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然而训练后疲劳的消除是随之而来的更为重要的一步工作。本文结合激流回旋项目的运动生理代谢特点,运用运动营养学等相关知识,对于激流回旋运动员在训练期阶段的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的营养与补充进行相关研究探讨。使运动员身体得到较快恢复,为更好完成大运动量训练与建立有效训练负荷奠定营养基础。
关键词:激流回旋运动;营养恢复
前言:激流回旋运动是一项充满激情活力的运动项目,该项目在我国开展九年多来,运动水平虽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因开展年限短,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科学化训练体系未构建形成,在目前训练阶段,教练员、运动员更多的在训练技能、体能上进行了诸多研究与辛勤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在竞争年代的今天,尤其是在制定了冲击奥运会的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在严格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基础上,科学的、合理的营养恢复是训练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运动员上大运动量、获得更多有效训练刺激的条件之一。该项目在国内理论性的刊物不多,本文试结合激流运动的项目运动特点,在运动营养与恢复上进行研究探讨,对训练期阶段运动员在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的营养与补充进行相关研究探讨。使运动员在完成训练课后身体得到较快恢复,为更好完成大运动量与建立有效训练负荷奠定营养基础。
1、研究目的
1.1 探讨激流回旋运动员合理的营养恢复的手段与方法;
1.2 建立科学的膳食、糖、药物的补充架构。
2、研究方法:实验法、对比法,文献法。
3、理论基础
3.1 激流回旋项目的运动规律特点
激流回旋项目是一项技巧型体能类项目,比赛赛道是在250米—350米湍急的河道上,从起点按顺序经过不同位置所设18—25个水门(且不能碰门)最快到达终点,采取划两轮成绩相加进行判定名次,时间所用少者为最好成绩。因激流回旋项目未设有统一的赛道,因此在不同赛道、不同水流、不同水门组合表现出来的成绩也是不尽相同的。一般单轮时间界定在90秒—110秒之间。因水流变化,使得比賽时的临场发挥的能力在比赛获取名次上占有相当比重,对于心理、脑力的控制能力与调节能力要求相当高。要想获得优异成绩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精湛的控船技术与激流技术(2)读水能力强(3)充沛的体力与快速的动作速度(4)比赛心理稳定头脑清晰(5)临场状态的发挥(6)运气。强调“快、稳、灵、变”运动特征,在训练中不但要具备精湛的技术、充沛的体能,同时还要有敏锐的快速判断思维能力。是一项要求全面的运动项目。技术全面,分析水的知识强。
3.2 生理特点
主要运动代谢功能是乳酸代谢系统,有氧能力应是基础,协调性—爆发力—力量耐力作为发展体能的主要方向。而在训练中,重复性训练方法及间歇训练法所用很多,一堂大量的训练课需要3个小时完成,所消耗的能量物质也是很多的,及时补充与恢复是进行长期训练所必备的基础。
3.3 生化特點:
激流运动属于体能类技巧性竞速运动,体能在此运动中并不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运动员在某些生化监测数据中,如血色素(Hb)和血尿素(BU)变化不会很大;血乳酸和肌酸激酶的变化会较大(CK)。因为激流在国内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其相对应的科研生化较不健全,国外此体系虽健全,但因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不可全盘照搬,国内仍处于摸索阶段,在此就不展开讨论,仅供参考。
4、研究手段:
4.1 运动营养学原理
运动员的潜能主要受训练因素和遗传的影响,除此之外营养因素也起主要作用。现代专业化训练追求高密度、高强度和长时间的大负荷量训练,运动员体能消耗大,不但要依靠合理的膳食作为基础,还要有其他科学手段与方法。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消耗,运动员体内多种储能物质和营养素被消耗,代谢平衡失调。任何营养素缺乏或代谢物过量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机能和竞技状态,从而影响到运动能力的发挥。
人体健康必需的营养素有糖、脂肪、蛋白质三种宏量营养素,还包括22种微量元素、13种维生素。营养与运动能力之间存在天然联系,它的作用体现在: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合成新组织的基本成分,修复组织细胞的原料,参与运动调节过程。营养摄入受个人的膳食习惯以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等影响,而运动员的营养平衡还要受到训练环境、运动特点、心理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保持健康、形体、提高运动能力,保证训练计划完成,运动员应该吃出水平,掌握好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恢复的营养补充策略。
4.2该运动体能训练中能量来源及疲劳的特点
运动时能量的供给、转移和利用是以ATP为中心展开的,ATP释放的能量供肌肉收缩,同时产生ADP。肌细胞中可提供能量合成ATP的物质,有磷酸肌酸、糖、脂肪和蛋白质等,他们通过一系列分解过程释放出能量,使ATP得以恢复,维持运动能力。合成ATP的能量供应体系,包括下列三条主要的代谢系统:(1)磷酸肌酸分解合成ATP—磷酸原供能系统(2)糖无氧分解合成ATP—糖销解功能系统(3)糖、脂肪、蛋白质有氧氧化合成ATP—有氧代谢功能系统。一旦ATP的合成速度低于消耗速度,ATP供能的相对稳定不能保持,则运动能力下降,在不同运动持续时间中起主导作用的功能系统不同,导致疲劳发生的各方面原因和所起作用的大小都不相同。
以运动时体液、水为分析:一名50公斤体重的运动员在冬季室内训练2小时,有2公斤水丢失—肌肉脱水3%"—收缩力下降10%—收缩速度降低8%;大脑99%能量来自于血糖,耗能特别高,而运动中消耗最多的是糖原,补糖有助于缓解运动后期中枢神经的疲劳,降低整体机体能力的疲劳感。
