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之一,也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来说,会计监督直接关系着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会计监督 构建 改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尽快建立起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众多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随着国有企业全面推行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科学管理的举措,不论是企业管理者本身还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企会计工作所肩负的职能更加趋于多元化,而会计监督无疑是其中需要着重强化的重点领域。
会计监督与会计人员以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为依据进行规范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同,它是指以相应的职权地位为基础,通过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对法人经济行为进行的监督。从广义上讲,会计人员以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为规范,提供可用的信息数据,并以会计资料为依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参与到企业管理决策中,也应属于会计监督职能的范畴。从会计监督的方式来看,主要包括以会计核算职能为基础,对单位经济活动合法性、合理性的监督。监督内容包括单位经济行为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进行,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监督性质所限,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一方面,会计人员属于单位的成员之一,各方面利益均受到单位及管理者的影响,会计人员和小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较会计人员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具趋同性,因此导致监督效果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会计监督行为不具有强制性,虽然理论上会计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单位相关行为进行监督,但其监督力度难以受到保证。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不时有违规违纪、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爆出,不仅严重损害了相关者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会计监督作为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保障国有经济效益最大化、防止企业内部出现经济腐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为了规范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构建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将在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分析其中的一些不足,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一、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的现状及不足分析
(一)会计监督难以形成体系,监督职能缺位
我国目前的会计监督体系是由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政府部门监督、社会审计监督这三方面共同构成,缺一不可。就国有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来说,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管理者的委托来进行监督工作,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这样的状况使得相关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难以获得真正的独立性,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从政府部门监督的角度来看那,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督职责划分不明确,重复检查、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等现象时有发生,并没有形成预想的行政威慑力。从社会审计的角度来看,一些事务所往往挂靠在各主管部门,因此与主管部门在资金、收益等方面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样的体制也难以保障社会审计的客观公正。
(二)一些国企领导法纪观念较差,对会计工作重视不足,会计人员地位尴尬
我国的《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机构及其人员的一项主要职责就是依法实行会计监督。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国家开始赋予一些单位较大的自主经营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的企业负责人却无限扩大了这样的自主经营权,认为企业就是自己说了算,完全以个人的意志左右企业,纵然会计人员有实施会计监督的使命,也难以发挥实际效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中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之间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会计人员一方面需要切实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中的各项规定,但是在企业内部,自身的工作岗位和薪酬都取决与单位负责人的态度,会计人员这样的尴尬处境,常常会使他们进退两难。
(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使得会计监督职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大打折扣
各项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整体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会计监督职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我国财政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对企业会计工作加以规范,然而,由于受到以往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有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还未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理念,其对财务监督工作的理解还仅仅局限在企业日常收支业务方面。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不合格等等现象时有发生,给会计监督体制的构建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些企业的科目设置混乱,财务报告数据缺乏真实性,也未能做到定期对账,账实不符。可以想象,建立在这样状况之上的会计监督,势必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的会计人员专业素养较低,不能够做到对现有会计制度全面、深入地理解,常常难以辨别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实质,缺乏应有的专业敏感,从而导致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的建议
(一)提高国企负责人对财会工作的重视,强化其在会计监督工作中的责任
会计工作有着极强的政策性,因此国有企业的领导需要加强对国家会计政策的学习,只有一个懂财务的负责人,才有可能与会计人员进行有效、平等的交流,而不是让会计人员始终处于矛盾的焦点。另外,在加强相关学习的同时,还要让企业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担负责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让会计人员能够独立进行工作,不能指使其办理违法会计事项,对于强令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会计事项的企业负责人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同时,相关责任人还应该对相关违法违规事项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增加违法成本。
(二)强化会计核算,完善内部控制建设
财务部门作为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中心,要重视对会计基础核算工作质量的把控,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将会计监督职能融入到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可以说,只有通过发挥日常性的会计监督职能,才能够有效杜绝一些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事前防范。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岗位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划分会计、出纳、稽核、审核等会计岗位,根据实际情况竞争上岗,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会计人员。其次,在资产管理方面,一定要做到钱、账分管,对于财务或者款项的收付、结算、登记工作,都需要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分开办理,切实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相互牵制与监督,防止内部舞弊。最后,还要重视对会计凭证的保管与传递工作,及时建立健全账簿制度,严格执行定期盘点,使得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做到制度化、程序化。
(三)清晰界定会计监督体系中的各部分职能
会计监督体系中的职能界定不清,会使得企业的监督目标失衡。内部会计监督、政府会计监督、社会会计监督三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体系,但是他们之间的职责划分、监督目标、监督方式等问题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可以说,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是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外部环境,是存进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保障。鉴于此,在新时期下,监督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应该做到充分的资源共享,清晰各自的职能和权限,熟悉各自的监督流程,切实提高执法水平。会计监督体系中各组成部分在工作上的配合是一项需要长期摸索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三、结束语
俗话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从我国国有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重视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财务监督体制,是一个不可逆的客观发展需要。加强对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视,尽快构建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已经逐渐成为国企管理者的共识。然而,这一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需要在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解决新发生的问题。另一方面,不仅仅是国有企业,会计学界也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经济效益的不正常流失,需要尽快研究出一整套会计监督措施来保证国有企业日常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得到真正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王淑慧.关于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 (10)
[2]周艳丽.强化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4)
[3]夏冬林.充分披露、完全信息与国有企业会计监督[J].会计研究,2002(11)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新形势下 企业会计 构建 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