时排水降渍。秋季要开好田间一套沟,确保沟系畅通。春季多雨水地区雨后要及时排水降渍,防止田间积水过多,使小麦根系生长不良,植株抗病性下降。

(5)合理施肥。应注意增施有机肥和均衡施用氮、磷、钾肥,特别是增施钾肥,能提高麦株抗病力,明显减轻发病。通过秸秆还田,撒施草木灰、复合肥、钾肥等途径,都能增加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

(6)推广应用耐病品种。在目前生产上缺乏理想高抗品种情况下,因地制宜选用较为耐病的品种,也是减轻纹枯病危害的一种办法。

3.2化学防治

(1)筛选安全有效药剂。井冈霉素、烯唑醇、戊唑醇、利克菌、三唑酮、三唑醇等对小麦纹枯病均具有强烈抑菌作用,其中,三唑类杀菌剂用于种子处理防病效果明显,优于喷雾或泼浇的处理效果。

(2)优化种子处理技术。三唑类杀菌剂拌种后,可以较好地控制冬前纹枯病的危害,延缓并降低拔节期的病害高峰,药效一般可持续至4月上旬。在三唑类杀菌剂(如三唑酮)中加入适量赤霉素拌种,可部分逆转对麦苗的生长调节作用,或减量三唑酮与其他杀菌剂混用。如将三唑酮的拌种用量由种重的0.03%(a.i)降至0.02%(a.i),并与井冈霉素、多菌灵或利克菌等混用,既能保证安全出苗,又保持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和生长调节作用,同时发挥其他杀菌剂的防病功能,最终达到控病保产的目的。另外,本地推广应用的复配杀菌剂纹霉净拌种处理后,麦苗整齐、健壮,控病效果突出。纹霉净还可用于春季喷雾,兼治麦类赤霉病和白粉病的效果均在90%以上。

(3)接力喷雾防治技术。对于老病田、低洼田和丰产田,用三唑类杀菌剂拌种后还必须辅以早春接力喷药防治,才能更有效地挽回损失。在小麦返青拔节期(一般掌握在3月上中旬),根据病情发展及时向麦株下方病部喷药,使用的药剂主要有井冈霉素、利克菌、烯唑醇、宝穗等。重病田在第1次喷药后10d左右需再喷第2次。

相关热词搜索: 综合防治 小麦 生与 技术 纹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