营养补充的目的是抵抗运动中疲劳的产生,加速运动后疲劳消除、促进恢复。因此,在实施营养恢复计划时,需要了解引起训练、比赛中疲劳和能力下降的因素,如:酸化、糖原消耗、脱水、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和胃肠不适等。运动员合理膳食和营养补充的关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合理的膳食是基础,(2)补充糖、饮料、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是常规(3)正确补充铁、蛋白质和氨基酸,(4)女运动员需重视补钙,(5)强调综合效果。
4.3训练阶段的营养补充
晨餐:6点起床后饮用一杯果汁,补充水分和糖及维生素C;
早餐:上午训练一般时间安排在8:30分或9点,因此7:30分的早餐选择高糖膳食与饮料、汤类进食,可以在30分钟—90分钟内消化吸收,这对上午参加训练或比赛的运动员是比较适宜的选择;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要有,不应配置富含蛋白、脂肪类的食品。在早餐与训练时间间隔仅有60分钟左右的情况下,吃富含蛋白、脂肪类的食品,难以消化转化为能量,而且上午的训练利用能量更多的是糖原,并且会增加胃与血液的负担,影响正常训练效果。
训练中的补充:根据训练比赛时间长短的需要,選用含葡萄糖、果糖、低聚糖的复合糖。补充果糖、葡糖糖的复合液,其吸收率要比单纯葡萄糖高20%之多,但果糖的使用量不易超過35克/升。运动中每隔20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一般推荐20克—60克/小时,或推荐1—2克/千克体重。饮料的含水重量应在2—4公斤,饮料的糖浓度以低于8%为易,促进胃排空和小肠吸收。
训练后的补充:训练后补糖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只要补糖的时间和数量合适,糖原恢复可以在24小时完成。理想的补糖时间是在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在6小时内补糖效果好。
午餐:11:30分进餐,调配合理的午餐。含糖、蛋白质的食品要多,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要有,要全面;既要对训练消耗能量进行补充,同时兼顾机体的生长代谢。少吃含脂肪过多的食品,
晚餐:6点种调配合理丰盛的晚餐。训练一天后产生更大疲劳,要多注意在味道、选择范围的多样,含糖、蛋白质的食品要多,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也要有,要全面;既要对训练消耗能量进行补充,同时兼顾机体的生长代谢。少吃含脂肪过多的食品,距离晚上睡觉时间有4个小时的间隔,可以多吃些食物,散步形式促进消化,不会产生对胃肠的负担。
对饮食文化认识的改变是科学训练膳食的基础:不能单纯的效仿西餐或中餐的形式,而应是饮食结构、习惯的改变。不能单纯把吃黄油、吃面包、牛排就意味着高能量或是西餐,应吸收西餐里的“鲜、凉”的优点,保持食品的最大生物利用律,减少味觉的追求,为训练进行饮食引导是必要的。
4.4 结合生理生化监控进行药物的营养恢复
对于肌肉的增长和肌力用强力剂;(1)高生物活性的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2)创造肌肉合成的最佳的激素环境的营养强力剂;对于中枢神经疲劳的药物:可摄入富含支链氨基酸的食品;
对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补充:使用长白景仙灵等进行补充。
提高血色素的药物(1)复合铁剂(2)氧自由基拮抗剂(3)中药生血(4)红细胞保护剂
5、实验方法与结果:
为维持运动员正常的训练,不宜在膳食方面进行调整。主要在生理生化监控进行药物的营养恢复方面进行实验。A组服用谷胺酰胺胶囊,B组服用含多种维生素的胶囊。每周对运动员进行血清尿素的监控,进行四周左右的时间。血清尿素或称血尿素是物质能量代谢系统的测试指标之一.尿素为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最终代谢产物.因此通过测定血尿素可以得知运动个体在监控期间体内蛋白质的代谢情况.实验A组通过服用谷胺酰氨(一种氨基酸),实验B组服用含维生素而不含氨基酸的物质便可清楚地得知其区别.其具体血清尿素值如下表:
6、建议与结论
6、1 本实验中所采用的营养药品(谷氨酰胺)是属于氨基酸的一种,机体可以直接吸收,更快的促进运动员机体的恢复,更快的适应训练的负荷,保持训练的延续性和长期性。
6、2 血尿素(BU)值的高低反映着机体蛋白质氨基酸分解代谢的状况,因此可以作为衡量运动个体(运动员)在监控时间内对运动负荷的适应程度。适应性越差,则尿素生成越多,BU值越高,长期过高的BU值是运动员出现疲劳甚至过度训练的一个重要指标。必须强调的是BU值不是越低越好,过低的BU值可以说明运动负荷不足,对身体的刺激不大。适当的BU值(不同运动项目,该值不尽相同)是运动负荷适度的表现。
6、3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这四周的平均值都6—7之间,说明所有研究对象都适应该负荷,实验组通过服用谷氨酰胺平均值低与对照组,说明(谷氨酰胺)在促进运动员机体蛋白质恢复方面有起一定作用。单纯的补充维生素对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不明显。
6、4科学训练内容之一包含了营养恢复,激流回旋运动利用好科学的营养恢复知识在训练中,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6、5 科学方法的实施应用需要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2]《运动生物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3]《实用运动生理问答》人民体育出版社
[4]《实用运动营养问答》人民体育出版社
[5]《运动营养学》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6]《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 人民体育出版社
[7]《运动人体机能实验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8]《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
[9]《运用血乳酸对激流回旋运动员训练强度的研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激流回旋项目运动素质基本结构的解析与启迪》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热词搜索: 激流 回旋 探讨 营养 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