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刘源张:半世纪的质量人生

时间:2022-10-22 08:00:12 来源:网友投稿

今年,刘源张已经82岁了。

但刘老精气神十足,还经常天南海北地往外跑,帮助各地质量协会或企业做质量管理工作。

作为中国质量管理界的拓荒人和泰斗级人物,刘老也许是身不由己,但他似乎乐在其中。

实际上,50年奔忙于中国质量事业,质量已经成为刘老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1956年,应钱学森的邀请,刘源张从日本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运筹学研究室工作,期间,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质量管理研究组,开始介绍和推广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1957年,刘源张与另外几位质量专家开办了国内首期质量控制讲习班,学员有来自一机部主管的16个大厂检验科和技术科的相关人员;除了理论学习,刘源张还组织他们去北京、上海、天津、济南各地的工厂实习。

1958年,中国搞“大跃进”,刘源张去国棉一厂实习。1960年,他的著作《运筹学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出版,开启了我国管理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先河。

期间,刘源张在纺织、冶金、电子、通信行业的许多工厂,从事质量管理的试点工作,举办各种类型的讲习班,宣传科学的管理方法,积累了实践经验。

1966年2-4月,刘源张在沈阳举办机械工业质量管理训练班,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纺织机械公司、沈阳市机械工程学会所属企事业单位共163人参加该学习班,该期学习班再次取得巨大成功。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谢富治炮制冤假错案,以“美日特嫌”的罪名将刘源张关入大牢,一坐就是8年零8个月。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刘源张出狱,但在短期内仍未摘掉“特嫌”的帽子,在当时清河毛纺厂副总工王槐荫的帮助下,刘源张去清河毛纺厂上班,也就是在清河毛纺厂工作期间,刘源张开始将他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用到了实践中,它的成功经验也很快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直到现在,刘源张都庆幸自己能在清河毛纺厂跟班劳动,刘源张总结: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再加上独立思考,才能把质量工作做好。

从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经验里,刘源张总结出了“三全”和“三保”的理论。照刘源张的总结,这样的知识不仅仅是从书本中得来,更是实践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理论。

1979年,在当时的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袁宝华的倡导下,刘源张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与几位质量专家一起创办中国质量协会;现在,刘源张看着自己付出不少心血的协会一天天壮大,心里感到很欣慰。以前他组织质量讲习班,一个班也就五六十个人,对质量的传播能力有限;现在中国质量协会组织起了一张覆盖全国的大网,培训的质量人都可以达到几百万的规模了;没有各级质量协会,质量知识的普及根本不可能这么快;虽然质量协会的人大多是非质量专业出身,但实践经验和理论的结合,也使他们成长起来,成了专家。在此前后,刘源张参考国外经验,总结过去多年在质量管理领域的研究心得和实践成果,提出了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此,他在1980年被中国科学院授予科研成果一等奖。

此后的20余年,刘源张除了四处奔波,身体力行地推广全面质量管理,还在研究和实践基础上为质量管理科学的发展继续贡献着自己的才能。

1980年,刘源张关于开展“质量月”活动的提议被原国家经委采纳,同年他当选为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

1986年,由刘源张参与指导的可靠性理论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9年,起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管理科学重大项目“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是对劳动生产率的新研究,提出了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的应用取得相当的经济效益。

因为其在质量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刘源张获得多项荣誉:1984年,被美国质量管理学会提名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1989年,在中国质量协会全国质量管理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获赠“质量杯”;1989-1992年,任亚太质量组织主席;1997年美国Newport大学授予他全面质量管理名誉博士;2000年亚太质量组织授予他“哈灵顿-石川”奖,成为中国惟一获得这一最高个人荣誉奖的人士;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获中国侨联“科技进步带头人”称号;2004年,因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贡献,获“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相关热词搜索: 质量 半世纪 人生 刘源